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与女生的画展之约过去还不到一周,陈序就明显感觉到,《倾城之恋》引发的审美变化,已经从 “无声渗透” 变成了 “病毒式扩散”。不再是小众社群里零星的讨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榜开始频繁出现 #治愈系气质才是真魅力 #、# 拒绝颜值焦虑,为内在美点赞 #等词条,高校校园里更是刮起了一股 “反精致” 的新风潮 —— 学生们不再刻意追求妆容的完美、穿搭的潮流,反而更愿意展示自己真实的状态:图书馆里专注阅读的侧脸、球场边为朋友加油的笑容、实验室里认真记录数据的身影,都成了大家镜头下的 “焦点”。
周一早上,陈序刚打开微博,就看到一条来自本地高校账号的推文登上了同城热搜:“某大学图书馆惊现‘治愈系学长’,专注看书的模样太戳人!” 配图里,一个男生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落在他微垂的睫毛上,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专业书,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留言:“天呐,这种认真的气质比帅哥还让人心动!”“突然 get 到了‘氛围感’的真谛,不是长得好看,是整个人的状态很舒服!”“求问这是哪个学院的学长,想认识!”
陈序看着照片里男生的轮廓,突然觉得有些眼熟 —— 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之前在豆瓣 “自我接纳小组” 里分享《我不再为体重焦虑的日子》的用户提到的同校学长吗?仅仅一周时间,曾经小众的审美偏好,已经变成了被大众追捧的 “潮流”,这种转变速度,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更让他意外的是,当天下午,阿杰就发来一段语音,语气里带着一丝慌乱,又藏着难以掩饰的惊喜:“序子,你说这世界是不是疯了?今天我去公司楼下买咖啡,居然有人偷偷拍我,还问我能不能加个微信!说觉得我‘看起来很温柔,有治愈感’,还说我这种‘略带忧郁的憨厚气质’,现在特别受欢迎!”
“治愈系男神”—— 阿杰在语音里提到,公司里的同事最近都这么叫他。以前总是躲在角落、害怕被人注意的阿杰,现在走到哪里都会成为焦点:午餐时,会有女生主动过来和他拼桌,聊他最近的插画作品;下班路上,会有人拦住他,说想邀请他拍一组 “生活化写真”;甚至连他之前不敢参与的公司团建活动,现在都有同事主动拉着他加入,说 “有阿杰在,气氛都会变得很舒服”。
陈序特意去阿杰常活跃的画画交流 App 上看了看,发现阿杰的账号粉丝数在短短几天内涨了好几千,他之前发布的插画作品,评论区里挤满了新粉丝的留言:“大大画里的人物和大大本人一样,都好有温度啊!”“看了大大的照片,突然觉得微胖的男生也可以很有魅力!”“求大大多分享点日常,太治愈了!” 还有粉丝把阿杰喂流浪猫、在画室认真画画的照片做成了合集,标题是 “当代年轻人最需要的‘治愈系男神’,原来长这样”,在 App 里被广泛转发。
这种突如其来的关注,让阿杰既兴奋又无措。他在微信上跟陈序吐槽:“昨天我只是穿了件普通的格子衬衫去上班,就有同事说‘阿杰今天这身穿搭好有复古感,太适合你了’,以前他们都说我穿衣服没品位的!还有那个之前拒绝我的女生,昨天居然主动跟我打招呼,说‘没想到你这么受欢迎’,搞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陈序能想象到阿杰此刻的状态 —— 大概是一边笑着回复粉丝的留言,一边又会因为突然的关注而有些手足无措。他想起阿杰醉酒后痛哭的模样,想起阿杰曾经因为身材而刻意含胸驼背的姿态,再对比现在被称作 “治愈系男神” 的阿杰,心里既欣慰又有些隐隐的担忧。
欣慰的是,阿杰终于摆脱了自卑的枷锁,得到了他一直渴望的认可;担忧的是,这种 “潮流式” 的关注,会不会像之前的 “颜值崇拜” 一样,变成一种新的 “绑架”?如果有一天,这种 “治愈系气质” 不再流行,阿杰会不会再次陷入自我怀疑?而且,随着阿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会不会有人发现他身上的变化与《倾城之恋》有关?会不会引来赵无妄的注意?
这些担忧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陈序的心里。他给阿杰回复微信:“被关注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做自己就好。”
阿杰很快回复:“我知道啦!其实我也觉得有点不真实,不过能有人喜欢我的画、喜欢我这个人,真的很开心。等周末我请你吃饭,好好跟你说说最近的事!”
看着阿杰的回复,陈序轻轻叹了口气。他打开电脑,再次查看《倾城之恋》的传播情况 —— 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报道 “审美趋势转向” 的现象,甚至有专家在访谈中提到 “年轻人审美观念的觉醒,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场由他引发的 “审美革命”,已经彻底超出了他的掌控,朝着更广阔、也更未知的方向发展。
窗外的夜色渐渐降临,城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陈序靠在椅背上,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不知道这场 “潮流的转向” 最终会带来什么,不知道阿杰的 “春天” 能持续多久,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会不会再次引发新的危机。但他知道,此刻的阿杰是开心的,此刻的很多年轻人,正在因为这种新的审美趋势而摆脱焦虑、接纳自己 —— 这就够了,至少现在,他看到的是能力带来的 “善”,是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