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湾新厂址的建设如火如荼,黑石沟钨矿的开采也渐入佳境,一块块沉甸甸、闪烁着希望之光的“黑金”被矿工们从山体深处开采出来。然而,就在这欣欣向荣的背后,一股暗流开始涌动。日军显然察觉到了华北根据地军工生产的异常活跃,尤其是各类物资,特别是金属原料的流动,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
几天内,接连有几支从不同方向前往瓦窑堡的小型运输队遭到了不明武装的袭击或骚扰。虽然损失不大,但传递出的信号却极其危险——鬼子正在收紧封锁网,试图掐断根据地的“血管”!
这天傍晚,沈泉带着一支从黑石沟返回的运输队,风尘仆仆地赶到林烽办公室汇报,队伍里有两个民夫受了轻伤,几头驮运钨矿的骡马受惊跑散了。
“厂长,情况不妙!”沈泉脸色凝重,“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在老鸹岭一带遇到了冷枪!看手法和装备,不像是普通土匪,很可能是鬼子派出来的便衣队或者收买的武装特务!他们不打正面,专打冷枪骚扰,目的是迟滞和恐吓我们!幸亏我们警惕,没让他们靠近驮队,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几乎同时,负责红石崖铁矿运输的同志也带来了类似的消息,一支运输铁矿石的队伍在夜间行进时,遭到了小股敌人的尾随和袭扰,虽然被警卫战士击退,但运输效率大受影响,人心惶惶。
“他娘的!小鬼子这是属狗的,闻着味儿就来了!”牛大力气得一拳砸在墙上,“厂长,让俺带警卫排出去,沿着运输线扫荡一遍,把这些暗地里的老鼠揪出来干掉!”
林烽面色沉静,但眼神锐利如刀。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几条主要的原料运输线路缓缓移动。
“光靠被动防御和事后扫荡不行。”林烽沉声道,“鬼子化整为零,跟我们打游击,我们防不胜防。而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咱们的原料!王家湾建设需要大量的铁和钨,黑石沟的钨矿更是咱们105项目和新厂未来的命根子,运输线,绝不能断!”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沈泉和牛大力,果断下令:“我们必须改变策略,变被动为主动!组建专门的、强大的武装运输队!不仅要能运输,更要能战斗,能打破敌人的封锁和袭扰!”
“武装运输队?”牛大力眼睛一亮,“这个俺在行!厂长,你说怎么干?”
林烽详细阐述了他的构想:“这支队伍,规模暂定五十人。要挑选经验丰富、熟悉地形、敢于战斗的战士和可靠的民兵骨干组成。装备必须精良!我计划配给她们:81式-2型步枪二十支、37式冲锋枪二十支,形成远近搭配的火力!再加强两门轻型62毫米迫击炮,提供面杀伤和压制能力!最关键的是,配备三支81式狙击步枪,由最好的射手使用,专门对付敌人的冷枪手和指挥官!”
“好家伙!”沈泉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装备,比咱们很多主力步兵连都阔气了!赶上一个小型突击队了!”
“就是要这个效果!”林烽斩钉截铁,“我们要让鬼子知道,敢打我们原料的主意,就要崩掉他满嘴牙!这支队伍,不仅要护送,必要时,要能主动清剿沿途的威胁!运输时间,全部改为夜间,利用夜色掩护。路线,放弃部分大路,主要选择隐蔽的山路和小道,哪怕难走点,慢一点,但安全第一!”
“夜间走山路?”牛大力挠了挠头,“这难度可不小,对向导和战士们都是考验。”
“难度再大,也比被鬼子堵在半路上强!”林烽看向沈泉,“沈泉,你熟悉各路况和周边人情,这支武装运输队,由你来担任队长!牛大力,你从警卫排里挑选二十个最棒的老兵,特别是神枪手,加强给运输队!再从运输队和可靠民兵里挑选三十人,尽快完成编组和适应性训练!”
