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高层注目
赵立春、钱进案件的尘埃落定,如同一场彻底的政治生态,使得江南省政坛的风气为之一新。省委书记沈一鸣在多种场合强调要彻底肃清流毒,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并大力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和重点领域改革。在此背景下,顶住压力、坚持原则并最终促成了案件突破的秦墨,其政治定力、改革锐气和担当精神,不仅赢得了省委的进一步信任,其声名也逐渐超出了江南一省的范围,开始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
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步入快车道。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核心区建筑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全球招聘的实验室主任——一位在生物医药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华裔科学家已正式到任,核心团队组建和尖端设备采购安装紧锣密鼓地进行。秦墨作为省发改委主任、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其卓有成效的协调推进工作,多次在省委上报中央的有关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报告中被重点提及。
真正让秦墨进入国家层面视野的,是一份由中央政策研究室牵头撰写的内部调研报告。这份报告主题是新形势下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层实践与探索,其中将江南省争创和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历程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报告高度评价了江南省在逆境中勇于担当、在争议中坚持改革、在干扰下聚焦创新的做法,特别指出了秦墨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认为其展现了地方领导干部在推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攻坚中难得的战略眼光、斗争精神和实操能力。
这份内参送达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案头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位分管科技、改革工作的中央领导在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大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更多像江南省这样真抓实干、勇于探索的实践,也需要更多像秦墨同志这样敢于负责、善于攻坚的干部。要注意总结推广其中的有益经验,并加强对这类优秀干部的关注和培养。
这一批示,虽然并未公开,但通过组织系统内部的渠道,很快传递到江南省委。沈一鸣书记在接到相关通报后,第一时间召见了秦墨。
秦墨同志,恭喜你啊!沈一鸣书记满面春风,将一份内部通报的复印件递给秦墨,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省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你的工作也提出了表扬。这是对你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我们全省工作的认可!
秦墨双手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内心涌起一阵波澜。他感到的不仅是喜悦,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他谦逊地说:沈书记,实验室能取得一点进展,是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的工作微不足道,只是尽了本职。中央领导的鼓励,是对我们江南省的鞭策,我一定化鼓励为动力,更加努力地把工作做好。
嗯,不骄不躁,很好。沈一鸣赞赏地点点头,中央领导的关注,是动力,也是机遇。这意味着我们江南省的改革探索,站到了更高的平台上。下一步,你要有更宏大的视野,不仅要抓好实验室的具体建设,更要从全省乃至区域发展的角度,深入思考如何将科技创新的上的突破,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的优势。相关的思考和建议,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这次谈话,意味着秦墨的工作平台和思考维度,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再仅仅是一个省级部门的负责人,其工作成效和思路,已经开始接受更高层次的审视。
很快,更高层面的关注便以具体形式体现出来。秦墨先后接到通知,将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和由中央党校举办的中青年干部改革攻坚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这两个会议和班次规格很高,参会者多为省部级领导或重点领域的厅局级骨干,无疑是重要的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
临行前,沈一鸣书记再次叮嘱秦墨:这次去北京,既是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也是展示我们江南省干部风采的窗口。要沉下心来学习,开阔眼界,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我们基层的实践和思考。把握好分寸,做到不卑不亢。
在北京的日子里,秦墨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参会学习,虚心求教。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上,他结合江南省特别是国家实验室建设中的实践,就如何处理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如何在重大科技项目中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等问题作了有案例、有思考的发言,言之有物,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兴趣。在中央党校的研讨班上,他不仅系统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交流切磋,结下了友谊,也提升了自己。
学习期间,一位熟悉的、与中央政策研究室联系密切的资深专家私下对秦墨说:秦主任,你们江南省的做法,特别是你在其中的作用,上面很关注。现在国家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批懂行、敢干、有担当的实干家。你要做好准备,肩膀上的担子,可能会更重哦。
这番话,虽是私下交流,却让秦墨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和肩上的责任。他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已经与国家发展的大局紧密相连。
学习结束,返回南宁。秦墨没有丝毫懈怠,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广阔的视野投入工作。他将在北京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江南省的实际相结合,开始着手研究谋划如何将国家实验室的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如何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展现更大作为等更具前瞻性的课题。
高层注目,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正在扩散。对于秦墨而言,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考验。他知道,脚下的舞台更大了,但聚光灯下的每一个动作,也都将接受更严格的审视。他必须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和时代的重托。新的篇章,正在国家战略的宏阔背景下,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