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太行山,春雨绵绵。瓦窑堡兵工厂的试炮场上,新搭建的防雨棚下,改良后的57mm反坦克炮正在进行新一轮测试。雨水敲打着棚顶,却丝毫浇不灭现场众人心头的热情。
老周,你这防雨棚搭得可真及时!王老铁拍打着身上的水珠,咧嘴笑道,要不咱们今天就得在雨里泡着了。
老周叼着烟袋,眯眼望着棚外的雨幕:这春雨贵如油啊!正好试试咱们这改良后的驻锄在泥地里的表现。
唐忠祥正在仔细检查测试仪器,闻言抬头道:根据土壤力学原理,雨水会使土壤含水量增加,承载力下降。今天的测试条件比上次更苛刻,正好可以检验改良效果。
林烽从火炮旁站起身,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同志们,开始准备吧。今天我们要进行十发连续射击测试,检验驻锄的持久稳定性。
场地已经特意选在了一处土质松软的区域,连续几天的雨水让这里变成了泥泞地。工人们在驻锄下方安装好了新加工的钢板垫脚,每块垫脚都用特制的卡扣与驻锄牢固连接。
报告厂长,测试准备完毕!装填手大声报告。
林烽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老周身上:老周,这次你来担任炮手。你对接下来的改进最有发言权。
老周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放下烟袋:好!让我也过过炮手瘾!
第一发试射开始。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炮口喷出炽热的火焰,在雨幕中格外醒目。所有人立即围到火炮旁观察效果。
后移两厘米!测量员大声报出数据。
王老铁第一个叫好,比上次强多了!
唐忠祥蹲在驻锄旁仔细观察:钢板垫脚下沉一厘米,效果显着。
老周从炮手位置站起来,拍着炮架说:感觉比上次稳当多了!后坐力均匀多了!
连续射击到第五发时,细心的唐忠祥发现了新问题:大家注意,驻锄与炮架的连接处出现轻微变形。
林烽立即叫停测试,众人围拢过来。果然,在左侧驻锄与炮架的焊接处,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纹。
这是应力集中导致的。唐忠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着,钢板垫脚解决了地面承压问题,但后坐力都传递到了这个连接点。
王老铁急得直搓手:这可咋整?总不能因噎废食啊!
林烽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记得咱们小时候玩的纸风筝吗?为什么要用十字骨架?
老周若有所悟:为了增加强度?
林烽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画起来,我们在驻锄和炮架之间加装三角支撑筋,把后坐力分散到更大面积上!
唐忠祥立即明白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厂长,这个想法太妙了!
老铁,立即加工四根特种钢三角支撑筋!林烽下令,要快!今天必须完成测试!
王老铁二话不说,带着人冲向车间。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裳,但他浑然不觉。
等待的时间里,林烽组织大家对其他部位进行详细检查。老周担忧地说:厂长,这加装支撑筋会不会增加太多重量?
不会。林烽自信地说,我用计算尺算过,每根支撑筋只需要三公斤特种钢,总增重不到炮重的百分之一。
唐忠祥在一旁验算着数据,连连点头:完全在允许范围内。
一个半小时后,王老铁带着人抬着新加工的支撑筋跑了回来。这些支撑筋呈直角三角形,边缘打磨得十分光滑,安装孔位精准无比。
厂长,您验收!王老铁抹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气喘吁吁地说。
林烽仔细检查后满意地点头:老铁,你们的手艺是越来越精湛了!
安装过程很顺利,四根支撑筋分别焊接在驻锄与炮架的连接处,形成一个牢固的三角支撑结构。
继续测试!林烽下令。
第六发炮弹装填完毕。老周深吸一口气,稳稳地拉动击发绳。
炮声过后,测量员惊喜地报告:后移仅一厘米!支撑结构完好!
接下来的四发炮弹连续射击,火炮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第十发射击后,测量数据显示:驻锄总共下陷仅三厘米,炮身整体位移可以忽略不计!
成功了!完全成功了!老周从炮手位置跳起来,激动得差点摔倒。
王老铁抚摸着支撑筋,感慨道:这小玩意儿可真管用!比我想象的还要结实!
唐忠祥认真记录着数据:改良后的炮架抗后坐力能力提升百分之二十五,完全超出预期。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工人们相互拥抱,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
沈泉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手里还提着个水壶:来来来,我以水代酒,敬各位功臣!
