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目光扫过会议室,声音不高,却格外清晰,“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为后续高强度、高频次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稳定、可靠的热控基底。这一步,绕不过去。”
会议室里气氛渐渐凝重,大家开始认真思考她的话。
一位技术员点头:“这样的话,热控响应时间会更精准,设备温度更稳定?”
“没错。”姜蕴宁肯定道,“这样不仅提高效率,还能大幅降低故障率。”
另一位年长的工程师皱着眉头问道:“现在用的一阶稳态模型虽简单,但我们都摸得着,稳定可靠。你说的这个多阶模型,风险有多大?”
“开发周期会不会拖得更长?”旁边的技术员也插话,“而且,我们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能不能支持这么高阶的运算?会不会导致计算效率变低,影响整体进度?”
还有人低声议论,“年轻人理论是多,但实践经验不足,这种新模型听起来好,但能不能落地还真不好说。”
气氛开始有些紧张,质疑和不安在会议室里弥漫。
方伟民见状,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冷静,“大家的担忧都很合理,接下来我们要听听姜蕴宁具体的方案,再评估风险和可行性。”
她目光扫过全场,沉稳地说道:“多阶动态散热模型我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这绝非空中楼阁。根据之前的结果,虽然计算量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控范围内,且热控性能提升明显。”
她顿了顿,继续说:“接下来,我们会先对这个高阶模型进行初步测试,向大家展示算法和仿真结果。项目组可以先在小范围内验证效果,待确认可行后,再逐步推广应用。”
这番话打消了部分顾虑,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因此逐渐缓和下来。
技术人员们开始认真就刚才她提出的内容,纷纷低声讨论起来。
方伟民适时点头,“很好,接下来由姜蕴宁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大家有问题随时提出,确保方案科学可行。”
姜蕴宁随即走到白板前,迅速写下三个关键词——“模型验证”、“参数调优”、“实测对比”。
“专项小组初期的工作重心,就是这三项。”她回过身,语气平稳而有条理,“我会将已有的算法架构和仿真平台代码共享给大家,同时需要测试组协助调出历史热控数据,作为模型修正的参照。结构组这边,也请准备相关的材料热特性数据和模块层级信息。”
一个年轻技术员小声感叹:“她这是……完全准备好的状态啊。”
角落里几位原本持保留态度的老工程师对视了一眼,也不再言语,默默翻开了手中的会议记录本。
而在会议室正中央,方伟民目光微动,心中也在默默权衡。
突然空降的姜蕴宁,或许真能搅动这潭迟滞的水。
他轻咳一声:“专项小组的成员今天就定下来,相关小组负责人会配合姜蕴宁,今晚下班前先出一份初步分工。明天上午,我们再开一次碰头会,检查进度。”
众人纷纷点头,笔尖开始在纸上刷刷作响,技术会议真正进入了推进阶段。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选角组也传来好消息——姜可心顺利通过了层层试镜,正式确定出演话题剧《落笔成诗》的女主角任颖诗。
这对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走向公众视野的重要一步。随着角色的尘埃落定,她的故事,也即将在舞台上慢慢展开。
姜爸爸和姜妈妈尊重她的意愿,以监护人身份与制片方签订了正式合约,并按规定一同签署了保密协议。根据协议要求,剧组对外统一口径,暂不公开演员阵容。
拍摄周期较长,姜可心由剧组安排的助理全程陪同,暂住在剧组配备的小公寓中。
为避免耽误学业,剧组特意请来京市的专业教师为她一对一授课,课程内容与学校同步对接。期末考试时,她只需返回学校参加统一测试即可。
在是否需要专门请人照应她的生活与工作这一问题上,姜可心一口回绝,也同时拒绝姜妈妈跑到京市来照顾自己,她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姐姐才刚回来,你们应该把时间多留给她。”姜可心语气坚定,“我这边没事,拍完就回家。而且小哥哥在京市,有什么问题我也能找他,不用担心。”
姜爸爸和姜妈妈只得作罢,去见一面姜煜便启程回到苏市的家中。
但迎接他们的,却是出奇的安静。
姜蕴宁被军方接走,说是协助进行某项保密工作,连具体位置都无法透露。
姜辰早出晚归,也基本不见人影。
一下子,偌大的房子就剩夫妻俩,还有张妈。
孩子们一个个有了自己的方向,走得那么自然,也那么快。他们才发现,所谓“空巢”,从来不是渐变,而是猝不及防地降临。在熟悉的屋檐下,提前过上老年生活。
一个星期后,孙启年带着得意门生顾远舟参加沪市的数学高峰会议。
孙启年的突然现身顿时引起轰动。作为多年几乎绝迹于此类大会的资深教授,他一出现,便引来无数同行前来打招呼,试图搭话混个脸熟。
面对络绎不绝的问候和寒暄,孙启年显得有些疲惫,但内心不断给自己打气——为了人才的培养,所有的牺牲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两天后,孙启年前往姜蕴宁所在的学校,却意外扑了个空。
程国强告诉他,姜蕴宁已经请假,并且拒绝接受任何探望。
孙启年教授表示,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顾远舟无奈表示,难怪人家说,苦不能两个人一起吃,否则总觉得这苦都是对方带来的。
自己的导师点背影响到自己了。
下次,再也不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