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巨大成功,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的范畴。
它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社会的巨浪。
票房的狂飙突进,口碑的口口相传,让这部电影不只是一部作品,更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时代符号。
人们走出影院,带着震撼与思考,开始重新审视头顶的星空,以及脚下的地球。
一股前所未有的“航天热”和“科幻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蔓延开来。
最先感受到这股热潮的,是各大院校。
在《流浪地球》上映后的几天里,航天航空学院、物理系、地球科学学院等相关专业的招生咨询电话,几乎被打爆。
往年那些被认为是“高深”、“枯燥”的专业,此刻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无数高中生,甚至是一些已经确定了文理分科方向的学生,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
他们翻阅着大学招生简章,眼中闪烁着对宇宙的向往,对科学的憧憬。
“我以前的梦想是当一个电竞选手,现在我觉得,成为一名宇航员或者航空工程师,好像更酷!”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对着新闻镜头,举起了手中的《宇宙的奥秘》科普读物,语气坚定。
他的话,代表了无数同龄人的心声。
他们被电影里那宏大的宇宙场景所吸引,被人类集体拯救家园的壮举所感动。
电影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科技改变命运的无限遐想。
不仅是学生群体,这股热潮也影响了社会各界。
科普书籍销量暴增,天文馆、科技馆的参观人数达到历史新高。
新闻媒体开始频繁讨论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科幻文学作品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人们的日常对话中,不时会出现“行星发动机”、
“地下城”、“流浪地球”这些电影里的词汇。
整个社会仿佛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对未来,对科技,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情。
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很快也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高层领导们看到了这部电影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全民科学热情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内部会议上,许多专家学者都指出,《流浪地球》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它更是一次成功的“思想启蒙”。
它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向公众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国家战略愿景。
几天后,一个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消息,从华夏官方媒体传出。
国家航天局在京城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一位头发花白,身着深蓝色航天制服的发言人,站在讲台前,面对着密密麻麻的镜头,神情严肃而又充满了自豪。
他没有直接点名《流浪地球》,但他所说的一切,都与这部电影紧密相连。
“同志们,朋友们。”发言人沉声开口,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整个会场,也传向了世界各地,
“多年来,华夏航天人,一直在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们深知,人类的未来,必将走向星辰大海。
而这一步,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所有记者,每一个字都带着非凡的分量。
“今天,我代表国家航天局,正式向外界,公布一项,国家级长期战略科研项目——【南天门计划】。”
“南天门计划!”这个名字,一经公布,就像一道闪电,瞬间劈中了所有人的心头。
这个充满了华夏古典神话色彩,又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名字,立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记者们的闪光灯亮成一片,无数人激动得屏住了呼吸。
发言人继续阐述:“【南天门计划】,旨在构建一个,以近地轨道空间站为核心,以深空探测器和载人登月工程为两翼,最终实现地月空间经济区建设,并为人类未来走出太阳系奠定基础的,综合性,空天战略体系。”
他拿出一个遥控器,背后的大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一张宏大的构想图。
图上,一座巨大的空间站环绕着地球,深空探测器在月球轨道上穿梭,月球基地初具规模。
虽然只是初步的构想,但那份超越时代的宏伟蓝图,依然让所有人都感到热血沸腾。
“【南天门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完成,地月空间载人运输体系的建设,以及,大规模空间能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验证。”
发言人语气坚定,“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相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支持,有无数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
发布会结束,全球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
西方国家对【南天门计划】的公布感到震惊,他们没有想到,华夏会如此高调地宣布一项如此宏大的空天战略。
而国内,则是一片欢腾。
人们将【南天门计划】与《流浪地球》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电影所描绘的未来,正在逐步变为现实的信号。
“贺凡真的把科幻变成了现实!”
“看完《流浪地球》,再看【南天门计划】,我真的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电影为国家战略铺路,这才是文化的力量!”
无数人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表达着自己的激动与自豪。
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已经完美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它不仅仅是票房上的成功,更是在无形中,为国家未来的空天战略,
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思想基础,点燃了全民对星辰大海的向往。
它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遥不可及的未来,变得触手可及,将国家的宏伟蓝图,深深植入每一个国民的心中。
这种深远的影响力,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自然而然地,贺凡的国家贡献值,也因此迎来了史诗级的暴涨。
那天,贺凡的私人终端,收到了来自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特别通知。
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他自己也感到了一丝惊讶。
那不仅仅是数值上的提升,更是对他个人在文化、科技、乃至国家战略层面所做贡献的最高肯定。
这笔巨大的贡献值,象征着国家对他的绝对信任与支持。
但贺凡并未因此沾沾自喜。
他深知,这笔贡献值,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
他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遥远的天空,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没有犹豫,也没有拖延。
几乎是立刻,贺凡便将这笔国家贡献值,全数投入到了一个他早已深思熟虑的项目中——“行星发动机”的实体研发。
这并非意味着要立刻建造电影中那种擎天巨柱般的庞然大物。
而是指启动一系列基础性、前瞻性的科研项目:
包括超大功率聚变反应堆小型化技术。
巨型结构材料学、高能等离子体推进技术。
以及行星地质改造工程等一系列。
看似天方夜谭,但却是实现行星发动机,甚至更广阔的星际航行,所必须攻克的关键技术瓶颈。
“行星发动机,是人类走出地球的终极梦想。”
贺凡在提交项目申请时,对国防委员会的智囊团说道,
“我们今天,可能无法建造出电影里的行星发动机,但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从最核心的技术攻关开始。
这是为我们【南天门计划】乃至更遥远的星际移民,奠定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他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远见卓识。
这笔巨额贡献值的投入,正式启动了这些被世人视为“科幻”的研究项目。
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电影画面中的想象,此刻在贺凡的推动下,在国家意志的加持下,开始向现实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流浪地球》所点燃的火种,正以最实际的方式,照亮着华夏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