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九月。
重庆的秋老虎,以一种近乎残忍的姿态,牢牢盘踞在山城的上空。七月流火的酷暑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像是被嘉陵江无穷无尽蒸腾而上的水汽所激怒,演变成了一种更具穿透力的、粘稠的湿热。整座城市,仿佛被一个巨大的、密不透风的蒸笼所罩住。街道上,行人稀少,即便是防空警报尚未响起的白日,也透着一股令人焦躁的死寂。
我的参谋本部地下作战室,理论上是这座城市最清凉的地方之一。然而,那厚重的混凝土墙壁,在连续数月的烘烤下,也开始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快的回潮气息。空气凝固了,带着汗水的咸味、文书的霉味和地图的油墨味。天花板上,那几具巨大的铜制吊扇有气无力地转动着,黄色的灯光被扇叶切割成断续的光影,投射在巨幅沙盘上,让那些代表着千军万马的小旗,也显得明暗不定。
我的少将制服,领口早已解开,这在往常是不可想象的失态,但现在,没有人会在意。汗水顺着我的额角流下,划过脸颊,滴落在胸前。我能感觉到,我的衬衫早已湿透,粘在背上,勾勒出了一幅比沙盘更令人难受的地图。
我的视线,早已焊死在了面前的沙盘上。湖南北部,常德。
那个被我亲手在作战会议上标定为“地狱”的城市,在刚刚过去的八月,完成了它最后的武装。而九月,是等待行刑的月份。
七月底,美军顾问团戴维斯上校带来的那个消息——“常德,会是一座毒气之城”——这个诅咒,在我脑海中盘旋不去。八月,我几乎是用“勒索”和“威胁”的手段,为余程万的八千虎贲,从驼峰航线上抢来了那救命的十万具防毒面具。这个诅“咒,暂时得到了缓解。
但紧接着,八月下旬,那份来自加拿大魁北克“象限”会议的情报,又将我心中另一根弦,猛地拉紧。蒙巴顿勋爵的东南亚盟军司令部成立了。这块巨大的政治和军事磁石,像一个黑洞,开始吸引盟军在亚洲的全部资源和目光。
横山勇,这个在五月鄂西会战中丢尽了脸面的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他等不了了。
他必须在盟军于缅甸发动攻势之前,在全世界的目光彻底从中国战区移开之前,用一场惊天动地、血流成河的大捷,来重新证明他,证明日本陆军,依旧是这片大陆的绝对主宰。
而常德,就是他选定的,用来祭旗的祭品。
九月的第一周,是从遥远的地中海传来的消息开始的。
九月三日。一份模糊的、尚未得到最高级别证实的情报,通过盟军的秘密渠道,摆在了我的桌上。意大利,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帝国,它的新政府,巴多格里奥元帅,已经秘密向盟军投降。
重庆的清晨,雾气还未散尽。温毓庆,我的情报署长,已经站在了地图前。他的脸色,一如既往地苍白,仿佛常年不见阳光。他的白衬衫也被汗水浸透了,紧贴着他那消瘦的脊背,更显得他形销骨立。
“慈璋。”他的声音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如果消息属实,德国在欧洲将彻底陷入两线作战,独木难支。日本,他们作为轴心国在亚洲的最后一个主要成员,其战略压力,会空前巨大。”
我没有回头。我的手指,在沙盘上那条从武汉,经荆门,再笔直指向常德的红色路线上,缓缓移动。
“压力?”我的声音因为一夜未眠而有些沙哑,“不,毓庆。对横山勇来说,这不是‘压力’。这是‘动力’。是‘催化剂’。”
我转过身,看着我的情报官:“这是东京大本营,逼着他必须立刻、马上出手的最后一道命令。”
我太了解我的对手了。我研究了他们六年。这个民族的军事哲学,有一种病态的“偏执”。轴心国的每一次失败,都会如同鞭子一般,抽打在日本陆军的“独走”神经上。他们不会反思,不会退缩,他们只会更疯狂,更不计后果。
