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清晨,瓦窑堡笼罩在一层薄霜中。天还没大亮,重炮车间主任老周就搓着手、哈着白气闯进了林烽的办公室,激动得说话都带颤音:
厂长!成了!全都成了!
林烽正对着防空炮的设计图沉思,闻言猛地抬头:什么成了?
防空炮的所有部件!老周脸上泛着红光,炮管、炮架、转向机构,连唐工设计的那个带刻度的瞄准镜都完工了!现在就等组装!
林烽地站起来,图纸都顾不上收:走!去车间!
两人前脚刚踏进重炮组装车间,后脚王老铁就带着几个工人推着特制的小车进来了,车上稳稳当当地放着两根泛着蓝光的炮管。
让让!都让让!王老铁嗓门洪亮,宝贝疙瘩来了!
唐忠祥紧随其后,怀里抱着个木箱子,小心翼翼得像捧着刚出生的婴儿:瞄准镜在这里!我调试了三个晚上,保证分毫不差!
这时沈泉也闻讯赶来,一见这场面就乐了:好家伙!这是要搞大会战啊?
车间中央已经清理出一片空地,工人们很快把各个部件按照装配顺序摆放整齐。两根修长的37毫米炮管在晨曦中闪着冷峻的光芒,精密的炮架结构令人叹为观止,转向机构上的滚珠轴承亮晶晶的,还有那复杂的供弹系统、高低机、方向机...
林烽绕着这些部件走了一圈,激动地拍了拍老周的肩膀:周师傅,干得漂亮!这工艺,比图纸上画的还要精致!
老周憨厚地笑着,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厂长说过,咱们造的不仅是武器,更是艺术品。
开始组装!林烽一声令下,整个车间立刻忙碌起来。
老周亲自指挥:先装底座!对,把这个转盘对准了!
八个壮实的小伙子喊着号子,把沉重的底座吊装到位。王老铁在旁边盯着,不时提醒:慢点慢点!这底下有精密轴承,碰坏了老子跟你们没完!
底座安装完毕,接下来是炮架。工人们像绣花一样精细,每个螺栓都拧得恰到好处。
这个高低机要特别注意,唐忠祥推着眼镜,凑在安装工身边指点,角度偏差不能超过0.1度,否则会影响射击精度。
一个年轻工人吐吐舌头:唐工,0.1度?这比绣花还难啊!
难什么难!王老铁一巴掌拍在小伙子后脑勺上,咱们造炮的,就得有这个精细劲!
众人大笑声中,最关键的炮管开始吊装。车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见吊索的嘎吱声和工人们粗重的呼吸声。
两根炮管缓缓落下,精准地嵌入炮架。老周亲自上前检查对接情况,用手轻轻抚摸着炮管与炮架的接合处,眯着眼睛感受着缝隙。
左边再下来一毫米...好!停!老周的声音在寂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一声,炮管完全到位。工人们立即上前紧固螺栓。
瞄准镜!老周喊道。
唐忠祥赶紧打开木箱,取出那个精心制作的瞄准镜。镜片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刻度盘上的数字清晰可见。
让我来!唐忠祥亲自上阵,小心翼翼地把瞄准镜安装在指定位置,然后拿出水平仪反复校准。
供弹系统是最复杂的一环。双联装的设计要求供弹顺畅,不能有任何卡滞。
试一下供弹!老周下令。
一个工人摇动供弹手柄,炮弹模拟件在供弹槽中顺畅滑动,发出清脆的声。
成了!不知谁先喊了一声,车间里顿时爆发出欢呼声。
但林烽却摆摆手:别高兴太早,还得试射!
正午时分,兵工厂后山的试射场上,新组装的双联防空炮威武地矗立在空地上。修长的炮管直指苍穹,精密的转向机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听说要试射新炮,兵工厂的工人们都跑来围观,把试射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沈泉带着他的炮兵营也来了:厂长,让我们来吧!正好试试手!
