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忙完这一切的苏家,也准备回苏家村了,剩下的就等吉日前几日回来京城就好了。
这天,一大早
李氏几妯娌起来灶屋做早饭,吃了早饭,收拾好东西就由苏老二驾马车把一行人送到郊外,苏馨宁拿出直升机,等众人坐好系好安全带,就出发。
一个多时辰后,到达苏家村
下了直升机,苏老大直奔作坊巡查,已经一段时间没来作坊了,都是没在学堂了的侄子在轮流看着。
没错,不是每个人都有做学问的天赋的,有的人天生学问脑,在学习一事上游刃有余;有的人天生少了做学问的那根筋,无论你多么努力,怎么起早贪黑,怎么废寝忘食,仍旧不如别人,甚至是一头进一头出,学的无比痛苦,依然成效不大,所以,有两个侄子去了学堂几年,识了几个大字,学会了一点算数,再加上苏馨宁教的前世算法,两人暂时看管一下作坊还是不成问题的。
苏老大迈着轻快的步伐,首先来到了辣椒酱作坊。这个作坊是闺女最先建立起来的,里面的工人都是村里的乡亲们。
他走进作坊,一股浓郁的辣椒香气扑面而来。作坊里,工人们正忙碌地劳作着,有的在清洗辣椒,有的在切剁辣椒,还有的在搅拌辣椒酱。
苏老大慢慢地逛了一圈,仔细观察着每个环节。他看到工人们都认真地工作着,没有丝毫的懈怠,心里感到十分满意。
当工人们看到苏老大时,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东家,您从京城回来了啊!”
“是啊,事情都忙完了,就赶紧回来看看大家。”苏老大微笑着回答道。
“东家好!”
“哎,大家都好啊!”苏老大回应着工人们的问候。
“小馨宝也回来了吗?”一个工人好奇地问道。
“嗯,她也回来了。”苏老大笑着说。
工人们和苏老大寒暄了一会儿,便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接着,苏老大又来到成衣作坊转了一圈,也没什么问题,大家都很努力的在做工,没有偷奸耍滑的人。
妇人们无比感激东家给了她们这么好的工,工钱又高,年节还有礼品,这份工让她们在婆家终于能够昂首挺胸,婆母再也不敢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了,而且还会把家务活都做好了,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她们只需要努力把这份工做好赚工钱。婆母甚至早饭晚饭都早早做好等她们吃,午饭不用回家吃,午作坊里免费吃,她们怎么会偷懒呢,只会努力再努力的干活,多做点衣衫,报答东家。
成衣作坊,有本村的妇人,也有隔壁几个村的妇人,做衣衫讲究针线活,大男人哪里会这个,所以成衣作坊的工人都是妇人,只有保安是男人。
而苏馨宁回到家里,又钻进书房里忙活了,她得设计一下香皂作坊,磨具那些倒是不用,她已经提前让二叔做好带回来了。
对了,她忘了件事,这会可以给刘师傅谢师傅去信了,等来到刚好可以动工。想到这事,苏馨宁就放下画笔,拿出纸笔写信,然后派人去送信。接着,才继续设计她的新作坊以及需要用到的器材。
时间在忙碌中如白驹过隙般飞速流逝,仿佛眨眼之间,便已到了正午时分。而这一切,若不是娘亲上楼来叫她吃饭,她恐怕还浑然不觉呢。
“馨宝,午饭时间到啦,快来吃饭哦。”沈静姝站在门外,轻轻地敲了敲门,柔声对着屋内喊道。她知道,女儿已经渐渐长大,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所以除非必要,她通常不会随意闯入女儿的房间。
“好的,娘亲,我马上就下来啦。”屋内传来馨宝清脆的回应声。
没一会儿,苏馨宁就下来一楼的饭厅,看到大家都已经到齐了,她是最后一个,看到她来了,大家也开始吃饭。
苏馨宁也坐下开始吃饭,边吃边把开新作坊的想法和家里人商量。
“爷、奶,我最近有个想法,想开设一家香皂作坊。我大哥哥在西北那边的香皂作坊,生意非常好,所以我觉得咱们这边应该也很不错。”
“不过呢,我还没有确定好作坊的具体位置。奶,您觉得把作坊建在咱们村里怎么样呢?这样一来,看管起来会比较方便,而且离家也近,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时照应到。”
李氏听了,心中也觉得在自家村里建作坊确实有不少好处。一来离家近,二来方便照看,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咱们自己村里自然是好的,离得近,看管方便,这是肯定的。只是……”李氏话锋一转,有些担忧地说道,“咱们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在辣椒酱作坊和成衣作坊里上工了,恐怕找不到多余的人来咱们这里做工了吧。”
苏大根微微一笑,解释道:“老婆子,咱们附近不是还有好几个村子吗?这些村子离咱们村都不远,而且作坊里不是还管午饭嘛,大家早上稍微早点过来,下工时间也早,回去完全没问题的。再说了,大家都是一个村里的,基本上都是一起回去的,路上也有个照应。”
“成,那就还是建咱们村里。”苏馨宁拍板决定。
……
第十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刘谢两位师傅早早地就带领着他们的团队抵达了苏家村。这个团队显然对这里非常熟悉,他们毫不迟疑地朝着荒地走去,准备在那里搭建帐篷。
与此同时,刘谢两位师傅则径直走向了苏家大宅。一进入院门,他们立刻被院子里忙碌的景象所吸引。院子里的人们各司其职,有的正在制作美味的卤味,香气四溢;有的则在精心制作各种零嘴,让人垂涎欲滴;还有人在井边打水,洗菜。
就在这时,眼尖的苏大根注意到了两位师傅的到来。他迅速站起身来,用干净的毛巾擦了擦手,然后面带微笑地迎上前去,热情地招呼着两位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