“他必须在盟军腾出手,全力对付日本之前,彻底打通中国的陆上交通线。他必须在蒙巴顿的部队踏上缅甸的土地之前,拔掉常德这颗钉子,威胁我西南后方,威胁昆明,威胁你们美国爹的b-29基地。”
我猛地站起身,作战室的空气似乎因为我的动作而颤动了一下。
“毓庆。”我下达了命令,“‘黄雀’计划,全线激活。”
温毓庆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下。他抬起头,那双总是波澜不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震动。
“全线?”他反问了一句,这在他身上极为罕见。
“全线。”我重复道,语气不容置疑。“黄雀”是我的心血,是潜伏在第十一军后方的,我们最顶尖、最宝贵的情报网络。全线激活,意味着我将他们所有人,从深度的蛰伏中唤醒,推向了最危险的前台。
“我不管他们牺牲多大。”我的声音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我在对自己,也在对他下达最残酷的指令,“我必须在九月十日之前,知道横山勇那五个师团——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第六十八、第一一六——的准确位置。我要知道他的重炮联队,开到了哪条河边。我要知道他的毒气联队,把仓库设在了哪里。我要知道横山勇本人,每天吃饭,用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温毓庆的嘴唇动了动,他没有敬礼,只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我马上去办。慈璋,你自己……也保重。”
他知道这个命令意味着什么。在日军第十一军全线戒备的态势下,激活所有潜伏人员,无异于让他们赤身裸体地去冲撞一堵钢铁高墙。这是在用命,换情报。
“执行。”我没有再看他,转过身,重新面对沙盘。
九月八日,中秋节的前三天。意大利投降的消息,正式向全世界公布。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重庆,这座被压抑了太久的城市,瞬间沸腾了。防空警报长鸣,但这一次,不是空袭,是庆祝。人们涌上街头,挥舞着小旗,高呼着口号。鞭炮声,夹杂在“号外”的叫卖声中,此起彼伏。仿佛,胜利的明天,已经触手可及。
而我的作战室里,气氛却降到了冰点。
“黄雀”的电报,用鲜血换来了。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电文,它们是一封封,从地狱边缘发回的遗书。
“慈璋。”温毓庆的声音,沙哑,干涩。他连续三天没有合眼。他办公室里的灯,也亮了三天三夜。
“‘黄雀’七号,在荆门暴露,拉响手雷,与日军特高科同归于尽。他传回了日军重炮联队的集结地点。”
“‘黄雀’十九号,在岳阳被捕。在转押途中,咬破舌尖,自尽。他探明了第一一六师团的换装情况。”
“‘黄雀’三号,我的……我的老师。”温毓庆的声音哽咽了一下,但他立刻控制住了,“他以自残的方式,进入了日军在沙市的野战医院,确认了日军化学战联队的番号和规模。他……他没有再出来。”
我闭上了眼睛。我不敢看温毓庆。我知道,每一份情报的背后,都是一个我永远无法报答的牺牲。
“汇总。”我逼迫自己,吐出这两个字。
温毓庆深吸了一口气,走到了沙盘前,开始了他那冰冷而专业的汇报。
“横山勇的指挥部,已前移至荆门。他本人,已在八月底,飞抵前线。”
“第三十九师团,澄田赉四郎部。其主力,已全线压至澧水北岸。这是日军最精锐的山地师团之一。”
