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哇,天呐,他们居然这么喜欢我。” 汤米?科斯基宁一边说,一边接过粉丝递来的各种待签名物品 —— 大多是帽子,偶尔有赛事手册,有时还会遇到赛车模型。
汤米算是位颇受欢迎的车手:所有人都能看出,这个年轻小伙子潜力十足,而他父亲曾是冠军车手的身份,无疑也为他加分不少。
只不过,他的光芒常常被我掩盖。
说到底,和法拉利、迈凯伦 - 梅赛德斯或是宝马这类车队相比,威廉姆斯实在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 尤其是这次我们身处德国,宝马的主场优势更是明显。
所以,当一支车队里出现了几十年来首位东方大国车手,且这位车手在现有条件下,在一级方程式赛事中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时,大部分关注自然会集中到我身上。
我始终不太清楚该如何应对这种关注。
毕竟,我天生性格内向,赛车水平也稳居中游,说实话最近甚至还有些下滑,所以面对自己 “受欢迎” 这件事,我总是手足无措。
曾有人过来让我在法拉利帽子上签名 —— 那东西和我、和我的车队毫无关系,只因为他们既支持法拉利车队,也支持我。
或许是因为大家等了太久,终于看到中国车手出现而感到欣慰;又或许是把我当成了某种 “新鲜事物”,我也说不准。
对于那些少数毕生追随威廉姆斯的死忠粉(我自己也是车队粉丝,真心希望它能重现传奇)来说,汤米?科斯基宁其实更符合他们心中 “车队代表” 的形象。
他是冠军之子,2006 年就加入了车队,而且无论怎么说,他都不是靠赞助上位的付费车手。
只不过在大多数地方,这些似乎都没什么用 —— 但在这里,他确实很受欢迎。
我猜,这更多是因为他母亲是德国人,而且他就出生在德国。
“或许这周末你该换个国籍,当回德国人得了。” 我跟队友开玩笑,话音刚落,面前就有几位粉丝为这个提议欢呼起来。
与此同时,有位粉丝拿着一张赛事海报四处走动,想让尽可能多的车手签名。
我在海报角落找了块空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我得说,如今德国站的粉丝数量,远不及 21 世纪初威廉?齐格勒和法拉利巅峰时期的规模 —— 那时德国车迷能把霍根海姆和纽博格林两条赛道都挤满,只为支持他们的英雄。
其实在齐格勒退役前,这种狂热的支持就已经开始消退;2006 年他正式退役后,2007 年德国甚至只举办了一场大奖赛。
那场比赛是 2007 年欧洲大奖赛,也是我在一级方程式赛事中最后一次登上领奖台的地方。当时因为两条赛道的合同纠纷,那场比赛没能使用 “德国大奖赛” 的名称。
但今年,我们回到了霍根海姆,赛事也终于重新冠名为 “德国大奖赛”。
在可预见的未来,两条赛道仍会交替举办赛事;不过如今欧洲大奖赛改在瓦伦西亚街道赛道举行,且日期定在 8 月,所以霍根海姆未来恐怕得和其他赛道共享 “德国大奖赛” 的名号了。
当然,要是马克西米利安?雷纳能重新点燃德国车迷的热情,或许我们能重现上世纪 90 年代卢森堡大奖赛的盛况。
我一直觉得,那些以邻国命名的赛事很有意思 —— 毕竟它们本国已经举办过大奖赛了,比如刚才提到的卢森堡大奖赛,还有在伊莫拉赛道长期举办的圣马力诺大奖赛。
1982 年在第戎还举办过瑞士大奖赛,这事尤其离谱:要知道,自 1955 年勒芒惨剧后,瑞士就颁布了职业赛车禁令,而且这一禁令至今仍未解除。
再举几个例子: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在日本举办过太平洋大奖赛;美国曾有多场以城市命名的赛事,比如底特律大奖赛和达拉斯大奖赛 ——1984 年这两场比赛甚至是背靠背举办的,可那一年偏偏没有 “美国大奖赛”;还有一场以赌场命名的凯撒宫大奖赛。
抛开这些一级方程式趣闻不谈,德国的车迷群体向来自豪且热情,即便他们如今无法再支持两场本土赛事。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承办两场大奖赛,就算粉丝再狂热也不行。
要知道,芬兰已经培养出三位世界冠军了,却从未举办过一场大奖赛,更别说两场了。
“那到了摩纳哥,你就能当摩纳哥人了。” 汤米反过来调侃我。
“你也一样啊。” 我笑着回应,同时接过一位粉丝递来的、几年前的宝马 - 威廉姆斯联名帽子,签下名字。
我觉得,也不能指望粉丝每年都买新签名物;但涉及到引擎制造商这种关键合作方 —— 要知道宝马现在已经脱离威廉姆斯,自己组建车队了 —— 或许这类旧签名物还是该避免签名。
当然,我对签名粉丝的物品没什么意见,可我清楚,公关团队大概有过相关提示:理论上,我们不该在印有前合作伙伴标识的物品上签名。就像不能指望粉丝每年买新签名物一样,也得理解车队总想推销最新、最贵的产品,哪怕粉丝还在使用旧的。
公平地说,我也看到不少人拿着今年的新款物品,很可能是特意在现场买的,就为了让车手签名。
不过我没多问,只是尽量给更多人签名,希望这些签名能送到真正想要的人手里,而不是被拿去在网上倒卖。
就这样,在霍根海姆赛道 race weekend(赛事周末)刚刚拉开帷幕时,我们两位一级方程式车手一边互相调侃,一边忙着满足前来支持我们的粉丝。
“你能也签一下这个吗?” 一位粉丝问道 —— 我刚给她签完一张赛季初新车发布的照片。
我本想直接接过签名,可看清物品后却愣住了。
“你为什么要我在哈里森的照片上签名?” 我疑惑地问。
“哎呀,你懂的……” 他支支吾吾地说。
“我懂什么?” 我是真没明白他的意思。要是照片上是我的队友,或是我的竞争对手,我或许还能理解;可安东尼?哈里森呢?
我在赛道上几乎没和他有过交集,场外公开场合的互动也很少。虽说最近我们在场外有过几次愉快的交流,但那些基本都是私人场合的事。
“张骋!快过来!该走了!” 汤米从身后喊我,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们得离开粉丝区,去维修区参加赛前简报。
于是我只好跟粉丝道别,没在安东尼的照片上签名就离开了,但心里一直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是照片上是个和我毫无关系的车手,或许还说得通;可安东尼是我视作朋友的人,而且我们的友谊大多发生在私人场合,这么看来,这事总觉得有些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