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高原,冰雪渐融,但逻些城内外弥漫的并非全是生机,更有一股因物资流通受阻而产生的沉闷与隐忧。苻坚的经济封锁并非天衣无缝,高原仍能通过西南、西北等隐秘渠道获得少量盐茶,但这张逐渐收紧的封锁之网,已然让吐蕃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逻些那略显简陋的“市集”依旧存在,但交易的气氛已大不如前。来自宁州南部边缘部落、西羌甚至更遥远西域的商人依然会冒险前来,但他们带来的货物数量稀少,且价格早已翻了数倍乃至十数倍。
盐,不再是洁白均匀的块状,多是混杂着泥沙、颜色灰暗的粗劣货色,且被商人小心翼翼地用皮子包裹着,每次只拿出少量。一块拳头大小、品质低劣的盐块,往往需要付出相当于往年数倍甚至十倍的牲畜或毛皮才能换到。茶叶更是成了奢侈品,偶尔出现的茶砖,不仅色泽暗淡,碎末极多,且带着一股陈腐气,价格却贵得让普通部落民根本不敢问津,唯有贵族和极富有的头人才能咬牙换取少许。
“这哪里是吃盐,分明是吃金子!”一个部落小头领看着换到的那点可怜的、掺杂着沙土的盐块,忍不住低声咒骂。他身后的族人眼巴巴地看着,眼神里充满了渴望与无奈。即便是贵族阶层,也开始精打细算,往日里随意赏赐部属盐茶的习惯不得不收敛起来,库房中的存货眼见着减少,补充却遥遥无期,一种坐吃山空的不安感悄然滋生。
封锁的影响是渐进的,却无处不在。普通部落民的生活受到了最直接的冲击。他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节省那点昂贵的盐,食物的味道变得寡淡,更重要的是,牲畜因缺盐而体质下降,更容易生病,产奶量也受到影响,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存根基。以往依靠剩余牲畜和毛皮换取生活必需品的渠道变得狭窄而代价高昂,生活水平肉眼可见地下降。
部落头领们则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他们要维持本部族的生存,不得不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换取那点昂贵的盐茶,导致部落财富缩水;另一方面,部民的不满情绪在积累,他们需要想办法安抚,否则统治的稳定性将受到挑战。一些位于边缘、与外界联系更紧密的部落,开始私下抱怨王庭,指逻些赞誉政权的无能,无法保障基本的物资流通,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为争夺有限贸易资源而发生的部落摩擦。
即便是赞誉论赞弄囊的王庭,也感受到了压力。维持庞大的军队和贵族体系需要大量的物资,尤其是盐。以往可以通过贸易或贡赋轻松获得,现在却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通过更远、更危险的渠道去获取,成本急剧增加。赏赐的减少,也隐隐动摇着部分贵族和将领的忠诚度。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张雁与论赞弄囊及核心贵族进行了多次紧急磋商。
“赞誉,诸位大人,”张雁面色凝重,“秦人的经济封锁,意在困死我等。其用心歹毒,然我吐蕃亦非无应对之策。”
张雁毕竟有中原文化的底蕴
“内部挖潜。高原并非完全不产盐,只是产量低、品质差。当立即组织人手,寻找并扩大境内所有可能的盐泉、盐湖开采,即便品质不佳,亦能缓解部分燃眉之急。同时,严令各部,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另辟商路。加大对西边羌人部落、乃至西域诸国的贸易力度,许以厚利,鼓励他们冒险穿越封锁线,运入盐茶等物。即便路途遥远,风险巨大,价格高昂,也总好过坐以待毙。”
“以战养战。‘飞鹘军’的袭扰,目标可适当调整。在攻击秦军哨所、巡逻队的同时,重点劫掠其靠近边境的、储存有盐茶等物资的仓库或商队,以缴获补充我方消耗。”
“内部调剂。王庭需建立更严格的物资配给制度,优先保障军队和核心贵族的需求,同时从尚有存余的大部落手中,以‘征调’或‘交易’的方式,集中部分盐茶资源,统一分配,以稳定大局。”
这些策略,或缓不济急,或风险巨大,或可能引发内部矛盾,但已是当下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论赞弄囊虽然心中焦虑,也只能点头同意,下令执行。
苻坚的经济封锁,并未能完全掐断吐蕃的命脉,但其效果正在潜移默化地显现。高原上的物资变得紧缺而昂贵,底层民众生活困苦,怨气滋生;中层头领财力受损,统治压力增大;上层贵族和王庭则因资源紧张而内部矛盾初现,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生存问题上,无形中延缓甚至阻碍了其整合内部、发展军备的进程。
逻些王宫内,论赞弄囊看着各地呈报上来的关于物资短缺、物价飞涨以及部落摩擦增多的文书,眉头紧锁。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南方那个庞大帝国的压力,并非只有刀光剑影,还有这种无声无息、却能渗透到高原每一个角落的窒息感。
张雁站在一旁,同样心情沉重。他深知,经济战是一场持久战,比拼的是双方的耐力和综合实力。吐蕃凭借天险或许能抵挡住秦军的直接进攻,但能否在这场漫长的经济消耗中坚持下来,他心中并无十足把握。帝国的封锁之网,正一点点地收紧,勒得高原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