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余波难平
“东海化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阶段暂时告一段落,泄漏被控制,伤员得到救治,群众情绪初步稳定。但这场事故引发的深层震荡,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涟漪正以更复杂、更隐蔽的方式,在江南省的政商两界扩散开来。对秦墨而言,真正的考验,从应急处置转向了更棘手的善后、追责和制度反思阶段。
省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的会议上,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由省纪委监委、安监、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提交了初步调查报告。报告直指事故直接原因:设备严重老化、安全投入不足、员工违规操作。但更触目惊心的是管理原因: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重缺失,内部管理混乱;临江市、区两级安监、环保部门日常监管流于形式,多次检查均未发现重大隐患,甚至存在“打招呼”、放松监管的情况。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是严重的失职渎职!”省委主要领导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必须依法依规,严肃追责,给人民一个交代!”
追责的利剑首先挥向企业。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多名高管被迅速控制,企业面临巨额罚款和停产整顿。但更敏感的是对政府监管责任的追究。调查组建议,对临江市分管副市长、市安监局、环保局主要负责人等立案审查调查。
会议在讨论到对临江市更高层领导的责任时,出现了微妙的分歧。有领导认为,市委书记李泽楷、市长孙为民负有领导责任,应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但也有声音谨慎提出,临江是经济大市,两位主官能力强、成绩突出,是否可以考虑“问责”与“保护干部积极性”相结合,以批评教育、深刻检查为主。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投向了秦墨。省发改委是全省安全生产的综合协调部门之一,虽然不直接承担一线监管责任,但涉及产业政策、项目准入,也难辞其咎。更重要的是,秦墨是“东海化工”这个当年重点招商项目的省级层面的推动者之一(尽管是在他上任发改委之前),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秦墨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他清楚,此刻任何带有“护短”或“卸责”嫌疑的言辞,都可能引火烧身。他沉吟片刻,用沉稳而清晰的声音表态:
“我完全赞同调查组的结论和省委严肃追责的决定。安全生产,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在这起事故中,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是根源,但政府监管不到位是关键。这不仅体现在临江市,也暴露出我们省级层面在产业准入、后续监管协同、风险预警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作为省发改委主任,我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综合协调责任,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理决定。”
他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坚定:“但是,追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汲取血的教训,堵塞制度漏洞,避免悲剧重演。因此,我建议,在严肃追责的同时,立即启动两项工作:第一,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江南省高危行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和监管责任清单》,明确哪些项目不能上、谁来管、怎么管、管不好怎么办,从源头上把住安全环保关;第二,在全省范围内,立即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不仅要查企业,更要查政府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建立隐患台账,限期整改,销号管理。”
秦墨的发言,既展现了承担责任的态度,又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将话题从“追究过去”引向了“规范未来”,赢得了在场多数领导的微微颔首。最终,会议决定对临江市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严肃问责,但给予了改过机会;同时,原则通过了秦墨提出的开展专项整治和制定责任清单的建议。
散会后,常务副省长赵立春特意留下秦墨,意味深长地说:“秦墨啊,这次事故,教训深刻。你刚才的建议很好,但落实起来,阻力不会小。尤其是这个‘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是在削有些地方的‘招商引资权’,动有些部门的‘奶酪’啊。要有心理准备。”
秦墨郑重回答:“赵省长,我明白。但安全生产的底线必须守住。再难,也要推进。”
果然,随着事故处理意见的公布和全省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的部署,各种阻力开始显现。
第一个找上门来的是省工信厅厅长。在商讨“负面清单”初稿的部门协调会上,他面带难色:“秦主任,清单草案是不是太严了?好多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虽然有点风险,但附加值高、带动性强。一刀切卡死了,地方招商引资、产业转型怎么办?我们厅联系的好几个市,意见都很大啊。”
紧接着,某资源型城市的市委书记亲自给秦墨打来电话,语气半开玩笑半认真:“秦主任,你们发改委这个‘百日攻坚’,动静是不是太大了?我们市里几个支柱企业都被查得停工整改了,Gdp增速眼看要掉下来,工人安置也是大问题。能不能……区别对待一下?”
甚至省发改委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一位资深副主任私下提醒秦墨:“主任,这次事故追责,临江的李书记、孙市长心里能没疙瘩?现在我们又大力推行收紧的政策,会不会让人觉得是‘落井下石’,把兄弟部门和地方都得罪光了?改革也要讲究策略和时机啊。”
面对来自上下左右的压力,秦墨没有退缩,但更注重策略。他一方面坚持原则,亲自带队到重点地市和企业开座谈会,用事故现场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据,痛陈利害,统一思想:“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带血的Gdp一分也不能要!”另一方面,他指示相关处室,对“负面清单”进行更精细的科学论证,不是简单禁止,而是明确安全环保门槛和监管要求,并配套提出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支持政策,引导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对于整改企业遇到的困难,他要求相关处室主动服务,帮助解决技术、资金问题,体现“严管”与“厚爱”的结合。
家庭,再次成为秦墨应对压力的稳压器。林芷若从新闻和丈夫疲惫的神情中感知到局势的复杂,她不再多问工作,只是把家打理得更加温馨舒适,每晚都备好热水和安神的汤羹。女儿路安似乎也懂事了许多,不再缠着爸爸陪玩,只是把画好的“爸爸辛苦了”的图画悄悄放在他的书桌上。这份无声的支持,是秦墨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一个月后,“百日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批重大隐患被消除;“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经过多轮磨合,也拿出了相对成熟的版本,提交省委深改组审议。
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秦墨心情并未轻松。他知道,事故的余波远未平息,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建立更是任重道远。这次事件,像一记警钟,沉重地敲响在江南省发展的道路上,也深深地刻在了他的执政理念中。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省经济发展的“参谋长”和“规划师”,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更要牢牢守住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的红线。前方的路,依然需要如履薄冰,但方向,却因此次惨痛的教训而更加清晰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