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风高,江安府衙后宅的书房内,烛火摇曳。
林闻轩搁下手中的湖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案头堆积的公文,并非全是刑名钱粮,其中夹杂着几封来自不同“师爷”的密信,言语隐晦,却都指向巡抚梅知节即将到来的五十寿辰。这已不是暗示,而是明示——这是一场关乎他能否真正融入这个利益同盟的关键考验。
他踱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夜风带着江南水汽的微腥涌入。短短数年,他从云山县那个需要变卖祖产才能凑足“冰敬”的愣头青,变成了如今深谙“规矩”的江安府要员。梅巡抚的赏识,建立在一次次“懂事”的孝敬和“漂亮”的差事之上。他学会了如何在税银上做文章,如何将官仓的陈粮“合理”地变成羡余银,又如何将一部分所得,通过中间人,悄无声息地送入梅府内宅。
“和光同尘……”他低声咀嚼着这四个字,仿佛一句魔咒,能安抚内心深处偶尔刺痛的良知。书房一角的鎏金貔貅镇纸,在烛光下泛着幽冷的光。那是盐商总会长前日送来的“小玩意儿”,据说是前朝宫内流失的宝物,能纳财聚气。林闻轩对此嗤之以鼻,却还是收下了。并非迷信,而是这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认同。
忽然,他眼角余光瞥见院中老槐树的阴影似乎动了一下。常年混迹官场练就的警觉让他心头一凛,不动声色地关紧窗户,手指悄悄摸向书案暗格里的短刃。
“何方朋友深夜到访?何不现身一见?”他声音平稳,带着官威。
阴影如同流水般从树干上滑落,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人穿着一身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的紧身衣,脸上蒙着黑巾,只露出一双毫无感情的眼睛,如同深潭寒冰。他无声无息地穿过庭院,竟未触发任何守卫的警戒,就那样站在了书房门外。
“林大人警觉性很高。”门外的声音低沉沙哑,像砂纸摩擦。
林闻轩心中骇然,府衙戒备不算松懈,此人却能如入无人之境。“阁下是谁?”
“影。”门外人回答得简洁,“受人之托,来取一物。”
“何物?”
“梅公寿辰将至,有人不希望墨先生准备的‘寿礼’太过惊人。”影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林闻轩瞳孔微缩。墨先生!那是梅巡抚身边最神秘的账房,据说所有核心的银钱往来,包括那本只存在于传闻中的《红册》,都由他一手记录保管。此人从不与外界交往,深居简出,是梅系利益网络最关键的枢纽之一。有人要对墨先生下手?是谁?是梅公的政敌,还是……内部倾轧?
“墨先生深得梅公信任,他的‘寿礼’,想必梅公会喜欢。”林闻轩试探道。
影冷笑一声:“喜欢与否,不看礼物本身,而看送礼物的人,以及……礼物是否独一无二。有人觉得,墨先生知道的太多了,他的账本,也该换个主人了。”
林闻轩背心渗出冷汗。这已不是简单的争宠,而是你死我活的清洗。梅公门下,并非铁板一块,有人想借寿辰之机,除掉墨先生这个活账本,进而掌控那本可能记录着所有人把柄的《红册》?
“阁下为何找我?”
“因为此事,林大人或许乐见其成。”影的声音带着一丝蛊惑,“墨先生若去,大人您,不就是梅公身边最值得信赖的‘明白人’了吗?那账本,未必不能由您来接手。”
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也是一个致命的陷阱。林闻轩心跳加速。掌控《红册》,就意味着掌控了梅系网络的命脉,地位将截然不同。但此举风险极大,一旦事发,梅公的雷霆之怒,他承受不起。
“我如何信你?又如何知你不是来试探林某的?”林闻轩紧握短刃。
“信与不信,在于大人。”影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回答,“我只是告知大人此事将发生。至于是否要提前向梅公示警,或是……静观其变,全凭大人决断。当然,若大人有意,我不介意在‘清理’时,顺手帮大人拿到那本账册。”
话音未落,门外黑影一晃,竟如鬼魅般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只有窗外几声遥远的犬吠,证明刚才并非幻觉。
林闻轩站在原地,久久未动。冷汗浸湿了内衫。刺客“影”的出现,像一颗石子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揭开了水面下汹涌的暗流。墨先生遇险……《红册》……权力的更迭……他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忠心地向梅公示警,以换取更深的信任?还是顺势而为,甚至推波助澜,谋求那本可能带来无上权力,也可能引来杀身之祸的册子?
他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感觉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向着那个神秘的墨先生,也向着自己,缓缓收紧。这是一个坑,一个深不见底的权力陷阱,而他,已半只脚踏在了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