“第三师团,山本三南部;第十三师团,赤鹿理部。此二者,均是鄂西会战的主力。现已在沙市、石首完成集结。其先头部队,正伪装成渔船和商贩,秘密渗透洞庭湖西岸的水网地带。”
“新调来的第六十八师团,佐久间为人部;和第一一六师团,岩永汪部。已分别进驻华容和岳阳以南。他们构筑了第二、第三梯队。”
温毓庆拿起一根红色的指挥杆,在沙盘上,点出了一个可怕的阵型。
“他妈的。”温毓庆低声骂了一句,这是我第二次,听到他失态。
“他把那两个新师团,放在了后方和侧翼。他既是作为预备队,也是作为防备我第九战区薛岳部的侧翼。他要用他最精锐的三个老牌师团——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加上他所有的重炮和毒气,从北、东、东南,三个方向,形成一个巨大的‘品’字形,用泰山压顶之势,彻底碾碎常德。”
我看着沙盘上那些新插上的红色小旗,它们像是一道道流淌的鲜血。
横山勇。
他吸取了五月鄂西会战,兵力分散、多路并进、导致石牌攻坚失败的全部教训。
这一次,他没有丝毫花巧。他集中了绝对的优势兵力,十万大军,只打常德一点。
他的目标,不再是石牌,不再是抢粮。他的目标,就是我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就是余程万的五十七师。他要用一场最野蛮、最血腥、最不计后果的攻城战,一场在中世纪才会出现的屠杀,来震慑重庆,来告诉全世界,他横山勇,才是华中之王。
九月的第二周,我的目光,不得不从血淋淋的前线情报上移开,转向常德的“背后”。
我的计划,是“砧、钳、锤”。
常德,是“砧”。余程万的八千虎贲,就是那块任人捶打,却必须坚硬不倒的铁砧。
九月十日。
王耀武的加密电台,转来了余程万的最后一份战备报告。
电文,是通过我最信任的机要参谋,送进来的。他知道这份电报的分量,他的手,在发抖。
我展开了电文。余程万那刚劲的字迹,仿佛穿透了电波和纸张,带着一股决绝的、冰冷的金属气息。
“慈璋兄、耀武兄:”
“常德城防,已全部完成。全师八千一百二十三名官兵,均已按照次长所发之‘现代城市防御’图纸,进行防毒强化训练。自八月十五日以来,人均训练时数,已达一百小时。十万具美式防毒面具,已全数配发到人,并于各核心碉堡,储备了双份滤芯。”
“城中百姓,经我部反复劝说,已疏散大半。然仍有故土难离、或因病重无法行动者,共计三千四百一十二人。我已将其全数安置于城西‘大西门’内,征用‘常德第一纱厂’之地下仓库,改建为最坚固之防空掩体群。并严令,战事一开,此区域,为‘绝对非军事区’,我军一兵一卒,不得入内,以免引敌炮火。”
“城防图纸,已按最高密级,全数焚毁。我五十七师,已下发‘人自为战、屋自为战、街自为战’之作战守则。每一名士兵,均已知晓其第一、第二、乃至最后预备之核心碉堡位置。每一名军官,自排长以上,均已立下遗嘱,存放于师部。”
“职部,已将全师官兵花名册,及家眷联络地址,共计八千一百二十三份,密封。以油布包裹,共计十二箱。交由王耀武军长,转呈次长。若常德城破,职部八千一百二十三名官兵,当与城共存亡。此电,或为最后之军情报告。恳请次长,于战后,善恤我部家眷。”
“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绝笔。”
我捏着电报。
那薄薄的纸张,在这一刻,重逾千斤。
我没有说话。作战室里,死一般的寂静。我能听到的,只有吊扇那“嗡嗡”的、令人心烦的转动声。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余程万的样子。那是一个不苟言笑、面容坚毅的军人。我能想象到他,在常德师部的地下室里,就着昏暗的马灯,一笔一划,写下这份“绝笔”时的神情。
他知道。他和我,都知道。
他这八千人,是去赴死的。
他们是我的“砧”。是必须被横山勇那十万大军,用重炮、用毒气、用飞机,反复捶打,砸得血肉模糊,也必须 拖住敌人十五天的……牺牲品。
