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象限的缺口处,已然化作一座真正的绞肉机。万界联军的战舰用近乎自杀式的拦截,勉强延缓着观测者突击群的涌入。爆炸的火光连绵不绝,每一次闪烁都意味着忠诚与勇气的消逝。联军的士气在肉眼可见地滑落,恐慌如同瘟疫般在通讯频道中无声蔓延。
“第三拦截编队损失过半!”
“能量中和炮过载冷却!我们需要时间!”
“敌人的火力太猛了!缺口在扩大!”
坏消息如同冰雹般砸向指挥中枢。邹玥的眉头紧锁,她的意识高速运转,借助伏羲网络疯狂计算着每一种可能,推演着无数战术方案,却又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否定。绝对的实力差距,并非单纯的计谋能够轻易弥补。逆熵法则强度在Lv4.1附近徘徊,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每一次试图提振都异常艰难。
火种源在超负荷运转时,不仅会产生副作用,还会给核心载体带来影响。此时,核心载体开始微微震颤,散发出的能量波动也变得不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能量波动让邹玥(邹波)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这种疲惫并非来自身体,而是源自灵魂深处。
这种疲惫就像是意识与庞大能量结合后,即将达到极限的呐喊。邹玥不禁开始怀疑,难道这就是终点吗?文明的余火,是否真的无法照亮这片冰冷的深渊?
然而,就在这绝望的气氛几乎要将一切都吞噬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划破厚重乌云的一丝微光,骤然刺入。这个消息来自索尔塔监听站,它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报告!检测到异常能量模式!”索尔塔研究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并非来自观测者!来源是……是我们自身的防御矩阵与观测者湮灭能量的交界处!”
听到这个消息,邹玥猛地抬起头,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和期待,急切地问道:“说清楚!”
“在矩阵破损区域,我们的同频能量与观测者的湮灭能量剧烈冲突时,产生了一种极其短暂的、未曾记录过的‘中和效应’!”研究员快速调出数据,“您看!在这几个微秒的时间点,两种截然不同的能量属性并未发生爆炸,而是相互抵消、湮灭了!虽然效应极弱,持续时间极短,但确实存在!”
数据流呈现在主光幕上。那是一个极其细微的能量波动谷值,在混乱的能量图谱中几乎被忽略,但却真实存在。
“中和效应?”邹玥的意识立刻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伏羲网络同步启动,将所有相关战斗记录中的数据碎片提取出来,全力进行分析模拟。
“不仅仅是能量中和!”另一位伏羲网络的分析员惊呼,“我们重新审阅了之前捕获的‘观测者主力舰能量签名’数据,在超高精度解析下发现,其能量核心深处存在一种极细微的、不稳定的‘振荡瑕疵’!虽然不知其产生原因,但或许……或许可以被利用!”
两个微小的发现,如同黑暗中的两颗微弱星火,瞬间点燃了邹玥眼中的光芒。
“能量中和……振荡瑕疵……”她喃喃自语,庞大的算力开始将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点强行结合、推演。
“指挥官!”技术官突然又喊道,“火种源核心载体的不稳定波动……其频率似乎……似乎与那个‘振荡瑕疵’有某种极其隐晦的谐波关联!虽然非常微弱,但伏羲网络确认了相关性!”
第三个点!火种源自身的状态,竟然也与之产生了联系!
这一刻,邹玥(邹波)感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战栗。绝境之中,希望往往隐藏在最细微、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
“集中所有算力!分析‘能量中和效应’的产生条件、放大可能性!模拟利用火种源波动,针对性激发观测者能量核心‘振荡瑕疵’的战术!”她的声音重新充满了力量,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急切与兴奋。
“可是指挥官,我们的算力几乎全部用于维持防御和指挥……”技术官面露难色。
“从防御计算中抽调10%!从非必要监控中抽调5%!”邹玥毫不犹豫,“这是我们现在唯一的突破口!必须抓住它!”
命令被坚决执行。伏羲网络分出一部分宝贵算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深入那浩瀚而混乱的战斗数据海洋,全力捕捉和放大那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
整个指挥中枢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尽管外界的战斗依旧异常激烈,防线的缺口仍在以缓慢但持续的速度不断扩大,但一种全新的、基于理性分析而非盲目乐观的希望却开始在人们心中悄然滋生。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终于发现了敌人可能存在的弱点,这一线希望虽然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但它确实存在着。能否紧紧抓住这一线生机,并将其燃烧成足以燎原的熊熊烈火,完全取决于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
令人欣慰的是,星火方舟界层的稳定度在 65%的底线上艰难地稳住了。不仅如此,由于发现了新的可能性,指挥系统的决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能量调度的效率也略有提升,使得界层稳定度微微反弹至 66%。与此同时,逆熵法则的强度也停止了下滑,稳定地维持在 Lv4.1 的水平,甚至还隐约透露出一丝企稳的迹象。
虽然这只是一丝微弱的光芒,但它毕竟已经出现了,尽管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艰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