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天空显得愈发高远湛蓝,阳光也不再如盛夏那般炽烈灼人,变得温和透亮,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林家沟子仿佛被注入了双倍的活力,以村中那条刚刚铺好碎石基层、尚未铺设沥青的主路为界,形成了截然不同却又和谐共存的两片繁忙景象。
路的一侧,是日益扩大的新民居区域。A区的十二户已然入住,窗明几净,炊烟袅袅,崭新的红砖墙在秋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紧邻的b区地块上,景象已与月前大不相同。地基沟槽纵横交错,灰土夯实的地基平整坚实,大量的红砖、砂石、水泥被有条不紊地运输到各户宅基地指定位置。砌墙的工匠们明显熟练了许多,砖刀敲击砖块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一堵堵横平竖直的墙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攀升。王经理穿梭其间,嗓门洪亮地指挥协调,比起最初的手忙脚乱,如今显得游刃有余了许多。空气中弥漫着水泥砂浆和新鲜泥土混合的特有气息。
而路的另一侧,原本是大片的闲置荒地、零散的老旧仓房和几处早已无人居住的破败院落。如今,这里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这里,便是林家沟子未来“经营区”的起点,规划中的商业与服务核心区域。
这里的动静,甚至比民居工地更大,更显得“兴师动众”。
好几台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巨大的钢铁臂膀挥舞着,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它们需要将起伏的地面推平,填平沟坎,为后续的统一建设打下基础。重型卡车轮番进出,运走挖出的废土,又拉来回填需要的砂石土方。尘土飞扬间,一片远比任何单户宅基地都要广阔得多的平整土地正在缓缓呈现其轮廓。
林羽的身影,如今也更多地出现在这一侧。他站在一块略高的土坡上,身边站着施工方的技术负责人和村里指派的协调人(一位比较有威望、也略懂些建筑的村民代表)。几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更大的总体规划图,上面标注着未来这里的布局:特色农产品市集、民宿客栈区、农家乐餐饮区、小型文化广场、公共停车场以及预留的发展用地。
“这一片,规划是未来的民宿区,”技术负责人指着图纸上一块区域,又对比着现场,“土方平整完后,地下管网要先行。给水、排水、污水、电力、通讯,甚至还要预留可能的燃气管道,所有的管沟要一次开挖,统一预埋,不能再像老村那样东拉西扯,天天挖沟。”
林羽点头:“没错,基础必须打好,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容需求。管径、容量都要留有余量。污水处理尤其重要,绝对不能污染了村里的河沟和地下水。处理站的位置定下来了吗?”
“定了,初步勘察选在了西南角那个低洼处,远离居住区和未来的水源地,这是初步的设计方案。”负责人又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
林羽接过来仔细看着,上面是小型生态污水处理站的示意图和简要说明。“嗯,采用生物处理加人工湿地的方式,这个思路对,符合咱们生态乡村的定位。方案再细化一下,尤其是后期维护的成本和责任人要明确。”
另一边,传来更大的嘈杂声。那是工人们在拆除那些早已被评定为危房的旧仓房和破败院落。椽子、瓦片被小心地拆卸下来,可能还有利用价值的旧木料、老砖会被单独堆放,林羽特意交代过,这些带有岁月痕迹的老材料,或许在未来景观打造中能派上用场,增添一丝乡土韵味。而彻底无用的碎砖烂瓦则被装车清运走。
村里不少老人也爱背着手过来看热闹,看着那些熟悉的老旧建筑被推倒,眼神里有些许复杂,但更多的是好奇和期待。
“这地方,以前是老磨坊吧?塌了快十年了,终于要清理了。” “听说这儿以后要盖个大院子,让城里人来住,吃咱们的农家饭?” “羽娃子说了,叫‘民宿’,啥意思?就是比招待所高级点的客店?” “还得盖市场呢!到时候咱家多的鸡蛋、菜啊,都能拿去卖钱!” “想的倒是美,就咱这穷沟沟,真能有人来?”
议论声中,有期盼,有怀疑,但更多的是对眼前这实实在在动起来的工程的关注。
林羽不时也会走过去,和看热闹的老人们聊几句,听听他们的想法,简单解释一下这里的规划。
“三爷爷,您看,这片平出来,以后就是小广场,边上种上树,摆上石凳石桌,您们老人家以后就能在这儿下棋晒太阳,不用挤在谁家墙根底下了。” “哎呦,那敢情好!羽娃子,这得花多少钱啊?” “一步步来,三爷爷,咱们自己先建设,以后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商业区的建设,相比民居,涉及到的协调工作更多、更复杂。土地权属的细微调整(虽然大部分是集体用地,但也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大型机械的进场路线规划(不能压坏新修的路基)、施工期间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噪音、尘土、临时交通管制)……每一件都是琐碎却必须处理妥当的事情。
林羽几乎成了“灭火队长”和“总协调人”。他需要耐心倾听村民的抱怨(比如卡车经过时扬尘太大),及时与施工方沟通调整方案(比如增加洒水降尘频次);需要反复确认规划细节,确保商业区的功能布局既符合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又能切实给村民带来收益。
他的手机依然会响,欧阳倩或司徒安琪会定期汇报集团运营的“大事”,但相比林家沟子这边一砖一瓦的具体,那些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和远方的战略,似乎都隔了一层。他简单给予方向性指示后,心思又很快拉回到脚下的土地和轰鸣的机器声中。
夕阳西下,忙碌的工地上逐渐收工。机械熄火,尘土慢慢沉降下来。新平整的土地在暮色中显出一种粗犷而原始的美感,与对面已然升起温暖灯火、飘出饭菜香气的新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边是安身立命的家,一边是未来发展的希望。 夯声两处,皆是未来。
林羽站在分界线上,看着这两片同样充满生机的工地,心中充满了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进度依旧不快,商业区更是刚刚起步,连雏形都还算不上。但他知道,就像那些正在一寸寸砌起的墙一样,只要方向对了,基础牢了,一步一步走下去,总会到达想要的远方。他不需要太快,他只需要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