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静得能听见石望粗重的呼吸声,唐其瀚却气定神闲,仿佛说的不是上几十万两的生意,倒像是寻常家长里短。
微风拂过,烛火轻颤。
片刻后,杨凡心中已有了计较。
“事成之后,除一成利之外,我还有个条件。”
话音落,唐其瀚拨弄茶杯的手猛地顿住,抬眼望向他。
“杨小友请讲。”
唐其瀚神色已恢复如常,他放下茶杯,目光如炬地盯着眼前这后起之秀。
比起初见时的试探,此刻的杨凡身上,多了几分从尸山血海里磨出的沉稳,以及由内而外的自信、笃定。
片刻沉默后,杨凡缓缓开口:“事成之后,还请唐老爷允我迎娶令千金。”
……
亥时。
杨凡将唐其瀚送上回府的马车,望着车影在夜色中渐渐朦胧、终至消失,脸上的笑意也渐渐淡去。
石望在身后忍不住嘀咕:“这唐其瀚净打转圜官腔,那杨一鹏身为正一品大员,明明瞧不上唐家,拖着不肯结亲,他倒还死等着。大哥说喜欢唐小姐,他还敢端着,真是个不知好歹的老匹夫!”
杨凡嘴角噙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不辨喜怒。
唐其瀚对他的联姻并未给出准话,既没说不行,也没说事成后何时完婚,只含糊道儿女之事该顺其自然,此刻谈论尚早。
“这老狐狸是想待价而沽。”
杨凡轻哼一声:“他心里头始终惦记着攀漕运总督杨一鹏的高枝。虽说杨一鹏不愿结这门亲,可杨圣朝为了唐小姐那般上心,终究给了他留了念想。”
“那咱们还帮他垄断江运?”
“自然要帮,一年怎么也有五六万两,不少了。”
“就这么便宜了那老东西?”
杨凡无所谓地笑笑,转头望向已沉入深夜的重庆城。
今日是崇祯六年十二月,距年关只剩五日。
巷口灯笼匠刚糊完最后一盏鲤鱼灯,朱红绸面上还沾着竹篾的细灰。
“再有五日……”
望着街角人家提前备好的对联与红灯笼,杨凡忽然想起三年前的这天。
那天,他还混在县城的乞丐堆里,手里攥着当黑工伙计挣来的百文铜钱,每日寒风吹得他指尖发僵。
耳畔风声渐起,两江三岸星火点点。
这将是他在这世道过的第四个年。
“要想让人瞧得起,终究得自己去搏呀……”
……
崇祯七年正月。
闯贼高迎祥与八贼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革左五营马守应等攻破湖广房县、保康,正欲挥师入川。
同月,朝廷任命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是为五省总督,专职围剿南渡流寇。
山雨欲来风满楼。对重庆百姓而言,流寇占据的房县、保康虽不算近,却也绝非远在天边。
若是流寇直奔重庆而来,更是最多只需二十来日,便可兵临城下。
满城议论声中,《长江时报》的时闻栏目更是日日更新流寇动向。
……
两江守备涂山营中。
“陈奇瑜的核心任务是‘专办流贼’,即集中五省兵力围剿闯贼高迎祥、八贼张献忠主力。”
两江守备营的大帐内,周博文侃侃而谈。
“赞画二队认为,依流寇走向与官军围堵态势,陈总督一旦上任着手剿寇,我营极可能被征调,大战恐不远矣!”
“一队亦赞同!”
盖世才应声站起,他身旁还立着两人——皆是秀才出身,与他同科。
“流寇若入川,我营驻守两江,断难置身事外。”
两队书生共六人,便是杨凡赞画房的全部班底。他将参谋部分为两队,周博文、盖世才各领其他两人,遇意见分歧便互指漏洞,最终由他定夺。
杨凡头上新增一个顶头上司,陈奇瑜与朱燮元一样,都是五省总督,且管辖范围重叠,管辖范围皆包含四川军务。
但实际陈奇瑜的防区以中原和北方为主,主责围剿流寇;而朱燮元的防区以西南边疆为主,主要针对土司而非流寇。
两者辖区重叠,但实际并未冲突。
杨凡对这位陈奇瑜新任顶头上司的行事风格仍摸不透,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多源于银子。
他近乎倾尽所有供养出的三千军队,银钱已濒临枯竭,目前仅存余数万两。
眼下回春堂、江运分润虽能稍作输血,却还是入不敷出。
若长期无仗可打,没了赚快钱的机会,但军队维持开支依旧,他自觉撑不了太久。
“虞承文那边的新炮造得如何了?”
“今日刚去催过,”石望答道,“虞大使说还有不少地方待完善,至少还得两月。”
杨凡脸色微沉,看来只能先用严威炮将就了。
好在虞承文先赶制的火铳、甲胄皆已到位。
其中杨凡最看重得鸟铳造得最好,炸膛率极低。如此虽无利炮加持,倒也能堪一战。
他转过身,面朝屋内众人朗声道:“从今日起,全军进入临战警戒!清剿江徒交由寇汉霄带两个步兵局负责。
其余各部,停止所有休假、探亲,召回所有在外人员,含预备役、中军部,务必确保人员在位率十成十!
所有武器装备皆由中军部逐一测试性能,弹药按携行量加储备量双标准补充!”
“遵命!”屋内众人齐声应道,声震屋瓦。
-----------
注释1:
据《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二——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明末农民起义》载,流寇于崇祯七年正月“破房县、保康,后二月入四川”
注释2:
据《明史·本纪第二十三》《国榷卷九十二》记载,崇祯七年正月己丑,设河南、山、陕、川、湖五省总督,以延绥巡抚陈奇瑜兼兵部侍郎为之。
此决策源于朝廷对“诸镇抚事权不一”的忧虑,意在集中五省兵力扭转战局,一举歼灭流寇之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