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放下手机,屏幕还亮着。那条消息不是陈默发来的,而是一个陌生号码:【林律师,救救我哥,他没放火。】后面附着一个微信好友申请。
他点了通过。
对方几乎立刻发来一份文件,是扫描件,边缘有些歪斜,像是用家用打印机匆忙处理的。标题是《申诉书》,落款人叫张秀兰,地址在西北方向一个叫山北县的地方。她的哥哥张建国,三年前因一起仓库纵火案被判十年,罪名是“故意纵火致人重伤”。判决依据是两名村民的目击证词和现场提取的一枚指纹。
林远把文件投到电脑上,逐行往下看。
信里提到,案发前一晚,有“穿西装的男人”去了村主任家,提着一个黑色袋子。第二天,村主任就作证说亲眼看见张建国拎着汽油桶往仓库走。而判决书下达不到一个月,那片地就被划入“旧城改造”项目,由一家外地公司接手开发。
他停下翻页的手指。
王建国。这个名字,和刚才那份非法征地案材料里的收款人同名。巧合?还是同一个人?
他打开司法公开系统,输入判决书编号。系统显示:该案件未录入文书库,状态为“不予公开”。
这不对。普通刑事案件,除非涉及国家秘密或未成年人,否则必须公开。一个偏远县城的纵火案,凭什么不公开?
林远靠回椅背,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他想起城南纵火案最初的模样——证据链看似完整,实则处处漏洞。目击证人被收买,物证来源不明,关键监控“恰好”损坏。现在这封信里描述的情形,几乎一模一样。
只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个人名。
手机又震了一下。李薇回了消息:“材料收到了,我刚看完。如果是真的,那背后的人很懂怎么走程序。”
林远回复:“明天上午九点,冤案复查办公室开会。”
第二天一早,陈小雨抱着笔记本进来时,白板上已经贴了那封申诉信的打印件。李薇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支笔,正在翻那份扫描件。
“你们先看。”林远站在桌边,“这不是正式委托,只是一个陌生人发来的求助。但我们得判断,它值不值得我们迈出第一步。”
陈小雨看完抬起头:“问题在于,我们没法验证这封信的真实性。万一是个陷阱,或者只是家属情绪化的误判呢?而且……”她顿了顿,“我们现在手上已经有五个公益案在推进,新来的同事还没完全熟悉流程,这时候派人去外地,风险太大。”
李薇没说话,把手中文件翻到最后一页:“你们注意这里。申诉人说,她哥哥被抓后,家里所有旧手机和电脑都被‘协助调查’的民警收走了,至今没归还。但她保留了一份手写的通话记录。”
她把那页扫描件转过来。
纸上列着几通电话,时间精确到分钟。其中一条写着:【3月18日,晚8:12,主审法官办公室来电,通话47秒。内容:‘案子已经定了,别再闹了。’】
林远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
这种话,不可能出现在正式笔录里。但一个普通小学教师,没必要编造这种细节。
“我去查了那个开发公司。”李薇继续说,“注册地在省外,股东是空壳公司,但实际控制人关联企业里,有一家曾参与过郑世坤名下项目的土方工程。”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林远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目击证人、土地开发、不予公开】。然后在旁边画了个箭头,指向“郑世坤操作模式”。
“不是相似。”他说,“是复制。”
陈小雨看着那三个词,声音低了些:“可就算模式一样,我们也得考虑现实。山北县没有我们的合作律所,没有本地人脉,连个落脚点都没有。一旦进去,出不来怎么办?”
林远点头:“所以不去人多,也不打草惊蛇。先派一个小组,轻装进去,只做三件事:见家属、调卷宗、核实证人证言。不发声,不曝光,不接触任何官方人员。”
他看向李薇:“你带两个人,今天下午就走。我会联系当地司法局备案,给你们开调查函。记住,你们不是去办案的,是去确认这个案子有没有被动手脚的可能。”
李薇合上本子:“我带小赵和老刘。他们都有基层经验,懂怎么问话。”
“好。”林远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授权书,“这是临时调查权限,签字后生效。所有对外沟通记录,每小时同步一次。”
陈小雨忽然开口:“万一……他们不让我们查呢?”
“那就回来。”林远说,“但我们得先确认,他们是不是真的不让我们查。”
电话响了。是周正言。
“听说你要派人去山北?”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语气平静,但带着一丝压低的紧张。
“只是初步核实。”林远说,“还没立案,也不算正式介入。”
“上面有人问了一句。”周正言停顿了一下,“说我们最近动作太多,别让人觉得是在找茬。”
林远没说话。
“我不是拦你。”周正言声音缓了些,“但你要想清楚,我们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团队都在你身后。”
“所以我才要谨慎。”林远看着桌上的授权书,“我们不做对抗,只做调查。如果真有冤情,我们不能装作没看见。如果只是误会,那就回来,谁也不会说什么。”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那你记住我说的。”周正言最后说,“一旦感觉不对,立刻撤。我不希望哪天接到通知,说你们谁被当地‘协助调查’了。”
“明白。”
挂了电话,林远把授权书递给李薇。她接过,低头签字。
“记住我说的三件事。”林远站在门口,“不争执,不录音,不公开质疑。你们的任务,是带回事实,不是带回胜利。”
李薇点头:“我们只是去看看,有没有人真的被关进了不该去的地方。”
下午四点,三人背着简单的包走出律所大楼。林远站在窗前,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街角。
他转身回到办公室,打开新设的案件档案系统,在空白文档上输入几个字:【山北03案】。
然后打印出来,贴在冤案复查办公室的白板上。旁边是那封申诉信的复印件,还有从系统截下的“不予公开”提示。
他坐回位置,翻开《致平律所执业守则》草案。第三条写着:设立内部监督小组,每季度审查所有在办案件的伦理合规性。
他拿起笔,在“山北03案”四个字外画了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