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坳的孩子们最近干了件大事——他们成立了娃娃专利局。
起因是铁蛋家双胞胎发明的防摔饭碗被邻居仿制了,俩小子气得在村口摆摊抗议:偷我们的点子!要收钱!
刘远洋原本没当回事,直到发现这群小崽子居然真搞出了名堂:
局长:小翠(因为她的头花最漂亮)
副局长:铁蛋家大双(拳头最硬)
书记员:狗娃妹妹(字写得最工整)
第一项专利授予铁蛋家双胞胎的防摔饭碗,虽然这个带吸盘的碗每次都要用力拔才能拿起来,已经摔坏三个了。
第二项专利是小翠的自动翻书器,用竹片和绳子做成,虽然经常把书页扯破。
最绝的是他们还制定了收费标准:
- 看一眼设计图:一块糖
- 学做发明:两颗糖
- 仿制不交钱:告家长
大人们起初觉得好笑,直到发现孩子们动真格的了:
王石头想借鉴自动喂鸡器的设计,被孩子们堵着要糖,最后用三块麦芽糖成交。
赵木匠偷学防虫存粮罐,被孩子们发现,罚他给全村的娃娃做弹弓。
连县令来看热闹时,都被孩子们拦着要参观费,最后用随身带的蜜饯打发了。
事情的高潮发生在集市日。邻村孩子来玩,看中了自动浇水壶,想偷偷学做法,被专利局的小探子发现了。
孩子们当场召开审判大会,小翠坐在磨盘上当审判长,两边站着当的男孩们。
你承不承认偷看?小翠板着脸。
邻村孩子吓哭了:我、我就看了一眼......
看一眼也要交费!按规定是一块糖!
刘远洋闻讯赶来时,看见的是这样一幕:原告被告在吃糖,在分赃,们在维持秩序——其实就是防止其他孩子抢糖。
胡闹!刘远洋哭笑不得,都给我把糖交出来!
经过民主协商,新版《娃娃专利法》出炉:
1. 好吃的发明大家分享(比如自动烤红薯机)
2. 好玩的发明可以交换(比如会跳的木青蛙)
3. 真正有用的发明要教给全村(比如防摔饭碗)
孩子们虽然不情愿,但在刘远洋答应建个娃娃发明角后,终于勉强同意。
现在娃娃专利局转型成了发明合作社。孩子们定期交流新点子,合作改进设计。最近他们集体研发的自动捡蛋器还挺像样——虽然偶尔会把鸡蛋甩到墙上。
刘远洋看着孩子们认真讨论的样子,忽然觉得,也许这才是发明该有的样子。
当然,如果他们不是今早又来找他申请自动写功课机的专利,就更完美了。刘家坳最近掀起了一场复古发明热潮,起因是王石头在县衙档案室发现了一本前朝的《天工拾遗》。
这本破破烂烂的古书记载了许多失传的技艺,把全村发明爱好者都看疯了。
铁蛋爷爷捧着书老泪纵横:这是我太爷爷那辈的手艺啊!
赵木匠激动得直拍大腿:看看这榫卯!这才是真功夫!
连县令都特意请假跑来,跟着研究书里的木牛流马。
但复古之路充满坎坷:
王石头想复原记里鼓车,结果造出来的车走一里就散架,零件撒了半条街。
铁蛋爷爷尝试被中香炉,说是怎么翻滚都不会洒。演示时香炉确实没洒——直接炸了,香灰喷了围观群众一脸。
赵木匠最惨,他挑战的是指南龟。木龟倒是会转,但指的方向全看心情,有一次直指着茅房说是南方。
刘远洋看着这群走火入魔的村民,决定组织个古今发明擂台赛。
现代派代表王石头,搬出了他的自动打包机。
复古派代表铁蛋爷爷,亮出了刚复原的候风地动仪。
比赛项目:打包干蘑菇。
王石头的机器咔咔作响,蘑菇包得又快又整齐。
铁蛋爷爷的地动仪……纹丝不动。
不应该啊!铁蛋爷爷急得直敲仪器,书上说能测地震的!
最后还是小翠发现症结:爷爷,您这仪器对着的是磨盘,蘑菇在另一边呢!
第二轮比试灌溉:
王石头的新式水车哗哗转,一会儿就浇完半亩地。
铁蛋爷爷的虹吸车倒是古意盎然,就是得靠人推着走,累得老爷爷直喘气。
眼看复古派要输,转机突然出现。
村里要修祠堂,需要个能承重的大梁。现代工具怎么都做不结实,最后还是铁蛋爷爷用古法榫卯,不用一根钉子就架起了横梁。
赵木匠用古方调的桐油,防水效果比现代漆料还好。
最神奇的是小翠按古法编的竹帘,又透气又结实,比机器织的布耐用多了。
刘远洋恍然大悟:不是新的就好,旧的就没用,要取长补短啊!
于是刘家坳开始了发明界的文艺复兴:
王石头把古法齿轮用在自动打包机上,再也没卡壳过。
铁蛋爷爷给候风地动仪加了个现代指针,终于能准确指示方向了。
赵木匠最绝,他用古法榫卯做了个现代衣柜,又好看又耐用,连县令都订做了两个。
现在村民们发明前都要先翻古书: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丢!
当然也有走火入魔的——王石头非要说《山海经》里的能种出来,在试验田里忙活半个月,种出来的还是普通稻子。
刘远洋看着这群在古今之间寻找平衡的村民,忽然觉得,也许这就是传承。
不过当铁蛋爷爷说要复原《墨子》里的飞行木鸢时,他还是赶紧藏起了家里的鸡毛——毕竟上次尝试时,木鸢没飞起来,鸡毛倒是撒了满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