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慧陵的封土堆慢慢被一层薄薄的雪花覆盖时,明世春静静地站在陵前的碑石旁边,手中拿着一方刚刚绣好的素帕。这方素帕洁白如雪,仿佛与周围的雪景融为一体。
明世春小心翼翼地将素帕搭在碑檐上,动作轻柔而庄重。帕角处绣着极为精致的图案,那是一朵朵小巧的玉兰和海棠花,它们栩栩如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这些花朵的图案,正是明世春照着当年的香囊纹样精心补绣而成的。自从明和玥驾崩之后,她们四姐妹就立下了一个规矩:每逢季节更替之时,一定要亲自前来慧陵,就如同昔日在寿宁宫中陪伴太上皇闲聊一般。
这个规矩,不仅是对明昭的怀念,更是四姐妹之间深厚情感的一种延续。尽管时光荏苒,但她们对彼此的牵挂和思念从未改变。
明世夏捧着一坛温热的米酒,缓缓洒在陵前的石阶上。酒液渗入冻土,带着淡淡的醇香,恍惚间竟让人想起燕王舅舅生前最爱的北境佳酿。“皇祖母,两位祖舅舅,今年北境的雪下得早,守边的兵士都换上了新制的棉甲,您放心,没人敢来犯咱们大明的疆土。”她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仿佛隔着生死,仍能将这国泰民安的景象,说给陵中人听。
明世秋蹲下身,将一束干制的薰衣草放在碑石一侧——这是她特意从寿宁宫的花圃里采来晾晒的,如今那片花圃仍由宫人照料着,年年花开时,香气都能飘满半个宫城。“我们把您当年留下的水利图纸,又翻新了三处河道,今年江南没发水,百姓们还特意送了匾额到户部,说要谢皇祖母和拓王祖舅舅的庇佑。”她指尖拂过碑上“明恵宗”三个字,眼眶微热,却没掉泪——她记得皇祖母临终前说,要笑着看大明越来越好。
年纪最小的明世冬,正踮着脚,将一枚小小的铜制战马佩挂在陵前的松柏枝上。那是她照着记忆里姐姐绣的战马模样,找工匠打造的,马背上还刻着“守民”二字。“皇祖母,我们都长大了,世春姐姐已经能代陛下处理朝政,世夏姐姐在练兵场教兵士骑射,我也开始学看边防舆图了。”她仰起头,望着飘落的雪花,眼里闪着与当年相似的光,“我们会像您和舅公们那样,把大明护得好好的。”
雪越下越大,却没挡住四姐妹离去的脚步。她们走在慧陵的石板路上,身后是静静矗立的陵寝,身前是通往京城的大道——大道尽头,是炊烟袅袅的村落,是戒备森严的边关,是她们要守护的万里河山。风卷着雪花,掠过松柏枝上的铜马佩,发出轻轻的声响,像是陵中人的回应,也像是一场跨越世代的约定,在冬日的天地间,悄悄延续着“守土护民”的承诺。
此后岁岁年年,慧陵的玉兰与海棠如期绽放,宫城里的香囊纹样代代相传,而“守民”二字,早已刻进了大明君臣的心里,融进了这片山河的每一寸土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