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在“帝国之刃”计划的推动下持续高速运转,各个领域不断传来突破性的进展,但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
奉天,航空研究院绝密试飞场。
经过紧锣密鼓的改进和测试,代号 “鲲鹏” 的帝国首款双发中型轰炸机原型机,终于迎来了它的首次公开亮相(在高度保密范围内)。与追求速度和机动性的战斗机不同,“鲲鹏”拥有粗壮的机身、宽大的机翼和两台大功率星形气冷发动机,其设计目标非常明确:大航程、大载弹量。
当这架体型远大于“烈风”的庞然大物在跑道上加速、轰鸣着冲上蓝天时,地面所有观摩者都为之震撼。虽然其速度相对较慢,机动性也较为笨拙,但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威慑力毋庸置疑。
“初步设计指标:最大航程两千五百公里,最大载弹量两吨!”项目负责人激动地向莅临现场的空军高层汇报,“它将使帝国空军具备对敌人深远后方战略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
“鲲鹏”的成功首飞,标志着帝国空军终于补齐了战略打击力量的最后一块短板,从一支纯粹的战术力量,开始向战略空军转型。帝国的铁翼,即将覆盖更广阔的天空。
---
然而,就在帝国为“鲲鹏”的振翅而欢欣鼓舞时,深海之下,危机再次悄然逼近。
帝国北海舰队司令部接到“蛟龙-2”号潜艇(新建成的同型艇)从黄海训练区发回的紧急加密电报。电文极其简短,却令人心惊:“遭遇不明水下高速目标!声纹特征与‘蛟龙’系列及已知各国型号均不匹配!速度极快,意图不明,正在规避!”
这封电报让司令部内的气氛瞬间凝固。新的不明潜艇?速度极快?这意味着潜在对手的水下力量可能出现了质的飞跃,其技术水准甚至可能超过了帝国刚刚掌握的VII型技术。
“命令‘蛟龙-2’号,以安全为第一要务,立即脱离接触,返航!”萨镇冰第一时间下达指令,随即转向情报部门和反潜专家,“动用一切手段,分析声纹数据!我要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我们的家门口撒野!”
初步的分析结果令人不安。声纹记录显示,该不明水下目标的水下航速可能超过了20节,远高于“蛟龙”系列的17节最大水下航速,其噪音特征也更为低沉和难以捕捉。这绝非等闲之辈。
是某个列强秘密研发的新一代攻击潜艇?还是……?各种猜测在海军高层中蔓延,一股沉重的压力笼罩在心头。帝国的水下防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未知挑战。
---
养心殿。
溥仪几乎同时收到了“鲲鹏”首飞成功和黄海再现不明高速潜艇的报告。
“‘鲲鹏’项目人员,重赏!加快后续测试和量产准备。”他对空军的进展表示了肯定,随即语气转为凝重,“至于黄海……告诉萨镇冰,加强反潜力量,尤其是新型声纳和深弹的研发要加速。我们的‘蛟龙’不能落后于人,下一代攻击潜艇的设计,要立刻提上日程,指标必须超越这个不明目标!”
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喜悦,但现实的威胁却如影随形,甚至变得更加隐秘和先进。帝国的崛起之路,注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在每一个看似登上高峰的时刻,都可能发现前方还有更险峻的山峦等待征服。铁翼虽已横空,深海的惊魂却提醒着帝国,真正的强国,必须能在所有维度守护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