我,韩夏,就是那个,亲手将他们送上祭坛的人。
我送去的十万具防毒面具,在那一刻,显得如此讽刺。我给他们的,究竟是生机?还是,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能让他们在毒气中,多呼吸几天,多战斗几天,为我的大战略,多争取几个小时的工具?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噬咬着我的内心。
我强迫自己,压下这股足以摧毁一个指挥官的软弱。
我没有回电。
任何语言,在这一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将目光,从沙盘上的“常德”,移向了它的西部。那片在地图上,呈现出深褐色、代表着崇山峻岭的区域。
湘西,雪峰山。
那是我的“锤”。
方天的第十八军,我的王牌,我的幽灵。他们已经在那些亚热带的丛林里,忍受了近两个月的煎熬。
九月十二日。中秋节。
本该是万家团圆、举杯望月的日子。重庆城里,虽然物资紧缺,也依稀能听到一些零星的丝竹之声。
而我的作战室里,收到的,是来自雪峰山的,中秋“贺电”。
电文,是通过我设置在湘西的秘密中转站,用大功率电台,转发过来的。电文很短,没有节日问候,只有刺骨的冰冷。
“慈璋。今日中秋。山中无月,唯有瘴气。自入山以来,酷热、潮湿、蚊虫、疫病,已夺去我三百四十七名弟兄性命。疟疾,本地人称之‘打摆子’,在全军蔓延。痢疾,让我最精壮的士兵,三天之内,形同枯槁。非战斗减员,已近两千人。”
“药品,奇缺。奎宁,比黄金更贵。粮食,已开始减半供应。士兵,无鞋。赤足在山中巡逻,毒蛇、蚂蝗,防不胜防。”
“山中土人,对我部保持警惕与敌意。我军补给,全靠入山时携带。真正做到了……与世隔绝。”
“然,军心尚在。日军侦察机,日日飞越雪峰山。我部数万大军,化整为零,藏于山洞、密林,构筑秘密营地,无一暴露。我部如深山之石,纹丝不动。”
“唯问次长,我部,何时出山?弟兄们……快要烂在山里了。”
落款,方天。
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我低估了雪峰山的残酷。我原以为,我面对的只是军事上的隐蔽问题。但我错了。方天的精锐,不是在和人作战,他们是在和大自然,和疫病,和那无边无际的绝望作战。
我抓起笔,立刻草拟回电。
“方天兄。中秋之夜,我韩夏,在重庆,遥祝你部,万万保重。”
“你部多忍一日,常德便多一分生机。多忍一月,你出山之日,便是横山勇命丧之时。”
“药品!药品!药品!”我连写了三遍,“我已令空军,第十四航空队。不惜一切代价!不管天气如何!冒险空投!你们需要的奎宁、食盐、牛肉罐头、还有……三万双军鞋!我已让后勤部,把昆明仓库的底都给掏空了!”
“告诉弟兄们!”我写到这里,几乎要将笔杆捏碎,“常德之战,胜负,不在常德,不在长沙!而在雪峰山!在你们!在我韩夏,手中最锋利的,那柄‘锤’!”
我将电报,交给了机要处长:“用最高密级,立刻,发出!”
九月第三周,我必须去解决最后一个,也是最不确定的一个环节。
“钳”。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如果说,余程万是“砧”,方天是“锤”,那薛岳和他麾下的数十万大军,就是那把必须从外围,严丝合缝地合拢的“钳”。
但这个人,是“老虎”。是一只真正的,在三次长沙会战中,都打赢了的,骄傲、自负、且地盘意识极强的“华南虎”。
我将我的直属王牌第七十四军,楔入他的防区常德。我将我的另一支王牌第十八军,秘密藏入他的防区雪峰山。
我,韩夏,这个参谋次长,在没有和他打任何招呼的前提下,在他的地盘上,布置了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棋。
他,会配合吗?
