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目光穿过玻璃窗望向外面的天空。
“刚刚方教授和我说了一件事。”她转头看向苏修远,面容平静,声音轻缓,“你这几天的工作进展如何?”
苏修远一怔,心里猛地一紧,眼底闪过一丝慌乱。
他赶紧整理思路,却觉得喉头有些发紧。
“我……我只是做了一些微调,想验证你上次无意中提到的假设,”他吞了吞口水,声音带着明显的紧张,“我……没有再做篡改数据之类的事情……”
这段时间,除了按部就班完成姜蕴宁布置的任务,苏修远几乎把所有空余时间都耗在原来破空一号的实验室里。
团队搬到破空二号实验区之后,原来的破空一号实验区便被暂时闲置下来。那里的设备虽然老旧,但环境稳定、仪器齐全,正适合做一些小推力验证和材料测试。
他就在那儿做实验,反复比对数据、调整参数。
苏修远原以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验证,不会惹出什么麻烦可他万万没想到,今天却被姜工亲自叫出来问话。
一瞬间,冷汗顺着背脊往下淌。
现在想想,这事确实有点问题:他没有提出正式申请,也没报备实验计划,就直接启用了暂时闲置的实验区。
在破空二号项目这样严谨的阶段,这种行为已经算是“违规操作”了。
糟糕。
麻烦大了。
苏修远在心里暗暗叫苦。
“验证假设?”姜蕴宁眉头微微一挑,心中一动——这家伙自己偷偷摸摸做了什么事,而且,显然两个人现在提的并不是一件事情。
她没有立刻打断或纠正,而是保持着严肃的表情,目光锐利地盯着他:“关于这件事情,我需要看一下具体记录,才能判断你的行为是否合规。手上有数据或者记录吗?”
苏修远微微吞了口水,内心忐忑不安。他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翻到对应页码,递到姜蕴宁面前。
“我……只是想验证一下,”他声音带着紧张,“按照你那时无意中提到的假设,如果破空二号的燃烧室采用锥形设计,燃烧稳定性、热传递和推力效率是不是会更优异?”
姜蕴宁接过小本子,手指轻轻翻看,目光扫过数据和注释。
她看得仔细,半小时后,她终于翻到后面。
最后几行小字是苏修远的个人心得:“锥形燃烧室在微调喷孔布局后,燃烧稳定性更好。仍需验证极端工况下振荡情况。”
字迹潦草,却能看出他反复推敲过数据。
姜蕴宁合上本子,抬眼看了他一眼,神情淡淡,看不出情绪。
这小子,按在实验数据所对应的工作量,铁定不是这几天才开始做的。
“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半……半个月前。”苏修远头低下来,声音轻得几乎听不清。
果然。
破空二号那时候还没正式立项,他就已经悄悄干上了。
该夸他积极,还是骂他胆肥?
“在哪里做的?”
“破空一号实验区。”他头越发的低了。
“你真是好样的。”姜蕴宁轻轻一笑,那笑意里夹着几分气意,“不打申请就敢偷进一号实验区。”
她顿了顿,目光冷冷地扫过去,“说吧,这工作量,一个人肯定是完不成的。还有谁?”
空气一瞬间安静下来。
苏修远抿了抿唇。
片刻后,苏修远坚定地抬起头,大声地说:“报告,没有其他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请姜工……不要祸及他人。”
破空一号实验区虽然暂时闲置,但依旧归破空项目组管理。严格意义上,所有设备、数据都还在姜蕴宁的管辖范围内。
所以,苏修远这事——可大可小。
看怎么定性,也看姜蕴宁打算怎么处理。
“未经批准。”姜蕴宁打断他,目光冷冷落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空气顿时凝固,连从窗缝里钻进来的风,都显得格外清晰。
她沉默了两秒,视线重新落到他身上。
“我今天叫你出来,不是为了问你这件事。方教授刚和我说,打算重点培养你。”
她微微一笑,“你真是——给我准备了一个不小的惊喜。”
“你希望我怎么处理你?”姜蕴宁问,声音淡得没有情绪。
苏修远僵在原地,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如果你直接告诉我,你想做,我会支持你的,你知道的对吧?”
苏修远点了点头,动作僵硬。
是的,他明白,无论对错,只要在安全范围内,姜蕴宁都会支持他们去尝试。因为她坚信,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科研,也是同样的道理。
理论的推演、设计的假设、实验的验证——只有亲手去做,才能真正理解问题所在,也才能从中积累经验。
再完美的规划,也不如一次实践来的清晰。
只有自己动手,看到结果,体会成功与失败,才能明白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一刻,苏修远突然明白,自己所谓“违规操作”的冲动行为,其实正是他对科研的渴望在作祟——
而当初在培训基地,姜蕴宁一直给予的,不只是指导,更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自由。
“这件事情,功过相抵。不记过,但是必须写检讨。另外——”
她顿了顿,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十分钟后,把所有参与人员的名单交上来。”
说完,姜蕴宁平静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步伐干脆地离开。
苏修远愣在原地,心里一阵翻腾。
功?
哪里来的功?
在他看来,自己只犯了错,没有任何功劳。
不会是……上交名单,就是她口中的“功”吧?
这……
姜蕴宁没有回实验室,而是回到办公室,继续翻看苏修远递来的小本子。
这个傻小子,真是能啊。
居然直接把锥形燃烧室的假设跑一遍,实验数据还不错,结果也确实有价值——锥形燃烧室测试结果显示燃烧稳定性改善,为后续优化提供了参考。
她嘴角轻挑,心里既无奈又有几分好笑。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呵——居然敢在自己眼皮底下搞这些小动作。要是不给他让他能记得住的教训,他恐怕还真会飘起来。
强化纪律意识在项目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在创新和探索之间找到平衡——既敢尝试,也不越界。
而一旦出现问题,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必须承担主要责任。
于是,姜蕴宁沉下心,拿起笔,在办公室里立刻写了一份检讨,送到何国良所长的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