林烽却笑道:今天这第一炮,得让咱们的功臣来。周师傅,您来打这第一发!
老周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在工友们的鼓励下走到炮位前。
装填训练弹!老周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两名装填手熟练地将训练弹装入炮膛。这种训练弹装药量少,主要测试机构运作。
目标正前方山体,距离一千五百米!观测手报告。
老周调整瞄准镜,双手握住击发装置:预备...放!
一声巨响,炮身微微一震,炮弹呼啸而出。远处山体上腾起一团烟尘。
命中目标!观测手兴奋地报告。
围观的工人们欢呼雀跃。王老铁更是激动地抱住老周:老周!咱们成功了!
但林烽依然保持着冷静:这才刚刚开始。试射实弹,测试连发功能!
这一次,换上了正规的炮兵班。五名炮手各就各位,动作干净利落。
装填实弹!
目标,空中靶标!林烽指着远处用气球吊起的靶标。
炮长迅速转动方向机和高低机,炮口随着他的操作灵活转动。
轰!轰!两发炮弹几乎同时出膛,在空中划出两道优美的弧线。
砰砰!远处的两个靶标应声粉碎。
全场沸腾。
接下来测试连发功能。供弹手不断供弹,炮声连绵不绝,在空中织成一道火力网。
一分钟二百四十发!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负责计时的唐忠祥兴奋地推着眼镜。
就在大家以为大功告成时,意外发生了。在进行持续射击测试时,供弹系统突然卡壳了!
怎么回事?林烽快步上前。
炮手着急地报告:厂长,卡弹了!
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老周和王老铁立即上前检查,工人们也都围了上来。
让开让开!别都挤在这儿!王老铁一边拆卸供弹装置一边吼着。
经过检查,发现问题出在供弹弹簧上。连续射击后弹簧过热,导致弹力不足。
这...老周急得满头大汗,怎么会这样?
王老铁更是懊恼:他娘的!老子亲自打的弹簧,怎么会出这种问题!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林烽。
林烽却笑了:这不是很好吗?现在发现问题,总比上前线再发现强。
他拍拍老周和王老铁的肩膀:别灰心,解决问题就是。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兵工厂都投入到供弹系统的改进中。王老铁重新设计了弹簧材料,老周改进了供弹槽的结构,唐忠祥计算了最优的供弹节奏。
第三天下午,改进后的供弹系统重新安装完毕。
这次一定行!王老铁信心满满。
试射再次开始。炮弹如流水般顺畅供给,连续射击五分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成功了!这一次,连林烽都忍不住激动地挥拳。
接下来的测试一切顺利。高低射界从负5度到正85度灵活自如,方向射界360度无死角,最大射高达到了四千二百米,超出设计指标。
太好了!沈泉看着性能数据,眼睛发亮,厂长,把这炮配给我们吧!保证让鬼子的飞机有来无回!
林烽笑道:急什么?这第一门炮,是要送到太岳军区去的。陈司令员可一直盼着呢!
三天后,首批五门防空炮组装调试完毕,即将运往前线。
装车那天,兵工厂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林烽亲自为第一门炮系上红绸,工人们围着这些亲生儿女依依不舍。
老周抚摸着炮身,像在跟自己的孩子告别:上前线要争气啊!
王老铁大声对负责押运的战士们说:告诉前线的同志们,这炮要是出了毛病,随时送回来,老子包修包换!
在工人们的目送下,装载着防空炮的卡车缓缓驶出兵工厂,向着前线进发。
望着远去的车队,林烽对身边的干部们说:同志们,我们的防空炮诞生了!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建立专门的防空炮生产线,月产要达到三十门!
保证完成任务!众人异口同声。
夜幕降临,兵工厂的车间里依然灯火通明。在新的防空炮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为第二批防空炮忙碌着。
林烽站在车间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叮当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有了这些防空炮,八路军的天空,将不再任人宰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