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区”的训练仍在继续,但焦点已悄然转变。陆沉对“时空微视”的掌控日渐纯熟,已能像呼吸般自然地切换视角,观察那微观时空的海洋。然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一个平静得近乎沉闷的下午。
他并非在主动激发能力,只是在例行检查一台老旧服务器散热风扇的异响。当他俯身靠近机箱时,一种奇异的断层感猛地袭来——不是看到光点丝线,而是眼前的景象如同信号不良的电视画面,陡然切换成了另一幅画面:
他看到林薇正从工作台起身,手里端着一杯刚泡好的、冒着热气的咖啡,转身时,她的袖口挂住了桌角一截裸露的数据线,身体瞬间失去平衡,整杯滚烫的咖啡眼看就要泼洒在她自己的手臂和旁边一堆精密的电路板上!
这画面清晰、逼真,带着强烈的临场感,但只持续了不到半秒,随即眼前一切恢复正常。林薇仍好好地坐在工作台前,咖啡杯安稳地放在桌上,数据线也规整地缠绕在槽内。
幻觉?还是……
陆沉心脏狂跳,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窜上头顶。他没有丝毫犹豫,几乎是凭借本能喊道:“薇!别动!”
林薇被他突如其来的厉喝吓了一跳,刚想站起的动作僵在半途,疑惑地回头看他。
陆沉一个箭步冲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截可能造成绊倒的数据线重新整理、固定好,确保它不会挂在任何突起物上。做完这一切,他才长长舒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怎么了?”林薇看着他异常的反应,担忧地问。
陆沉深吸一口气,试图让声音保持平稳:“我……我好像看到了……几秒钟后会发生的事。”
指挥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麦克张大了嘴,林薇的眼中也充满了震惊。
“预知未来?”麦克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你……你能看到未来了?!”
“不,不是真正的预知未来。”陆沉努力分析着刚才的感觉,“范围非常小,时间极短,只有大概……十秒。而且,触发方式很奇怪,似乎不是主动的,更像是在我高度集中注意力于某件事时,对周围时空的‘潜在因果’产生了某种……同步感应,捕捉到了即将成为现实的那个最可能的‘瞬间’。”
他回想起刚才的感觉,那种“断层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他对当前环境(林薇的位置、姿势、桌上的咖啡、那截数据线)的极度熟悉,以及“时空微视”能力对微观因果的敏锐,无意间进行了一次超高速的推演,将最可能发生的未来片段直接投射到了他的感知中。
这是一种极短时、极小范围的因果预判,是“时空微视”能力衍生出的、更为惊人的应用。
为了验证,他们进行了几次小心翼翼的测试。陆沉尝试在麦克搬运设备、林薇操作精密仪器等可能发生微小意外的场景下,极度专注地观察。成功率并不高,十次中可能只有一两次能成功捕捉到未来几秒的片段,而且往往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麦克会先迈哪只脚,林薇会先按哪个按钮。
但有一次,他成功“看”到麦克在连接一根高压线路时,会因为手套上一处微小的磨损而导致瞬间的电弧闪光。他及时提醒,避免了一次可能的小型事故。
这能力虽然不稳定,范围有限,且对精神力消耗巨大,但其战略价值无可估量!在关键时刻,十秒钟的预警,足以改变一切。
“这太不可思议了……”林薇看着陆沉,眼神复杂,既有为他能力增长的欣喜,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感。眼前的陆沉,正在变得越来越超越常人的理解。
陆沉自己却感到更多的是沉重而非喜悦。这种能力如同一个危险的放大器。它能让他在危机中料敌先机,但也可能让他陷入无尽的“可能性”焦虑中——如果每一次专注都能看到潜在的危险,生活将变成一场永无休止的躲避游戏。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种基于当前因果的短暂预知,同样受制于“观察者效应”。他看到了未来,并采取了行动改变它,这本身是否又创造了新的、未知的因果分支?
能力的成长如同打开一扇又一扇门,但每扇门后,都不是简单的答案,而是更复杂的迷宫。他掌握了“短暂的预知”,但这究竟是天赐的礼物,还是另一个形态的枷锁?
就在他们沉浸于这新发现的震撼与困惑中时,林薇面前的主控台,一个不起眼的次级监控窗口,突然闪烁了一下,自动标记了一条来自外部匿名信息源的、经过多重加密的短讯。讯息内容只有两个字,却让林薇的脸色瞬间大变:
“暴露。”
短暂的预知,或许能应对眼前的危机,但来自暗处的、未知的威胁,已经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