九月十六日。
我没有给第九战区长官部发去任何正式的公函。我只是在凌晨,登上了我的专机。在两架p-40战机的护航下,我的座机,冒着被日军雷达发现的风险,直接降落在了第九战区的战时指挥部,湖南耒阳。
飞机停稳时,巨大的轰鸣声还未散去。我看到,舷梯下,站着一个身材不高,但异常敦实的身影。
薛岳。
他没有穿军装,只穿了一件洗得发白的汗衫,一条军裤。他没有戴军帽,花白的头发,倔强地立着。他的目光,锐利如刀,隔着几十米的距离,就那么直直地,刺向了我。
他亲自来机场接我。这个信号,意味深长。
我走下舷梯。
“韩次长。好大的威风。”他没有敬礼,也没有握手。他的声音,如同他的眼神一样,带着一股子湖南人特有的“霸蛮”。“我的战区,什么时候,成了你的演兵场?你把王耀武的七十四军,插在常德,是何用意?”
我走到他面前,巨大的飞行噪音,掩盖了我们的对话。我对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
“薛长官。”我没有回避他的目光,“我不是来演兵。我是来……决战。”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在薛岳那同样设于地下的,却比我重庆作战室更简陋、更燥热的指挥所里。我摊开了我那张,比他更详细,布满了“黄雀”们用鲜血换来的,敌人番号的地图。
“横山勇。五个师团。十万大军。重炮联队。化学武器。”我指着常德,“他的目标,不是长沙。他知道你的‘天炉’厉害。他研究了你三年。他不会再上当了。”
薛岳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身后的那些第九战区的将领们,个个面露不忿。
“韩次长。”薛岳的一个参谋长忍不住开口,“我第九战区的天炉战法,三次长沙大捷,举世公认……”
“举世公认的,是阿南惟几的愚蠢!”我猛地打断他,声音在燥热的空气里,如同冰块,“他阿南惟几,会一头撞进你的‘天炉’。横山勇,会吗?”
我转向薛岳。
“薛长官。横山勇在鄂西,在石牌,吃了我的亏。他学聪明了。他这次,要先敲碎你的‘炉口’,拔掉第七十四军这颗钉子。他要集中十万大军,用十天,踏平常德。然后,他才会回过头来,擦干净嘴上的血,慢慢地,对付你这个‘炉子’。”
“你的‘天炉战法’,是诱敌深入。”我继续说道,毫不留情,“但这一次,敌人不会深入。他会集中全力,只打常德。王耀武的八千人,顶天了,能顶十天,也许十五天。十五天之后,常德城破,第七十四军全军覆没。横山勇,缴获我军最精锐部队的全套美械,凯旋而归。”
“而你,”我指着薛岳,“你薛长官的天炉,连一口热汤都喝不上!”
“放肆!”薛岳的参谋长们勃然大怒。
“你!”薛岳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桌上的茶杯,跳了起来。他指着我,“你是在指责我第九战区,见死不救?”
“我是来请薛长官。”我迎着他的怒火,声音反而平静下来,“打一场……你这辈子,都没打过的,最富裕的仗。”
我转身,在地图上,常德的西侧,那片深褐色的雪峰山脉,我用一支红色的铅笔,画下了一个巨大的、指向日军侧后的箭头。
“薛长官。”我看着他,一字一顿,“如果。在王耀武死守常德的第十天,或者第十二天。你的‘天炉’大军,十个军,从南、东两个方向,发动排山倒海的总攻。”
“而在日军的背后,在他荆门至常德的补给线上,在他最脆弱的腰部,突然出现……一支完整的,满编的,以逸待劳的,全美械的……第十八军呢?”
薛岳的瞳孔,在那一瞬间,猛地收缩。
“方天?”他失声喊道,“方天不是在鄂西……在孙连仲那里?!”
