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脚步越来越近,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绷紧的弦即将断裂前的凝滞。图书馆一座难求,自习室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和翻书的沙沙声。
祁阳的生活被精准地切割成两个平行的轨道。
白天,他埋首于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的繁复公式与理论模型中,与赵刚、李哲他们一样,为每一分可能拿到的绩点鏖战。
夜晚,当室友们带着疲惫沉入梦乡或沉浸在游戏里短暂放松时,他书桌上的灯光依旧亮着,电脑屏幕上切换的不再是复习资料,而是沈弘毅发来的关于韩灏项目最终协议条款的修订意见,或是王会计整理出的公司近期资金流水。
这种高强度的切换,让他偶尔会产生一瞬间的恍惚,仿佛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穿梭。
但更多的时候,一种奇异的充实感支撑着他。学业是基石,是他当下身份的根本;而启阳资本,则是他伸向未来的触手,承载着他的野心与构想。
这天晚上,他刚和沈弘毅进行完一次视频会议,敲定了投资协议中一个关于知识产权后续开发的细节。
挂断视频,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宿舍里只剩下李哲还在台灯下奋笔疾书。
手机屏幕亮起,是林晓发来的消息,一个压缩文件和一些文字。
“祁总,你要的关于本地几家早期投资机构,特别是关注硬科技领域的机构近期动态和主要人员的初步整理资料。数据主要来自公开渠道和一些行业论坛,可能不够全面,你先看着。”
祁阳精神微微一振。这是他之前拜托林晓帮忙留意的事情。
启阳资本不能只盯着一个项目,他需要更广阔的信息渠道,了解潜在的竞争对手或者未来的合作对象。
林晓在学生会和校外实践中展现出的信息搜集和人脉拓展能力,让他觉得可以让她尝试接触一些外围工作。
他点开文件,快速浏览。内容比他预想的要清晰,几家活跃机构的投资阶段偏好、近期出手的案例、关键合伙人的背景和公开言论都被归纳整理出来,虽然谈不上多深入,但脉络清楚。
“效率很高,资料很有用,辛苦了。”他回复道。
“能帮上忙就好。”林晓很快回复,附带了一个微笑的表情,“不打扰你复习了,加油。”
祁阳放下手机,目光重新落回电脑屏幕上那份整理好的机构名单。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了解和接触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深入的契机。但种子已经埋下。
临近期末的最后几天,连沈弘毅那边也刻意减少了非必要的工作沟通,只在最关键节点向他汇报。
签约仪式的具体方案已经最终确认,沈弘毅办事滴水不漏,连会议室的座位摆放和流程时间节点都列出了详尽的计划表。
祁阳抽空快速过了一遍,只提了一个小意见,关于签约后双方合影的背景板摆放位置。沈弘毅从善如流。
在考完倒数第二门课的下午,祁阳接到了父亲祁明远的电话。电话里,父亲只是惯例关心了他的学业和身体,嘱咐他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知道了,爸。我心里有数。”
挂掉电话,他站在教学楼走廊的窗边,望着外面灰暗的天空和凋零的树木。
父亲的电话像一阵微凉的风,吹散了些许因项目顺利推进而产生的燥热,让他更加清醒。
他明白,启阳资本这第一步迈出去之后,注视的目光会越来越多,也少不了审视与质疑。
期末考试最后一门交卷的铃声响起,整个财大仿佛瞬间被注入了活力。
祁阳随着人流走出考场,耳边是赵刚解放般的欢呼和李哲讨论假期计划的笑声。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感受着短暂卸下学业重担的轻松。
几乎在同一时间,手机震动,沈弘毅的短信简洁明了:“协议最终版已由双方律师确认,韩教授方确认周一签约无变更。”
祁阳看着短信,又看了看身边兴奋讨论着晚上去哪里庆祝的同学们,嘴角微微勾起。
他的假期,将以一场签约仪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