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朔端海城起义的冲击波尚未平息,东北战局再起波澜。林东北民主联军利用国民党军内部震荡、士气低落之机,在北满休整补充后,再次南下,对中长铁路(长春至大连)沿线国民党军孤立据点发起新一轮攻势,重点围困了位于长春以南、四平以北的战略要地公主岭。驻守公主岭的是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的一个主力团(欠一营),以及部分地方保安部队,约三千余人。该部被共军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孤立无援,形势岌岌可危。
公主岭告急的求救电,如同雪片般飞向沈阳的东北行辕和杜聿明长官部。公主岭若失,中长铁路将被拦腰切断,长春将直接暴露在共军兵锋之下,影响和军事损失都将极其严重。杜聿明焦头烂额,手中机动兵力捉襟见肘。环顾四周,距离公主岭最近、且具备较强战斗力的部队,唯有驻防长春以北的楚云飞纵队。
一道措辞急如星火的命令,迅速传至楚云飞指挥部:“着令楚云飞纵队,火速抽调精锐主力,至少一个加强旅的兵力,即刻南下,驰援公主岭,击破围敌,解公主岭之围!不得有误!此令,杜聿明。”
命令到达时,楚云飞正与孙大勇等人研判地图。公主岭被围的消息他们早已通过侦察渠道得知,对杜聿明会下令增援也在意料之中。
“纵队座,”孙大勇首先开口,语气带着愤懑,“公主岭被围得铁桶一般,林至少投入了两三个师的兵力,摆明了是围点打援!我们此时南下,路途遥远,敌情不明,一头撞进去,岂不是自投罗网?杜长官这是要拿我们去填坑啊!”
楚云飞沉默不语,目光盯着地图上公主岭的位置,以及从长春南下必经的崎岖道路和可能设伏的区域。他何尝不知这是杜聿明的一石二鸟之计?既想解救公主岭,又想消耗他这支“不太听话”的部队。硬闯,正中林下怀,部队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抗命,则立刻授人以柄,杜聿明有充足理由对他进行整肃甚至更严厉的处置。
这是一步死棋?不,绝境之中,往往暗藏生机。他不能硬拼,也不能明着抗命,但他可以“执行”命令,只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执行”。
“命令,必须执行。”楚云飞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但怎么执行,我们说了算。杜长官要我们‘驰援’,我们就‘驰援’给他看!”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长春至公主岭的路线中段,一个名叫大屯的地方。
“孙大勇!”
“到!”
“你亲率第一支队(加强团),配属骑兵连、工兵排,为前锋,立即出发,沿长公公路南下,做出急援公主岭的姿态。但是,”楚云飞语气一转,目光锐利地盯着孙大勇,“你的任务不是‘击破围敌’,而是‘试探敌情,牵制敌军’!”
“试探?牵制?”孙大勇一愣。
“对!”楚云飞压低声音,下达了极其关键的指令,“行军速度,控制在每日三十里以内!多派侦察分队,广布警戒,遇小股敌人,可驱逐;遇敌坚固阵地或大股部队,立即停止前进,构筑工事,上报敌情,等待后续命令!没有我的明确指令,绝不准强攻!尤其注意公主岭西北方向的狼洞沟、杏山一带,那里地势险要,极易设伏,要格外小心!”
“这……纵队座,这速度,等我们到了,公主岭恐怕……”孙大勇有些迟疑。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楚云飞冷声道,“公主岭守军,是陈明仁的嫡系,平日里眼高于顶,与我们素无往来。为他们拼光老本,不值得!我们的命,没那么贱!执行命令吧!”
孙大勇恍然大悟,立正敬礼:“是!明白!保证‘稳妥’进军!”
“小陈!”
“到!”
“你率纵队主力及直属队,为本队,与前锋保持二十里距离,梯次跟进。速度同样要慢!后勤辎重随后缓行。对外宣称,我军正星夜兼程,驰援公主岭!”
“是!”
“另外,”楚云飞补充道,声音更低,“通过我们的秘密渠道,设法让消息‘不经意’地传到对面……让他们知道,我楚云飞部‘奉命’南下,但‘行动迟缓’,‘顾虑重重’……”
一场看似声势浩大、实则磨磨蹭蹭的“增援”行动,就此展开。
孙大勇的前锋支队,果然“不负所望”。部队日上三竿才拔营,日头偏西就扎寨,行军速度慢如蜗牛。侦察兵四处活动,不断发回“发现敌情”、“道路被毁”、“桥梁需加固”等报告。途中与共军小股警戒部队发生几次短暂交火,均是“击退”对方后便“巩固阵地”,不再前进。整整三天,部队只前进了不到一百里,距离公主岭尚有遥远路程。
而在这三天里,公主岭方向的枪炮声由密集逐渐变得稀疏,最终归于沉寂。不久,噩耗传来:公主岭经数日血战,终因弹尽粮绝,援军不至,于五月二十日失守。守军大部被歼,少量溃散。囤积在城内的美械装备、弹药粮秣,尽数落入共军之手。
消息传到“正在驰援”途中的楚云飞部,孙大勇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转入防御,并急电楚云飞请示行止。
楚云飞在长春指挥部接到战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知道了。”随即,他口述电文,发往沈阳杜聿明长官部。
“职部接令后,即抽调精锐,星夜驰援。然沿途敌匪猖獗,屡破交通,设伏阻击,我军为谨慎计,不得不肃清侧翼,稳扎稳打,以致迁延时日。顷接确报,公主岭已不幸沦陷。职部前锋已进至大屯一线,与敌警戒部队对峙。现公主岭既失,援救已无意义,若再贸然深入,恐遭敌优势兵力围歼。为保存战力,以利再战,职部拟暂于现地构筑工事,监视敌踪,并伺机收回友军溃兵。如何行动,恳请钧座示下。”
杜聿明接到电报,虽怒火中烧,却抓不住楚云飞的把柄。难道能责怪他“过于谨慎”吗?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稳扎稳打是常理。要怪,只能怪公主岭守军不争气,没能多坚持几天。最终,杜聿明只得复电,命令楚云飞部“就地休整,收容溃兵,巩固防务,勿再浪战”。
楚云飞的“增援”行动,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他保全了主力,未损一兵一卒。而林部队,则顺利地吃掉了公主岭守军,缴获了大量装备。楚云飞的“迟缓”,无形中成了送给林彪的一份“厚礼”。
几天后,孙大勇率部“安然”返回长春防区。指挥部里,楚云飞听着汇报沿途“敌情”和“战斗经过”,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你说,杜长官此刻,是在骂我楚云飞滑头,还是在骂陈明仁的兵是草包呢?”楚云飞淡淡地问。
“恐怕两者皆有吧。”
“不得罪他们,我们早就死在公主岭路上了。”楚云飞打断他,目光冷峻,“在这个烂透了的局里,想活下去,就不能按他们的规矩来。这份‘礼’,林收了。希望他……能记住这份人情。”
公主岭之战,以国民党军的惨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