“是!保证完成任务!”沈泉和牛大力齐声领命,神情肃穆而又充满斗志。
命令一下,瓦窑堡兵工厂的军事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牛大力像挑选宝贝一样,从警卫排里选出了二十名战斗经验最丰富、枪法最准、山地行动能力最强的老兵,其中就包括三名团里都挂了号的狙击高手。沈泉则从原有的运输骨干和周边村庄动员的可靠民兵中,挑选了三十名身强力壮、胆大心细、熟悉当地山路的汉子。
苏婉打开仓库,将保养得锃光瓦亮的二十支81式-2型步枪、二十支37式冲锋枪、三支带着瞄准镜的81式狙击步枪,以及两门轻便的62毫米迫击炮和相应基数的弹药,郑重地交给了这支新生的队伍。
武装运输队在瓦窑堡后山一个隐蔽的山坳里进行了短暂的强化集训。白天练习山地行军、夜间辨识、装备操作和战术配合;晚上则进行实际的负重夜行演练,熟悉几条选定隐蔽路线的每一处沟坎、每一片树林。那三名狙击手更是成了宝贝疙瘩,被沈泉和牛大力重点关照,反复演练在不同地形和光线条件下的隐蔽、瞄准和快速射击。
几天后,武装运输队迎来了第一次实战任务——护送一批至关重要的黑石沟钨矿返回瓦窑堡。
入夜,月暗星稀。五十人的队伍悄无声息地集结在黑石沟矿点外。战士们两人一组,帮着矿工将沉重的钨矿石块装上骡马,用绳索捆扎结实。所有人都穿着深色衣服,枪械包裹起来防止反光碰撞,马蹄也用厚布包裹。沈泉和牛大力仔细检查了每一处细节。
“都听好了!”沈泉压低声音,做最后动员,“咱们这次走‘鬼见愁’小路,路难走,但最隐蔽!前后尖兵放出五百米,狙击手占据制高点交替掩护!遇到情况,不准慌,不准乱,听命令行动!出发!”
队伍像一条黑色的溪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浓重的夜色和莽莽山林之中。山路果然崎岖难行,很多时候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涧。战士们小心翼翼地牵引着驮马,互相照应,没有人抱怨。担任尖兵的战士如同灵猫,在前方探路,不时用手势传递安全信号。三名狙击手则利用地形,时而快速前出,时而占据有利位置,警惕地搜索着周围任何可疑的光亮和声响。
牛大力跟着队伍中间,虽然不用他亲自扛东西,但神经绷得比谁都紧,耳朵竖得像兔子,不时小声对旁边的沈泉嘀咕:“老沈,这静得有点瘆人啊……鬼子可别在前面给咱下了套……”
沈泉倒是比较镇定,低声道:“放心,这条路知道的人少,鬼子没那么快摸清楚。咱们的尖兵和狙击手不是吃素的。”
一夜有惊无险。天亮前,队伍安全抵达瓦窑堡,第一批五百多斤宝贵的钨矿顺利入库。
初战告捷,极大鼓舞了士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支武装运输队昼伏夜出,如同幽灵般穿梭在瓦窑堡与黑石沟、红石崖之间的隐秘路线上。他们严格执行林烽制定的策略,路线不固定,时间不固定,让企图伏击的敌人无从捉摸。
有一次,在运送铁矿石途中,尖兵果然发现了前方山路有疑似人工设置的绊索和伏击痕迹。沈泉立刻命令队伍停止前进,派出狙击手和侦察小组前出清场。狙击手在夜视镜(缴获的少量装备)的辅助下,精准地“点名”了藏在岩石后的两个敌人暗哨,迫击炮则对疑似伏击区域进行了两发威慑性射击。敌人见行动暴露,且对方火力凶猛,战术果断,只得仓促撤离。运输队有惊无险地绕道而行,确保了矿石安全。
整整一个月,武装运输队累计安全运输钨矿超过五千斤,铁矿更是不计其数,没有一次让敌人得逞,自身无一伤亡!
月底总结会上,沈泉和牛大力带着运输队的骨干,昂首挺胸地向林烽汇报战果。
“厂长,咱们这‘带刺的骡马队’,算是立住脚了!”牛大力咧着大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小鬼子现在摸不清咱们的路数,不敢轻易下手了!这一个月,顺溜!”
沈泉也补充道:“夜间行军和隐蔽路线虽然辛苦,但效果显着。战士们现在都练出来了,走夜路比白天还精神!”
林烽看着眼前这群虽然疲惫却眼神锐利、斗志昂扬的战士,欣慰地点点头:“干得漂亮!同志们,你们用行动证明了,在咱们的地盘上,鬼子休想掐断咱们的命脉!这支武装运输队,不仅要坚持下去,还要总结经验,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重要的物资运输线上!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勇于创新,鬼子的封锁,就是一张破网!”
原料运输线的安全畅通,如同给高速运转的瓦窑堡兵工厂和王家湾新厂建设注入了稳定的血液。那沉甸甸的钨矿和铁矿石,在这支钢铁驼队的护卫下,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支撑抗战的磅礴力量。这条在夜色和山峦中蜿蜒的“生命线”,已然成为日军无法逾越的钢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