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撞击器完成整合并进入试验与测试阶段后,俞建川团队为其指定了内部代号 Y-Ko1。正式的公众名称则将在研发完成、经过测试验证并准备发射前确定。
整合完成后,撞击器进入航天器发射前的准备和任务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包括:
系统功能与环境测试、导航与制导系统校准、任务模拟与轨道验证、推进与能源系统检查、发射准备以及任务监控与执行。
目前,代号 Y-Ko1 的撞击器正处于系统功能与环境测试阶段,为后续导航校准和轨道任务模拟做好准备。即便此阶段不进行实际点火或轨道修正,推进系统仍然需要经过严格的功能和环境验证。姜蕴宁团队的工作就是确保推进器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可靠运行,为后续任务做好准备。
实验大厅。
今天进行热真空试验。
由于太空环境几乎是真空状态,航天器内部气体膨胀、电子散热等都会受到影响;同时,小行星轨道环境温差极大,撞击器可能经历从极低温到高温的变化。因此,通过热真空试验可以验证航天器或撞击器在太空环境下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此时,代号 Y-Ko1 的撞击器被缓缓送入一个巨大的热真空试验舱,舱门缓缓关闭。
舱内,Y-Ko1 稳稳地安置在支撑架上,各固定装置紧密配合,确保在抽真空和温度循环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位移或晃动。
所有科研人员中,核心操作团队留在控制室,紧盯显示屏和仪表,实时监控各系统运行状态。其他成员站在观察窗前,通过舱外视角观察撞击器及舱内设备,确保实验环境稳定。
随着舱内逐渐抽成高真空,压力计的数值缓慢下降,接近太空环境的真空状态。
此时,梁志远与团队成员正在进行最后的确认:
“舱内压力开始下降,数值稳定了吗?”梁志远看向李清妍。
压力计的指针缓缓下降,最终稳定在接近太空的真空水平,显示屏上的曲线平稳流畅,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波动。
李清妍紧盯着屏幕,眉头微微舒展,低声向梁志远报告实时数据,“压力已经稳定在预设值,变化曲线稳定,各项系统运行均正常。”
“很好,接下来温控系统将开始第一轮温度循环,从极低温到高温。”梁志远的目光扫过控制台,语气沉稳,“姜工,推进系统的各传感器都准备好了吗?”
在太空任务中,航天器可能会经历多次极端温度变化,因此热真空试验需要模拟这种重复循环对设备的影响,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例如材料疲劳、电子设备漂移或推进系统异常等。通常,热真空试验会进行约十轮温度循环,以确保航天器在反复的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可靠运行。
不过,由于时间紧迫,且后续还有其他关键测试,如果本次测试顺利,Y-Ko1的热真空试验计划将只进行五轮温度循环。但不用担心,所有的测试仍覆盖预定的极端温度范围,能够有效验证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
苏修远快速核对屏幕数据,确认传感器和阀门运行正常后,向姜蕴宁报告:“传感器和阀门状态正常。”
姜蕴宁点头,沉声回应,“梁工,推进器控制系统响应稳定,可以开始进行第一轮温度循环测试。”
梁志远看了一眼显示屏,点头示意,然后对负责温控系统的张承前说道:“开始测试。”
张承前双手操作控制台,指着屏幕说:“温控系统加热开始,温度曲线正在稳定上升,电子控制模块响应正常,数据记录一切正常。”
他继续操作控制台,调整舱内加热器的功率输出,确保温度上升速率符合预设曲线。
梁志远在旁边低声提醒,“注意观察压力变化,如果有异常立即报告。我们要确保撞击器在极端温差下依然能稳定运行。”
一段时间后,张承前低声报告,“温度升高到目标值了,保持恒温三分钟,准备进入降温阶段。”同时在数据记录表上标记时间和对应参数。
姜蕴宁和她的团队认真关注推进系统的一切情况。他们不时调整推进系统的传感器和阀门设置,确保在真空和极端温度下推进器仍能稳定供气,点火控制系统正常响应。
随后,舱内温控系统开始循环调节温度,从极寒到高热,模拟小行星轨道附近可能出现的剧烈温差。
监控屏上,温度曲线和压力曲线缓缓波动。偶尔,显示屏会发出提示,科研人员们迅速记录数据,检查系统反馈,并进行必要的微调处理。
整个控制室安静而紧张,只有设备运作的低沉嗡鸣声、键盘敲击声,以及科研人员偶尔的低声交流。
因为在测试过程中会持续监控压力、温度、电流、电压、推进系统响应等参数,所以一轮热真空测试要持续几个小时。
直到下午两点,第一轮热真空循环顺利完成,Y-Ko1 的推进系统在极端温度和真空环境下表现稳定可靠,显示出良好的耐环境能力。
首战告捷!
团队松了一口气,控制室里紧绷的气氛终于稍微缓和了一些。
梁志远拍了拍手,说道:“每个模块留两名同事跟进第二轮测试,其他人可以轮流去吃饭。”
姜蕴宁让其他人先去吃饭,自己则留在监控室,带着孙俊凯紧盯推进系统的各项参数,确保第二轮测试顺利进行。
她神情专注,手指偶尔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眼睛几乎不离显示屏。
梁志远看着姜蕴宁站在那里,对于这个年少成名的科学家,有了更深的认知。
“梁工,一起去吗?”苏修远和几名同事看见他从控制室走出来,随口问道。
梁志远点点头,笑了笑,“走吧。”
此时,总负责人俞建川正来到实验大厅查看测试进度。透过观察窗,他看见姜蕴宁依旧专注地守在控制室内,眼睛紧盯显示屏上的推进系统数据,手指不时在控制台轻敲,神情沉稳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