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的时间一晃而过,大清开朝以来第一次的禅位大典就这么如期举行。
康熙走下了代表九五至尊的高位,将手中的玉玺交给了自己选定的继承人雍亲王皇帝。
下面那些臣子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叩见他们的新主子。
雍亲王定年号为雍正,明年元月就是雍正元年。
看着雍正上位,他的那些兄弟倒没有什么太多的不满。
毕竟不看在老四的面子上也要看在弘历太子的面子上,老爷子也还没死他们谁也不敢瞎搞。
雍正上位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给自己的亲爹上尊号。
第二道圣旨是册封自己的宝贝独子四阿哥弘历为太子,别说什么弘历早就已经是太上皇明旨册封的太子了。
可是新皇就是愿意给太子殿下再多一份恩宠,他就是要亲旨册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日后继承自己的一切。
众人都以为接下来就是册封几位雍正的嫡母和生母,以及后宫的女子和诸多功臣了。
可下一道圣旨又把众人雷的外焦里嫩。
新帝登基后不住乾清宫而居住养心殿,乾清宫就此封锁待到太子登基后重新启用。
太上皇则是移居从前理亲王居住的毓庆宫。
把乾清宫留给太子就已经足够让众人瞠目结舌了,可很快皇上一道一道的旨意,足以让所有人明白太子在心底心中无可取代的位置。
在宫中为太子修建重华宫,作为太子登基前的日常住所。
将雍亲王府赐给太子,作为太子偶尔外出时可以居住的地方。
新帝甚至下旨,将自己名下所有的庄子都一并送给了太子做礼物。
新帝巴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送给太子,再加上皇帝的其他两个儿子对比着看。
这位太子比如今的理亲王当年做太子的时候还要一枝独秀啊。
康熙在上面听着这一道道旨意笑容满面,幸亏老四也不算辜负了他的期盼。
虽然还是有些小气吧啦的,倒也没怎么委屈他的乖孙。
除了册封太子和赏赐太子的旨意,其他的圣旨好像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主要是太子殿下实在是过于一枝独秀,皇上册封功臣,册封兄弟就显得非常合理了呢。
下面也有臣子奇怪于为什么没有册封乌雅氏为太后,毕竟太上皇也没有下旨将皇上的玉碟移到孝懿皇后的膝下呀。
结果下一道旨意又将众人雷得不知所措。
这道旨意甚至不是皇上的意思,而是太上皇亲口说的。
册封新帝生母乌雅氏为贵太妃,和太上皇一起居住毓庆宫。
说这话的时候康熙还不忘了瞪一眼自己的四子,一个敢对着自己的乖孙摔杯子的蠢猪。
日后不管自己死后她能不能当上太后,反正在他活着的时候乌雅氏永远不可能有太后的尊位。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给自己的四儿子更改玉蝶?
康熙的确是故意的,有一个明晃晃的被他这个太上皇所不喜欢的生母,雍正这个皇帝的皇位就不会那么稳固。
皇位不稳他就会想着怎样稳固自己的地位,不会腾出那么多的时间来针对自己的乖孙。
康熙知道前些年对待保成他完全就是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也是因为他手上的权力过于集中了。
只要老四不想被人骂得位不正,他就必须永远承认乖孙的太子之位。
哪怕自己死后乌雅氏还有幸成为太后,一个被太上皇所厌弃的后封太后也没有资格沾染宫权。
这么做对雍正来说或许过于残忍,但康熙在意的只有这么做对自己的乖孙全是好处。
看着下面跪着的恂郡王和乌雅氏及乌拉那拉氏那些人漆黑的脸色,下面的那些臣子只能摇头叹息。
乌雅氏也算是倒霉透了,亲生儿子当上皇帝她却只能做个贵太妃。
恂郡王想发疯可又被人死死的按着,只能不知用仇恨还是惊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亲阿玛和亲兄长。
他的额娘何其无辜,就算从前不小心做错了些事也该给她一个改正的机会才是。
接下来轮到了册封雍亲王府那些女人的旨意,一个孝贞皇后,一个孝敬皇后。
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这倒是没什么令人震惊的。
可册封乌拉那拉氏为娴贵妃却让不少人震惊。
不是.....
你们当皇帝的父子两个是不是脑子都有毛病?
一个不准新帝的生母做太后,一个当着太上皇的面就要贬妻为妾。
你们这样让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很难办哎。
这场登基还真是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吐槽了呢。
众人皆是大为震惊,可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目光交错却一起笑了。
雍正本打算捏着鼻子册封乌拉那拉宜修为皇后,可谁让他的亲爹给他做了一个不太好的榜样呢?
他娘都没当上太后了,他贬妻为妾再多被人诟病一点也无所谓。
因为值得被人骂的地方太多雍正反而就没有那么在意了,后世的那些人要骂就骂他和皇阿玛吧。
只要别把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他的宝贝儿子一切都无妨。
登基大典很快结束,这也代表着这个王朝的最高掌权人换人了。
可惜这场登基大典让所有人都是心神恍惚,除了太子殿下赢家通吃外,所有人都有一万句吐槽不知该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