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见江浩吃饱喝足,刘备终于开口说道
“我观惟清,绝非常人,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乱权,不知惟清有何打算?”
用不用江浩,刘备心中已然有了计较,即便自己看错人了,也要留下江浩,况且他相信自己眼光不会有错。
“不瞒玄德公,我自幼在山中苦修,主要学的是算学、诗词歌赋,像兵法韬略什么的只是略懂。
此番下山,一为游学,增长见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是家师临终前叮嘱我下山,寻一明主辅佐,以成大事。
家师从小将我抚养长大,教我学识,不是亲生父母胜似亲生父母,在下料理完家师后事后,削发以祭家师在天之灵,之后一路游学,便到此地。
先是遇到那位有点意思的刘平县尉,后面多亏张将军的救命之恩。”
江浩说完抿了一口酒,略作伤怀。
投靠哪位诸侯,还是得再看看。
“惟清,投奔我大哥吧,我大哥可是汉室宗亲。”
张飞看着江浩急不可耐的说道。
黑黝黝的脸上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盯着江浩,仿佛在说:你要相信我哦!
“翼德,不可无礼。”
刘备面带怒意的说道,但内心给三弟点了个赞,心里欢喜得很。虽说这位江先生,不是自己想要的谋略型人才,也不是内政型人才,但他还是想招揽。
这年头读书人不多,能认识字的就是人才了,更何况江浩还会作诗。
至于算学,刘备表示自己不了解,他没学过算学。
“额,在下一介白丁,虽然曾略读过兵法韬略,恐怕难担大任,但若玄德公不嫌弃我这个吃白食的闲人。
倒是可以先做着事情,不过,玄德公可想清楚了,我今日可是在城门口结怨刘平。”
江浩笑着说道,若是刘备为一混蛋县尉把自己拒之门外,那他也只好作罢,权当错付。
“若惟清不弃,我今夜便可取刘平那厮项上人头,这个混账玩意,之前就听说他欺男霸女,一直没找到证据而已。”
刘备思考了片刻,郑重的说道。
“没事,我自有妙计,不需玄德公行那杀人之举。”
江浩看见刘备郑重的眼神,便知道其所言非虚,心诚意真。
“好,县内恰好缺了一名主簿,想来以惟清之才定能担此大任。”
刘备笑盈盈的说道,这是五年来,第一位投靠他的士子。
主簿,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即起草一些文件、管理档案、以及各种印章等,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秘书一职。
三国时期比较有名的主簿,就是吕布、司马懿、杨修了。
这个职务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接近主公,随时能进言,能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表现和才华,升迁快;往小了说,就是一个狗头军师,没有实权。
轮到江浩有些惊讶了,刘备居然都不考察,就让他当这个官员,这需要多大的信任,难怪徐庶、诸葛亮一上来就是军师的位置,魄力可见一斑。
正当他想说话,却被一个高冷的声音打断。
“江先生,你说你颇有诗才,可否容某考校一二。”
关羽抚髯说道,一双丹凤眼锐利得盯着江浩。
“关将军且问,我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江浩丝毫不惧,双目炯炯有神,回视着关羽。
没本事的人入不了关羽张飞的眼,诸葛亮也被为难过。
还记得诸葛亮第一次用兵时候,在博望坡,调度关羽张飞,关羽张飞就跟皮皮虾一般,矫情的说道:
“呵,大哥成天如鱼得水,现在曹军压境,使水应敌去。”
“哼,我等皆去厮杀,你却在家中安坐,好自在。”
所以,不露两手,很难让关羽张飞信服。
“好,我也不为难惟清,你以屋内任意物件为内容,做一首诗即可,作诗时间惟清说了算,要是为难,也可以不做。”
关羽缓缓说道,他也没学过算学,但是读过春秋的他,诗句能品鉴一二。
他就担心大哥三弟被忽悠,有没有才华,光靠背一首诗就能看出来。
谁知道对面这位江先生的归园田居是不是剽窃之作,索性他当这个恶人,再试试这人的成分。
“云长,且满饮三杯酒,三杯过后,诗自然就来了。”
只要不考春秋左传的典故就行。
他也只记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宫之奇谏假道(唇亡齿寒的典故)这么几个。
如果真要回答不上来关羽的问题,那画面就很美了:
关羽一本春秋竹简扇在江浩的脸上,你隐居游学十年?你学得什么鬼?春秋都没读过,怎么有资格与关某为伍?
