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星球的 “星河议事厅” 内,星核能量浇筑的穹顶下,共同体、仙女星系、晨星星系的代表依次在《大星河共同体宪章》上按下能量签章。宪章明确了 “技术共享、生态共护、文明共荣” 三大核心原则,设立 “星系议事会”“技术仲裁院”“生态监察署” 三大常设机构,标志着三方从松散协作迈入制度化同盟阶段,一个覆盖双星系及晨星星系驻留区的跨文明治理体系正式诞生。
“共同体的根基,是规则与信任的双向支撑。” 楚然作为共同体代表在成立仪式上发言,“《宪章》不仅明确了空间折叠技术的共享权限,更划定了生态保护的红线 —— 任何文明使用星际物流技术时,必须通过生态监察署的能量影响评估。” 星系议事会首批确立 66 个议事席位,按文明贡献度分配:共同体 22 席,仙女星系 20 席,晨星星系 24 席,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审议跨星系重大议题。成立首日,议事会便通过了 “第二代折叠技术联合研发专项计划”,拨付 1000 万单位能量作为启动资金。
技术仲裁院同步揭牌运行,由三方各选派 10 名技术专家组成仲裁委员会,负责解决跨文明技术协作中的参数分歧与标准冲突。成立首周,仲裁院便调解了两起争议:一是明确仙女星系星晶能量接口与晨星星系折叠设备的适配参数,二是敲定量子物流枢纽的设备巡检统一流程。“以前技术标准各说各话,现在有了仲裁依据,协作效率至少提升 50%。” 仲裁院院长、晨星星系工程师卡恩说,目前已建立包含 300 项技术标准的仲裁数据库,实现争议案例的快速匹配裁决。
生态监察署启动 “跨星系生态红线划定工程”,结合三方技术打造 “生态阈值数字地图”。针对空间折叠技术可能引发的空间涟漪风险,地图划定了 100 个 “能量缓冲保护区”,明确折叠仓储区需与生命星球保持至少 0.5 光年的安全距离;对凡界碳汇林、仙女星系发光植物群落等核心生态区,设立 “绝对保护带” 禁止任何星际工程介入。“红线不是束缚,而是文明存续的底线。” 监察署专家李哲展示着地图数据,目前已在双星系部署 500 个生态监测浮标,实现红线区域 24 小时动态监控。
制度框架的落地,推动技术融合从 “项目协作” 转向 “体系化创新”。跨星系技术适配实验室升级为 “共同体技术研究院”,整合三方 500 名核心专家,划分 “空间技术”“能量工程”“生物适配” 三大研发中心。空间技术中心传来突破性进展:将晨星星系的空间折叠算法与共同体的量子隐形传态技术结合,研发出 “瞬时折叠传送门”,可实现货物从星球表面直接跨星系传送,无需经过枢纽中转,传送效率较之前提升 3 倍,能量损耗降低 55%。
“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让复杂变得简单。” 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夏介绍,“以前跨星系运输需经过‘地面打包 — 枢纽折叠 — 量子传送’三步,现在用瞬时折叠传送门,10 分钟就能完成从派拉星球到晨星星系驻留区的货物送达。” 目前该设备已在 3 个星球完成试点部署,试点期间累计传送货物 2 万吨,零故障运行率达 100%,预计下月启动规模化推广,年内实现双星系核心星球全覆盖。
能量工程中心则攻克了 “星核能量稳定输出难题”。仙女星系的星晶储能技术与共同体的量子稳频技术融合后,研发出 “双能互补储能站”,既能储存星核能量,又能通过星晶调节输出频率,彻底解决了折叠设备因能量波动导致的故障问题。维塔星球的量子储能产业园率先启用该储能站后,设备运行稳定性从 85% 提升至 99%,每月减少停机损失 30 万单位能量。“储能站就像技术协作的‘稳定器’,让高端设备能安心运行。” 产业园负责人说,目前已有 12 家跨星系企业预订该设备。
技术融合的深化,催生了文明传承的 “数字化革命”。共同体联合三方启动 “星河文脉数字工程”,借鉴凡界文化遗产数字化经验,为每个文明的核心技艺建立 “数字孪生档案”。凡界的紫砂工艺档案收录了从矿泥筛选到烧制火候的 108 道工序,通过 3d 建模与 AI 模拟实现工艺复刻;仙女星系的星晶雕刻技艺则通过能量波动记录,还原雕刻时的力度与韵律;晨星星系的空间折叠算法手稿,更是被拆解为 1000 个可交互的数字模块,供三方工程师学习研究。
“文脉不是封存的古董,而是可传承的活态智慧。” 工程负责人、凡界非遗传承人周明说,团队采用激光雷达扫描、天然缪子成像等非侵入式技术,对晨星星系仅存的 3 台古老折叠设备进行数字化采集,既保留了设备的原始数据,又避免了物理损伤。目前工程已建成 “星河文脉数据库”,收录 120 项核心技艺档案,开放给三方院校与研发机构免费查阅,上线首月访问量突破 200 万人次。
元宇宙展厅的 “文明融合体验馆” 升级为 “星河文脉馆”,新增 “技艺数字孪生体验区”。用户可通过 VR 设备沉浸式学习紫砂揉泥、星晶雕刻等技艺 —— 戴上传感手套,能感受凡界匠人揉泥时的力度反馈;切换视角,可观察晨星星系工程师调试折叠设备的参数逻辑。馆内还设置了 “跨文明技艺共创工坊”,凡界的木雕艺人与仙女星系的能量画师联手,用数字建模设计出融合榫卯结构与星晶光影的摆件,首发便在元宇宙商城售出 5000 件。“文脉馆让不同文明的技艺真正‘对话’,上月已有 80 项技艺实现数字融合创新。” 展厅运营总监说。