林烽接过水壶喝了一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同志们,今天我们不仅解决了驻锄下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持续改进的道路。
老周重新点燃烟袋,吐着烟圈说:厂长,我现在算是明白了,这造炮就跟看病一样,要治标更要治本。
说得好!林烽赞许地点头,钢板垫脚是治标,三角支撑是治本。两者结合,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测试结束后,众人转移到会议室进行总结。唐忠祥在黑板上写满了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
根据今天的测试结果,我建议立即启动量产。唐忠祥推推眼镜,所有技术问题都已经解决,生产工艺也成熟了。
王老铁立即表态:特种钢供应充足,月产十门完全没问题!
老周盘算着:总装车间现在熟练工人多了,装配速度能提高百分之三十。
林烽听完大家的汇报,站起身正色道:好!现在我宣布:瓦窑堡-1型57mm反坦克炮,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月产目标十门!
会议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但林烽很快让大家安静下来:不过,量产过程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他走到黑板前,写下三个要点:第一,质量控制。每门炮都要经过严格测试,绝不能把不合格产品送到前线。
第二,生产工艺标准化。老唐,你负责编制详细的生产工艺手册。
第三,人员培训。要确保每个工人都熟练掌握新工艺。
任务分配完毕,整个兵工厂立即行动起来。
第二天开始,各车间都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王老铁的炼钢车间里,新一批铬镍合金钢正在冶炼;老周的总装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安装着三角支撑筋;唐忠祥则带着技术团队,在各个车间巡回指导。
量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有一次,一批钢板垫脚的卡扣尺寸出现偏差,导致安装困难。林烽得知后立即叫停生产,组织技术人员连夜改进工艺。
质量就是生命!林烽在质量会议上严肃地说,我们造的每一门炮,都关系到前线战士的生命。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老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咱们可以在每个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检查点,实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
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很快,各车间都挂起了质量第一的标语,工人们也自觉地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十天后的傍晚,第一批量产的三门反坦克炮整齐地排列在出厂区。夕阳的余晖洒在炮身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真漂亮啊!王老铁抚摸着炮管,像在抚摸自己的孩子,这可比咱们那第一门样炮精致多了。
老周得意地说:那当然!熟能生巧嘛!现在装一门炮比原来快了半天。
唐忠祥拿着检测报告走来:各项指标全部达标,甚至比样炮还要好。
这时,沈泉兴冲冲地跑来:厂长!好消息!总部来电,第一批接收火炮的炮兵部队明天就到!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激动不已。王老铁立即说:我今晚就带人再做一次全面检查,保证万无一失!
老周也表态:我再带人把火炮擦拭一遍,要让咱们的炮以最好的状态上前线!
夜幕降临,兵工厂里依然灯火通明。林烽巡视各个车间,看到的是一张张认真专注的面孔。在出厂区,王老铁正带着工人用棉纱仔细擦拭炮身;老周在检查每一个螺栓的紧固情况;唐忠祥则在核对最后的技术文件。
同志们,辛苦了。林烽感动地说。
王老铁抬起头,憨厚地笑道:厂长,这有啥辛苦的?想到明天这些炮就要上前线打鬼子,我浑身都是劲!
老周接话道:是啊!咱们造的不仅是武器,更是希望!
第二天清晨,一支炮兵部队准时抵达。带队的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炮兵团长,当他看到整齐排列的三门反坦克炮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握着林烽的手不停摇晃,有了这些家伙,我们再也不怕鬼子的铁王八了!
在简短的交接仪式后,炮兵们开始装车。看着一门门火炮被小心翼翼地抬上马车,兵工厂的工人们都红了眼眶。
一定要多打鬼子啊!王老铁对着远去的车队大喊。
老周抹着眼角:这些炮就像咱们的孩子,现在要出远门了。
林烽站在众人前面,望着逐渐远去的车队,心中充满自豪。他知道,这些凝聚了全厂心血的武器,很快就会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同志们,他转身面对工人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但新的任务又来了。总部要求我们继续保持月产十门的速度。大家有没有信心?
响亮的回答在山谷间回荡。
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也洒在车间里正在加工的新一批炮架上。瓦窑堡兵工厂的反坦克炮量产之路,才刚刚开始。而前线的捷报,似乎已经可以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