四合院的日子,在扫盲班的读书声和修缮一新的下水道带来的便利中,平稳地流淌。林向阳如同一个耐心的园丁,在巩固了自家根基、改善了人居环境之后,开始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地方——改变这片土壤里某些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
院里人多嘴杂,各种信息交汇,自然也免不了一些愚昧迷信的流传。后院赵奶奶有点头疼脑热,不是先想着看医生,而是偷偷去烧香拜佛;前院孙家媳妇生了女儿,婆婆私下里嘀咕是“祖坟没埋好”;甚至有一次,贾张氏因为棒梗调皮摔破了膝盖,非说是冲撞了“黄大仙”,神神叨叨地要给孩子叫魂……
这些现象,林向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知道,粗暴地反对或说教,只会引起反感和抵触,尤其是在贾张氏、赵奶奶这类思想固化的老人那里。他需要一种更温和、更潜移默化的方式。
他的“武器”,依然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旧书刊。不过,这一次,他精心挑选了“弹药”。
在又一次与阎埠贵的“交易”中,林向阳除了惯例的旧报纸杂志,还特意“加码”了几本封面略显陈旧,但内容颇具针对性的书籍。一本是《“不怕鬼”的故事》,收录了许多古代文人驳斥鬼神迷信的机智故事和寓言;一本是《科学常识问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风雨雷电、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还有一本是《农村医疗卫生手册》,里面强调预防为主、相信科学,驳斥了许多民间偏方的谬误。
“阎老师,这几本书我看着挺有意思的,讲了好多道理,也长见识,您看看?”林向阳将书递过去,语气如常。
阎埠贵接过来,随手翻了翻。他对里面的具体科学道理未必全信,但他是教书先生,骨子里是推崇“知识”和“道理”的,对于书中那些引经据典、逻辑清晰驳斥迷信的内容,天然就有几分认同。而且,林向阳这次给的一小罐蜂蜜实在诱人。
“嗯,这类科普读物,确实有助于开阔眼界,破除愚昧。”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摆出文化人的姿态,“放在我这里,有机会可以让院里那些见识少的人也看看,受受教育。”
书籍顺利进入了阎埠贵的“流通体系”。
几天后的扫盲班上,阎埠贵在教完几个生字后,大概是讲得兴起,又或许是觉得需要展现自己更渊博的一面,便拿起那本《“不怕鬼”的故事》,清了清嗓子。
“今天,咱们再多认识几个字,也顺便听个小故事,放松一下。”他翻开书,选了一个“宋定伯捉鬼”的故事,用他那带着腔调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讲了起来。
故事里,宋定伯机智地用唾液试探,用重量质疑,最终将所谓的“鬼”变成了一只羊,牵到市上卖了。阎埠贵讲得绘声绘色,下面的听众也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说啊,”阎埠贵合上书,做出总结,“这世上哪有什么鬼鬼神神?都是自己吓自己,或者有些人装神弄鬼!咱们要相信科学,相信道理!”
台下,一些原本对鬼神将信将疑的妇女,如秦淮茹,听了这有趣又带着道理的故事,眼神里多了些思索。连傻柱都咧着嘴笑:“这宋定伯够机灵的!要是我,管他什么鬼,先一勺子抡过去再说!”
气氛轻松而积极。迷信的阴影,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故事中,被悄然驱散了一丝。
那本《科学常识问答》和《农村医疗卫生手册》,则通过更零散的方式流传开来。有时是林向阳“无意间”放在院里石桌上,被好奇的年轻人捡去看;有时是阎埠贵推荐给某个来请教问题的邻居;有时甚至被林向红拿去,和棒梗、小当他们一起看里面的插图,虽然看不懂字,但那些人体结构图、农作物生长图,也让他们感到新奇。
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时间,但并非没有效果。
一次,赵奶奶又念叨着要去庙里拜拜,求菩萨保佑孙子考试及格。她儿媳妇,也就是前院赵婶,这次却没像往常一样附和,反而犹豫了一下,说道:“妈,我前两天看本书上说,这考试啊,还得靠孩子自己用功复习,菩萨也帮不了他写字啊。书上还说,生病了得看医生,拜佛……好像不怎么管用。”
赵奶奶愣了一下,张了张嘴,却没说出反驳的话来。她虽然固执,但儿媳妇搬出了“书上说的”,在她心里还是有分量的。
还有一次,贾张氏又想用她那套“叫魂”的法子给小当治惊吓,秦淮茹这次却坚定地阻止了,抱着孩子就直接去了卫生院。回来后,她私下里对关系好的大妈说:“还是得信医院的。书上说了,孩子惊吓也有科学的治法,乱叫魂,耽误了怎么办?”
这些细微的变化,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院里公开谈论鬼神、信奉偏方的言论明显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关于扫盲班上学到的新字、书上看到的新鲜事,或者按照《医疗卫生手册》上说的,注意起开窗通风、喝开水之类的卫生习惯。
林向阳依旧低调地扮演着他的学生角色,但他清晰地感受到了院里风气那缓慢而坚定的转向。他引入的这一丝科学、理性的新风,虽然微弱,却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扩散的涟漪。
他没有试图一下子改变所有人,那不现实。他只是巧妙地利用阎埠贵这个“喇叭”,和旧书刊这个“载体”,将科学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撒播出去。至于哪些种子能发芽,能长成多高,需要时间和环境,但他相信,只要持续下去,这片土地的底色,终将一点点被改变。
看着邻居们茶余饭后开始讨论书上的内容,看着孩子们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而不是恐惧,林向阳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更是在为这个他生活其中的小世界,注入一点向上的、明亮的力量。这让他感觉,自己那超越时代的见识和系统的能力,有了更踏实、更温暖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