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风雪兼程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强冷空气席卷清河市,气温骤降,铅灰色的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市委大楼里,却是一番与窗外严寒截然不同的火热景象。秦墨主持召开的“全市国企改革年终攻坚调度会”已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墙上巨大的进度表上,纺织厂和机械厂改制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节点被标注成红黄绿三色。绿色代表已完成,黄色代表进行中,而刺眼的红色,则集中在“职工安置协议签署”和“新公司注册资金到位”这几个最关键的环节上。
“纺织厂在职职工2187人,目前签署安置协议的只有65%,其中选择入股新公司的更是不足30%!”国资委主任刘建军的声音带着焦虑,“很多职工还在观望,担心入股风险,更担心‘国企身份’没了,以后的养老医疗没保障。”
“机械厂更麻烦!”工信局局长赵东接口道,“四百多名五十岁以上的老职工,对‘工龄买断’的标准意见很大,认为补偿年限计算方式不合理,这几天天天聚在厂办讨说法。”
财政局长李强则抛出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两家厂子改制后的首期运营资金,加上职工安置补偿款,初步测算需要一点五个亿。市财政砸锅卖铁也只能挤出五千万,剩下的一个亿缺口,之前接触的战略投资者现在都态度暧昧,银行贷款又需要抵押物……”
问题一个比一个棘手。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几位负责具体工作的干部眉头紧锁,不断吸着烟。改革进入实操层面,蓝图上的理想色彩迅速褪去,露出的是坚硬而骨感的现实。
秦墨默默听着汇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没有打断,直到所有人都发言完毕,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困难,比我们预想的多,也比我预想的具体。这说明,改革真的触碰到核心了。”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
“职工有顾虑,说明我们的政策解读还没穿透‘最后一公里’。”秦墨看向工会主席,“工会要牵头,组织‘政策宣讲团’下班组、进家庭,用最土的话算明白账,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对于老职工的特殊困难,不能简单‘一刀切’,要研究‘一人一策’的帮扶方案。”
“资金缺口大,我们不能只盯着财政和银行。”他转向副市长王建国和李强,“建国市长,你负责再跑一趟省里,争取省产业扶持基金的支持。李局长,你牵头研究,能不能把我们准备投入的开发区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打包成收益债,向社会资本融资?我们要学会用市场的钱,办发展的事。”
“至于战略投资者……”秦墨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们观望,是怕风险,也是待价而沽。我们要主动出击!东局长,你立刻组织团队,带着我们最新的、更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和风险管控方案,主动上门,去找那些真正有实力、有长远眼光的企业谈!要让他们看到,投资清河,不仅是赚钱,更是抢占内陆发展的战略先机!”
他的部署条理清晰,既有原则性指导,又有具体方法,让原本有些沮丧的干部们重新打起了精神。会议结束时,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
晚上九点,秦墨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市领导宿舍。家里静悄悄的,客厅只亮着一盏昏暗的壁灯。妻子林芷若从卧室轻手轻脚地出来,脸上带着担忧:“回来了?路安有点发烧,刚睡着。”
秦墨心里一紧,快步走进卧室。女儿路安小脸通红,呼吸有些急促,睡得并不安稳。他伸手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滚烫。愧疚感瞬间淹没了他。
“什么时候开始的?吃药了吗?”他压低声音,急切地问。
“下午开始的,三十八度五,吃了退烧药,刚退下去一点。”林芷若轻声说,“妈下午打电话来,说爸的老胃病又犯了,住院了。”
秦墨只觉得一股更深的疲惫袭来。工作上千斤重担,家里老人孩子同时生病,他感到双肩沉得快要塌下去。他坐在女儿床边,握着女儿滚烫的小手,久久不语。
林芷若默默递给他一杯温水,轻声说:“刚才开发区管委会赵主任来电话,说下午又有一家之前谈好的企业变卦了。你别急,先顾孩子。”
秦墨接过水杯,水温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他看着妻子憔悴的面容,看着女儿因病痛而皱起的小眉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他这个副市长,能协调上亿的资金,能推动影响数万人的改革,此刻却无法分担女儿的半点病痛,无法在岳父病榻前尽孝。
“芷若,我……”他张了张嘴,话却堵在喉咙里。
“别说了。”林芷若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而温柔,“路安有我。爸那边,我明天一早就回去看看。你那边的事,是关乎几千个家庭饭碗的大事,不能松劲。这个家,有我撑着。”
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像寒夜里的暖流,温暖了秦墨几乎冻僵的心。他知道,他没有退路。
第二天清晨,路安的烧退了些,但岳父那边情况不太稳定,林芷若一早便赶回了老家。秦墨将女儿托付给保姆,亲了亲她还有些发烫的额头,毅然转身出门。
风雪依旧。秦墨没有去办公室,而是让司机直接开往矛盾最集中的机械厂。他要去直面那些讨说法的老职工。
厂部会议室里,坐满了情绪激动的老师傅。秦墨没有坐主位,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到了老师们中间。
“老师傅们,我是秦墨。有什么委屈,有什么想不通的,今天咱们当面锣、对面鼓,都说出来!”他开门见山。
起初是七嘴八舌的抱怨和质疑,秦墨耐心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等大家情绪稍微平复,他拿起政策文件,一条一条地解释补偿标准的制定依据,并当场承诺,对于确有特殊困难的职工,市里和厂里将联合设立专项帮扶基金。
“改革是为了让企业活下去,发展好!企业好了,大家的养老金、医保费才有地方出,子孙后代才有饭碗!”秦墨的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我秦墨在这里向大家保证,党和政府绝不会让任何一个为企业奉献过的老职工寒心!你们的合理诉求,不解决,我绝不离开机械厂!”
真诚的态度和务实的承诺,逐渐化解了现场的对抗气氛。会议从早晨一直开到午后,许多老师傅的态度开始转变。
下午,秦墨又赶往开发区,亲自参与了一场与一家外资高端制造企业的艰难谈判。对方对投资环境、政策稳定性仍有疑虑。秦墨没有空谈优惠,而是详细介绍了清河正在打造的产业链配套规划、人才引进政策以及法治环境建设的具体举措,数据详实,逻辑清晰。他的专业和诚意,最终打动了对方,签署了意向投资协议。
当晚,秦墨在办公室一边听着秘书汇报女儿病情已稳定的电话,一边审阅着财政局送来的创新融资方案初稿。窗外,风雪渐息,夜空中有几颗寒星闪烁。
他走到窗前,望着这座在寒冬中奋力前行的城市。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就像这风雪兼程的跋涉,每一步都艰难,但每一步都更接近目标。他知道,最寒冷的冬天,也预示着春天不远了。他拿起笔,在日历上新的一天重重画了一个圈。无论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须走下去,为了无数个家庭的期盼,也为了不负脚下这片土地和肩上的职责。风雪再大,也阻挡不了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