不限定题目,只以屋内物品为诗,那么酒、饭菜、人这些都是可以的,他已经有了主意。
关羽也没有矫情,拿起一坛酒如喝水一般就往嘴里倒,既然是自己发问在先,那么喝三杯也是应该的。
“如何?”
关羽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酒水,盯着江浩说道。
刘备和张飞则是放下了手中酒杯,一脸期待着看着江浩。
看见关羽喝了半坛酒,江浩心情有些激荡,这可是他敬佩的三国人物之一。
用现代流行说法就是:一句话,让关公心甘情愿为我喝下三杯酒。
“在下下山以来,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而民以食为天,就以这碗中粟米为题,做一首《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浩看着碗中粟米饭,长叹一声。
古往今来,最苦的就是农民,特别是古代,很难想象种田的反而吃不饱,现代稍微好些了,但是没有差距就没有伤害,对比起来依旧是农民最苦。
“在下失敬,未料想先生竟然如此心怀苍生,悲天悯人,我敬先生一杯。”
关羽听见了诗句后,觉得自己先前的怀疑太不是东西了,红脸更加通红,如烧红的烙铁一般,说着举着酒杯,猛然鞠躬九十度,做了一个天揖。
古代揖礼有三,天揖、时揖、土揖,又称作上揖、中揖、下揖。
其中天揖体现着最高的敬意。
“无妨无妨,些许小事,云长兄不必如此。”
江浩也愣住了,对着关羽回了一个礼,随后摆摆手说道。
二爷的高风亮节,可是有目共睹,禁得起考验的,能得到他的敬重,荣幸之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是好诗,备受教了。”
刘备呆住了呢喃道,给江浩出考题其实是他默许二弟这么做的,不仅可以解开二弟的疑惑,还能试探江浩的真才实学。
即便江浩做不出来诗句,他也会打个圆场,让江浩有个台阶下,待遇照旧,只是重视程度会低很多。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这句话深深震撼住了刘备,旧时种田被暴晒的场景历历在目,他家道中衰,父早丧,过了很长时间苦日子,自然体会过种田艰辛。
就是因为种田辛苦,他才选择织席贩履,卖卖草鞋和席子过生活。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这更是升华之笔,道出了真情实感。
“过奖了,不是诗句是好诗,而是描写的景象无比真实,正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我也只是哀民生之多艰罢了,希望日后能匡扶汉室,为民造福。”
毫无疑问,穿越者的优势有很多,文抄这个优势,永远占据前三名。
江浩丝毫没有剽窃的压力,更不会认为抄袭前人诗作是个多么恶心的事情,
穿越而来,脑子里的东西都是优势,该用就用,不用简直是暴殄天物,他也付出过努力的(背诵),只要不要出现违背主流思想的东西就行了。
他只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共享者罢了。
“俺老张也觉得,好诗。”
大嗓门张飞豪迈的声音响起。
他是富二代,没有经历种田的苦处,但也知道个大概,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他眼里,通俗易懂的诗就是好诗。
“江先生,受教了,刘备敬你。”
“江先生,俺也敬你。”
“江先生,关某闻得此诗,胜读十年书,关羽敬你。”
刘关张不约而同的一起起身,对着江浩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好,我等四人,也是有缘,今日能相见,实在是倍感荣幸。”
江浩回了一礼,能和刘关张三兄弟在一起喝喝酒,满足了穿越前的一大心愿。
“满饮此杯。”
紧接着,气氛更加欢快,刘备看向江浩的眼神愈发热切,如果说先前只是想招收一个读书人。
单纯想着江浩年少有才,在他身边历练一二,绝对可堪一用,现在就是真正将江浩看做杰出人才。
可以说刘备也算是求贤若渴了,徐庶一首高歌,就让刘备大喜,奉为上宾,之后用人不疑,直接拜为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