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经过了一个世纪那般漫长,当前方侦察兵气喘吁吁、连滚带爬地跑回来,激动得声音变调地喊出“报告!看……看到庄稼地了!看到村庄了!我们走出草地了!”时,整个队伍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带着哭腔的欢呼声!
“出来了!我们出来了!” “老天爷啊!总算走出来了!” 许多战士直接瘫软在地,抱着身边的战友,又哭又笑,更多的人则是不敢置信地踮起脚尖,贪婪地眺望着远方那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田埂和炊烟。
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位团长,此刻也是眼眶发红,激动得难以自持。李云龙猛地一抹脸,甩掉那不争气的湿意,嘶哑着嗓子大吼:“都他娘的给老子站起来!哭什么哭!笑什么笑!咱们红军战士,流血不流泪!给老子整好队伍!别让陕北的同志看了笑话!拿出咱们的精神头来!”
话虽如此,他自己的声音却也带着明显的颤抖。
队伍重新整理,虽然战士们个个面黄肌瘦、军装破烂、满身泥泞,但每个人的腰杆却不由自主地挺直了,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灼热的光彩。他们相互搀扶着,迈着虽然疲惫却无比坚定的步伐,向着那片希望的田野前进。
终于,双脚踏上了坚实、干燥的土地,看着路边久违的、虽然稀疏却绿意盎然的庄稼,闻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炊烟气息,所有人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重生感。
部队在吴起镇外围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驻扎下来,进行彻底的休整。洗去满身的泥垢,换上勉强找来的干净衣物(很多是老乡们慰问送来的),喝上真正甘甜的井水,吃上热腾腾的小米粥和馍馍,战士们仿佛枯木逢春,精气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
在战士们忙着休整补充的时候,林烽却没有闲着。他带着装备科的王师傅、老李、老陈、老赵等一干“技术骨干”,开始全面清点、整理、保养一路陪伴他们走过来的“家当”。
这一清点,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包括李云龙自己。
在一个临时充作仓库的窑洞里,林烽拿着一个小本子,向李云龙、孔捷、丁伟以及闻讯赶来的各营连长做汇报。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丝自豪:
“团长,各位首长,同志们!经过初步清点统计,我团在过草地期间,非但没有损耗严重,反而利用一切机会,生产和修复了大量装备物资!”
他翻动着本子,念出一连串让人心跳加速的数字: “武器方面:共修复因泥水、冰冻等原因故障的步枪二十八支,轻机枪两挺!确保了主力武器的完好率!” “弹药方面:利用回收弹壳和自产弹头,共复装各型号子弹三千一百余发!极大补充了我们的弹药储备!” “爆破器材方面:利用缴获和自制的炸药,制作了规格统一的炸药包一百个!手榴弹由于条件所限,主要是修复和重新装配引信,约两百枚!” “此外,”林烽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们还完好保存了所有重武器:马克沁重机枪一挺,八二迫击炮两门,炮弹三十五发!以及那五根至关重要的无缝钢管!” “技术工具方面:修械工具一套完好,自制蒸馏器十八套大部分可用,石制子弹模具五套,各类自制工具若干!” “还有,”林烽笑了笑,“我们一路‘接收’自‘运输大队长’和草地狩猎的‘额外补充’:粮食虽消耗殆尽,但食盐、火柴等少量必需品尚有结余,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队伍里,多了四位身怀绝技的老师傅!”
每报出一项数据,现场就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抽气声。李云龙的嘴巴越张越大,到最后已经笑得合不拢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茶碗乱跳:
“哈哈哈!好!好他娘的好!老子就知道!老子就知道咱们警卫团是支能打能攒的部队!过个草地,别人是丢盔弃甲,咱们倒好,他娘的越走家底越厚实了!林烽!老王!老李!老陈!老赵!还有装备科所有的同志们!你们立了大功了!天大的功劳!”
孔捷也激动地扶了扶眼镜:“奇迹!这简直是奇迹!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不仅走了出来,还保持了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储备!这为咱们即将与陕北红军会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啊!”
丁伟虽然表情依旧严肃,但眼里的赞赏之色溢于言表:“数据说明一切。这份家底,足以让我们团在任何情况下都拥有不容小觑的战斗力。林烽同志的统筹和组织,功不可没。”
各营连长更是兴奋得交头接耳: “三千多发复装子弹!老天爷,咱们从来没这么阔气过!” “一百个炸药包!这下攻坚有家伙了!” “重机枪和迫击炮都保住了!太好了!” “都是林专员带着人鼓捣出来的啊!真是太厉害了!”
张大彪嗓门最大:“团长!这下咱们腰杆更硬了!见到陕北的同志,咱也能挺直腰板说,咱们是带着家伙事来会师的,不是来逃难的!”
沈泉、王承柱、牛大力等骨干也是与有荣焉,纷纷向林烽和装备科的老师们傅投去敬佩的目光。
林烽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这都是全团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团长和各位首长的支持,没有战士们节省每一颗弹壳、每一块铅料,没有老师们傅的手艺和心血,光靠我一个人,什么都做不成。这些物资,是属于我们全团的!”
李云龙大手一挥:“行了行了,都别谦虚了!功劳是大家的,但你这‘技术总管’的头功跑不了!等见了总部首长,老子非得给你请功不可!现在,都给老子听好了!”
他神色一正,朗声道:“家底厚了,是好事!但谁也不准给老子翘尾巴!立刻组织人手,把所有武器弹药再彻底保养一遍!该上油的上油,该擦拭的擦拭!咱们要以最好的状态,最精神的面貌,去见陕北的同志!听到没有!”
“是!”众人轰然应答,士气高昂到了顶点。
走出草地的红军警卫团,就像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钢,虽然外表饱经风霜,但内里却更加坚韧、强大。他们不仅带来了一支经历过极限考验的战斗队伍,更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远超预期的“见面礼”——一个保持着高度战备状态、拥有相当弹药储备和技术修复能力的坚强集体。
林烽看着战士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身影,看着那些擦拭一新的武器和码放整齐的弹药,心中充满了感慨与自豪。他知道,长征最艰难的一段路已经走过,而他和他的战友们,用智慧、勇气和汗水,为这段传奇历程,交上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新的篇章,即将在陕北这片热土上展开。而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