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各自的战场
“经纬之间”艺术展开幕前四十八小时,“破茧”侵权风波在徐静婉团队的全力应对下,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机。
周雨晴通过一个跨国设计论坛的匿名渠道,找到了一位曾与“bozzolo”工作室有过短暂合作的自由设计师。对方提供关键信息:“bozzolo”主理人近期曾与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有过频繁资金往来,而该空壳公司的资金溯源,几经周折后,隐约指向了“新生资本”控股的离岸实体。
几乎同时,沈阅和林音带领团队,将“破茧”从最初的灵感速写、数十版废弃草图、材料测试记录到打样修改的全部过程资料,整理成一条无可辩驳的时间链和创作逻辑链。徐静婉当机立断,并未等待对方下一步动作,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她让法务部向“bozzolo”工作室和其背后疑似关联的媒体同时发出了措辞严厉的律师函,附上了部分创作过程证据以及对方资金来源的质疑点,并明确表示,若不立即撤回不实指控并公开道歉,将提起反诉,追究其诽谤及商业诋毁的法律责任。
这一手反击,又快又狠,直接打在了对方的七寸上。原本气势汹汹的“bozzolo”工作室瞬间偃旗息鼓,不仅迅速撤回了律师函,其主理人还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条语焉不详的声明,称“可能存在误会”,随即删除了所有相关言论。
舆论还未真正发酵,危机便已消弭于无形。
“赢了!”林音在办公室里几乎要跳起来,连日来的紧绷终于放松。
沈阅也长舒一口气,看向徐静婉的目光带着敬佩:“徐总,这次多亏您决策果断。”
徐静婉脸上却不见太多喜色,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危机暂时解除,但暴露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的原创保护机制和内部信息保密,必须进一步加强。”她转向周雨晴,“雨晴,后续的舆情监控不能放松,防止对方换一种方式卷土重来。”
“明白。”
处理完这些,徐静婉独自走到展厅。所有布展工作已经完成,灯光调试至最佳状态,一件件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美学的展品在静谧的空间里散发着无声的力量。明天,这里将迎接各方来宾。
这是她的战场,她守住了。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李蓉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四个字:「做得不错。」
连一贯挑剔的李蓉都给出了肯定。徐静婉握紧手机,心头却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她走到那件名为“破茧”的大型装置前,指尖轻轻触碰那模拟蚕丝脉络、在灯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的材质。
她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应对风雨。可这份证明,似乎缺少了最重要的那个观众的注视。
就在这时,周雨晴拿着平板电脑,有些犹豫地再次走近:“太太,海外分公司那边……刚传回的消息。”
徐静婉心头莫名一跳,转过身。
周雨晴将平板递给她,上面是几条加密传送过来的简报。内容显示,李墨在欧洲市场,面对陆子昂联合当地资本的疯狂狙击,非但没有退缩,反而以一系列精准而狠辣的反击,成功稳住了阵脚,并且……似乎与另一家实力雄厚的欧洲老牌财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局面正在逆转。
简报的末尾,附了一张抓拍的照片。是在某个谈判场合的走廊外,李墨穿着挺括的黑色西装,侧身站着,正在听助理汇报,眉眼间是熟悉的冷峻与疲惫,但紧抿的唇角却带着一丝属于胜利者的、极淡的锋芒。
他也没有输。
徐静婉看着那张模糊的照片,久久没有移开视线。心底涌上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松了口气的安心,有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他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没有彼此的支持,他们也都能独当一面。
这本该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可为什么,看着照片里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她会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比隔着千山万水时,还要遥远?
她将平板递还给周雨晴,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知道了。”
窗外,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展厅里璀璨的灯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和李墨,仿佛是两颗沿着不同轨道运行的行星,偶尔靠近,产生交集,却终究要遵循各自的轨迹,继续运行下去。
艺术展明天就要开幕,那将是她一个人的高光时刻。
而他的战场,他的荣光,与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