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七玥刷了很多短剧后再未找到好看的,于是她觉得,还是历史比较有趣~
这不,大数据懂她,立马给她推荐了她想看的…
天幕也在时隔一起日后开启了:
画面中的人明显是个将军~
(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沸腾了…尤其是武将们,一个个简直欣喜若狂,特别希望天幕说到自己,那自己可就名扬天下了…)
就在大家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面容如刀削斧凿,古铜色面皮上刻着风沙与岁月的痕迹的将军时。
只见此人一双鹰隼般的眸子锐利如寒星,鼻梁高挺,唇线紧抿时透着几分狠厉。
虬曲的胡须随意散落颔下,更添几分粗犷悍勇之气。
他身形魁梧,玄色披风在朔风中猎猎作响,甲胄上的青铜兽首在残阳下泛着冷光。
此刻他正立马于漠北荒原,身后是四万汉军将士。
当老祖宗们看到此场景时,顿时觉得:
这莫不是对抗匈奴?!
很多人都猜到了~
刹那间,天幕里残阳如血,染红了天际的彤云,也给玄甲染上一层悲壮的赤金。
旌旗在风中翻卷,猎猎声里混着战马的嘶鸣。
将军左手按剑,右手高举鎏金长戟指向远方匈奴王庭的方向,玄甲在身侧折射出凛冽寒光。
他突然振臂高呼,声如惊雷滚过旷野: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话音未落,身后铁甲洪流便如决堤的怒涛,踩着烟尘向漠北深处涌去。
战鼓擂动声震四野,玄色军旗在猎猎风中划出决绝的弧线,他的身影在漫天风沙中愈发挺拔,宛如一尊镇守边疆的青铜战神。
这一幕激动人心的喊话过后,天幕出现一行烫金大字?
“陈汤:被历史光环“压番”的狠人,凭一句“虽远必诛”震古烁今~
(`▽′)ノ
在西汉名将的“星光大道”上,卫青、霍去病如同顶流巨星,一生征战的高光时刻被史书大书特书,至今仍是“汉家雄风”的代名词。
而在这些巨星的光环之下,藏着一位更具“孤胆英雄”气质的狠角色———
陈汤。
他出身底层,像野草一样在乱世中挣扎,却凭着一股“豁得出去”的狠劲,深入中亚腹地斩杀匈奴郅支单于,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绝唱。
可就是这样一位立下不世之功的将领,却因出身寒微、行事不按常理,在史书里当了千年“背景板”。
今天咱就扒一扒这位“非主流名将”的逆袭之路,看看他是怎么从穷小子变成西域“终结者”的。
(*′I`*)
一、从“负翁”到小吏:底层青年的逆袭起点~
●)o(●
陈汤的生卒年里,“生年不详”四个字格外扎眼,这在讲究家世渊源的西汉,几乎是底层出身的“标配”。
他老家在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打小就没享过一天福,家里穷得叮当响,别说读书识字,能混口饱饭都得谢天谢地。
可陈汤偏偏是个“不安分”的主,别人埋头种地求安稳,他却总爱盯着远方发呆,心里琢磨着?
“大丈夫当横行天下,岂能困于乡野”。
ξ( ?>??)
为了实现“闯天下”的梦想,陈汤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离家出走,去长安闯荡。
这在当时可不是件容易事,一路风餐露宿不说,还得花钱糊口。
没家底的陈汤很快就把随身带的干粮吃光了,为了活下去,他只能拉下脸向人借钱,一来二去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负翁”。
同乡人提起他都直摇头,觉得这小子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将来肯定没出息。
(っ?3??????
可陈汤心里门儿清,借钱只是权宜之计,他要的不是眼前的温饱,而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长安的日子里,他一边打零工还债,一边挤时间读书识字,尤其喜欢研究兵法和边疆事务。
别人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却毫不在意,反而把这些嘲讽当成动力。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
没过多久,陈汤的才华就被一个叫张勃的高官看中了。
→_→
张勃是西汉名臣张苍的曾孙,以识人善任闻名。
他觉得陈汤虽然出身贫寒,但眼神里有股韧劲,而且对边疆局势的见解独到,是个可塑之才。
当时朝廷正好在选拔“茂才”(西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张勃二话不说就把陈汤举荐了上去。
眼看就要鲤鱼跃龙门,陈汤却撞上了人生第一个大坎———
就在他等着朝廷任命的时候,老家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
按照西汉的礼制,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这是天大的规矩。
可陈汤太清楚这次机会有多难得,一旦回家守孝,等三年后回来,早就没他的位置了。
纠结再三,他做了个违背礼制的决定———
隐瞒父丧,继续留在长安等任命。
可纸包不住火,这事很快就被人揭发了。
朝廷震怒,不仅取消了陈汤的任命,还把举荐他的张勃削了爵位。
陈汤一下子从“准官员”变成了“戴罪之身”,被抓进监狱关了一阵子。”
(七玥:“啊,这,张勃有点冤啊?!←_←)
【天幕下的张勃:“没想到我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天下皆知”(???.???)????】
“出狱后的陈汤更惨了,名声彻底臭了,走到哪儿都被人戳脊梁骨。
但他还是没放弃,认准了“只有当官才能实现抱负”这条路。
后来他又托人打点,总算混上了一个“郎官”的职位,虽然只是个跑腿的小官,好歹也算踏入了仕途。
可陈汤并不满足,他知道京城人才济济,自己一个有“黑历史”的底层小吏,根本没机会出头。
思来想去,他盯上了一个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西域。”
(七玥:“有眼光!也超勇敢的…”)
“当时的西域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远离中原、气候恶劣,还经常爆发战乱,是朝廷流放官员的“首选之地”。
可在陈汤眼里,西域却是“建功立业的宝地”。
他主动向朝廷上书,请求调任西域都护府。
朝廷正愁没人愿意去西域,见陈汤主动请缨,立马就同意了。
就这样,陈汤背着行囊,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
这一步,看似是自寻苦吃,实则是他逆袭人生的关键一棋。”
*?((???))?*
【作者有话说:
我曾是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率孤军万里奔袭斩郅支,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犹在耳畔。
怎奈功高遭嫉,贬谪穷荒壮志难酬,v我几个免费的“为爱发电”助我再整行装,出关之时定教胡虏再识大汉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