“他现在,在你的战区里。在雪峰山里。他已经,藏了两个月了。”我平静地说道,投下了我的最后一张牌。
“他,是我的‘锤’。”
“王耀武,是‘砧’。”
“而你,薛长官。”我指着他麾下的十个军,“你,是‘钳’。”
“我,韩夏。把这场,全歼日本第十一军主力,一战奠定华中胜局的旷世奇功,摆在了你的面前。砧已备好,锤已高举。就看你这把‘钳’,敢不敢,合上。”
作战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连窗外的蝉鸣,都仿佛消失了。
薛岳死死地盯着地图上的那个红色箭头。他的呼吸,变得粗重。我看到,他那双握在桌沿上的手,因为过度用力,指节已经发白。
他看到了。
他不是庸才,他是将才。他看到了横山勇的十万大军,被死死地包围在常德城下。他看到了方天的铁锤,从天而降,砸碎了日军的后勤和指挥。他看到了他的十个军,从四面八方,涌向了那些崩溃的、弹尽粮绝的、背水一战的敌人。
这不是“天炉战法”。
这是……“天罗地网”。
这是……一场,他薛岳,梦寐以求的,可以名垂青史的,歼灭战。
“好。”
薛岳猛地一拍桌子。
“韩夏!你这个疯子!我薛某人,今天就陪你疯一次!”
他那双锐利的眼睛里,爆发出惊人的光芒。
“我的部队,什么时候动?”
“常德的枪声,就是命令。”我收起了地图,“我不要你救常德。我要你,在王耀武流尽最后一滴血之前,把你的网,撒到最大。把横山勇的预备队,第六十八师团,第一一六师团,全部给我吸进来。”
“然后。”我看着他,“和我一起,收网。”
“一言为定!”
九月的第四周,风暴前的,最后宁静。
我从耒阳返回重庆。我的精神,处于一种极度的亢奋和极度的疲惫交织的诡异状态。
一切,都已就绪。
常德。余程万的八千死士,在那十万具防毒面具的呼吸声中,在他们挖掘的、如同蚁穴般的工事里,静静地等待着。
雪峰山。方天的数万幽灵,在瘴气、饥饿和空投药品的期盼中,沉默地磨砺着他们的刺刀。
长沙,耒阳。薛岳的十万大军,在“天炉”的火焰里,压抑着他们的杀气。
而我,韩夏,在重庆的地下室里,等待着。
九月二十五日。盟军东南亚司令部,在印度新德里,正式成立。蒙巴顿勋爵,这位英国王室的表亲,意气风发地,就任了最高司令。
我知道,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
九月二十八日。
温毓庆,带来了“黄雀”的最后一份情报。
“慈璋。”他的声音,平静,但透着一股死亡的气息,“‘黄雀’,全线静默了。这是他们,用最后的生命,发回的。”
我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横山勇,已经下达了总攻击令。”
“代号:‘Y号作战’。”
“总攻时间,d日,定在十一月二日。”
“但是……”温毓庆的声音,在颤抖,“在总攻之前,他将发动一场‘序战’。为期十天。”
“时间,十月二十2二日。”
“目标,澧水、沅水一线。我第六战区,第十集团军王敬久部,及第七十四军之外围阵地。”
我闭上了眼睛。
该来的,还是来了。
横山勇的屠刀,终于选定了落下的日期。
十月二十二日。序战。
十一月二日。总攻。
他要用十天的时间,扫清常德城外,王耀武设置的所有警戒部队。他要拔掉所有的钉子,剪除所有的羽翼。
然后,在十一月二日,用他那十万大军,用他所有的重炮和毒气,给那座孤城,送上最后的葬礼。
九月三十日。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重庆的秋意,终于在一场大雨后,彻底驱散了酷暑。作战室外的桂花,开了。
那股浓郁的、甜得发腻的香气,顺着通风口,飘进了这压抑的地下室,却显得如此不祥。
我站在这副已经推演了上千次的沙盘前。
砧。钳。锤。
所有的棋子,都已落位。
常德,那座孤城,在秋风中,像一个巨大的祭品,静静地等待着。
我知道,接下来的两个月,将是我来到这个时空后,最黑暗、最血腥、也最关键的两个月。
“命令。”
我的声音,在寂静的作战室里响起,清晰地传达到了每一个角落。
“全线,进入……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