跨星系教育联盟启动 “文脉传承培育计划”,联合三方 32 所院校开设 “文明数字传承” 专业,课程涵盖技艺数字化采集、数字孪生建模、跨文明技艺融合等内容。首批 200 名学员中,有 15 人成功复刻了晨星星系濒临失传的 “空间锚定草培育技术”,通过数字档案还原了 3 个关键培育步骤。“以前担心老手艺会随舰队迁徙消失,现在有了数字传承,技艺就能永远留存。” 晨星星系授课导师感慨道,联盟已选拔 50 名优秀学员组建 “文脉传承先锋队”,下月将赴凡界学习敦煌壁画数字化保护技术。
共同体的影响力开始向外辐射,首个 “星河协作观测站” 在银河星系与仙女星系的边境星域建成。观测站整合三方的星际探测技术:共同体的量子望远镜负责捕捉深空信号,仙女星系的生物传感器监测星域能量变化,晨星星系的空间雷达追踪星际物体轨迹,形成覆盖 100 光年范围的立体观测网。启用首日,观测站便发现了一处未知的 “能量富集区”,初步判断可能存在未接触文明的活动痕迹。
“观测站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提前预警与善意连接。” 观测站站长、共同体天文学家陈宇介绍,团队已对能量富集区进行 72 小时持续监测,分析出其能量波动频率与已知文明均不匹配。星系议事会随即召开紧急会议,通过 “谨慎接触预案”:由晨星星系派出隐形探测器进行近距离探测,共同体与仙女星系同步组建应急响应团队,确保在不引发冲突的前提下获取基础信息。“共同体的责任,不仅是守护已有的家园,更是对未知文明保持尊重与警惕。” 楚然在会上强调。
医疗领域的 “三文明健康共同体” 同步扩容,启动 “星际医疗援助计划”。健康管理云平台上线 “紧急医疗响应模块”,整合三方 200 家疗养站与 5000 名医疗专家,为周边星域提供远程诊疗服务。近日,距离观测站 50 光年的 “萤火星系” 传来求助信号,其居民因接触未知能量出现 “神经能量紊乱症”。平台立即匹配三方专家会诊,结合凡界的经络疏导、仙女星系的星晶理疗与晨星星系的神经稳定技术,制定出 “三维能量调和方案”,通过量子传送门将适配药物与诊疗设备送达,一周内治愈 300 名患者。
“健康无星系边界,这是共同体的承诺。” 医疗协作平台负责人说,目前已与萤火星系签订长期援助协议,帮助其建立本地化的能量诊疗中心。便携式量子健康手环推出 “援助适配版”,新增 “未知能量监测” 功能,首批向萤火星系捐赠 10 万个,成功预警 200 起早期能量紊乱症状。萤火星系代表在感谢信中写道:“共同体的帮助不是技术输出,而是生命守护的接力。”
就在各项协作有序推进时,生态监察署监测到晨星星系驻留区周边出现异常能量波动。经联合排查,发现是部分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擅自修改折叠设备参数,导致周边 30 平方公里的 “空间锚定草” 出现枯萎。生态监察署立即启动应急处置:责令违规企业停工整改,由晨星星系工程师修复设备参数,共同体与仙女星系团队联合开展植被修复,采用碳汇树与星叶植物的共生技术,仅用 5 天便使受损植被恢复生机。
“规则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与及时纠偏。” 监察署署长在三方通报会上宣布处罚决定:对违规企业处以 50 万单位能量罚款,纳入 “跨星系失信名单”,1 年内限制其使用量子物流资源。此次事件推动议事会通过《生态违规惩戒细则》,明确 10 类违规情形及对应处罚标准,建立 “违规记录 — 限期整改 — 修复验收 — 信用恢复” 的全流程监管机制。“这次教训让我们明白,生态红线碰不得,共同体的规则更碰不得。” 晨星星系驻留区负责人说,已组织区内所有企业开展规则培训,确保全员知晓生态责任。
事件的妥善处置,反而增强了三方的协作凝聚力。星系议事会趁热打铁,启动 “共同体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整合技术仲裁院的争议记录、生态监察署的合规数据、贸易平台的交易评价,建立 “跨文明信用档案”。企业信用等级分为 “五星至一星”,五星企业可优先获得技术授权与物流资源,一星企业将被限制跨星系贸易。工程上线首月,便有 30 家五星企业获得第二代折叠技术的优先使用权,12 家违规企业被降级限制。“信用体系让协作有了‘无形的尺子’,好的企业能获得更多机会,违规者则寸步难行。” 议事会秘书长解释道。
夜幕降临,楚然站在星河文脉馆的观景台,望着远处量子物流枢纽的瞬时折叠传送门闪烁着蓝光,元宇宙展厅里三文明学员共同调试技艺数字模型,生态监测卫星传回的植被修复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医疗云平台上萤火星系的患者康复信息不断更新。《大星河共同体宪章》的能量签章在星空中投射出巨大光影,将三方的文明符号紧紧交织在一起。
夜风带着制度的严谨气息、文脉的温润暖意、责任的坚定力量,拂过楚然的脸颊。她知道,共同体的理想已在规则与信任的土壤中扎根生长 —— 未来,星系议事会的钟声将守护寰宇秩序,文脉数据库的光芒将照亮文明传承,应急响应的飞船将传递生命温度,而这份跨越星海的制度共筑与文脉共生,终将让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宇宙图景,在鸿蒙间沉淀为永恒的文明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