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辰时。
深秋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会稽山脉南麓,朱明军大营已是人喧马嘶。随着埋锅造饭的烟火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钢铁般的肃杀。中军处,数面巨大的战鼓被力士缓缓擂响。
“咚——!咚——!咚——!”
沉重而富有节奏的鼓声如同唤醒大地的惊雷,一声接一声,穿透薄雾,清晰地传遍整个军营,也隐隐传向了北方山越联军的营寨。
早已准备就绪的各部将士,闻鼓而动!
营门大开,首先涌出的便是以张飞为首的三千精锐骑兵!战马喷着灼热的鼻息,铁蹄踏在略显坚硬的土地上,发出沉闷而整齐的隆隆声响,如同蓄势待发的洪流。张飞一马当先,手持丈八蛇矛,黑甲黑袍,如同来自九幽的煞神,环眼圆睁,死死盯着北方敌营的方向。其身后,赵云白袍银枪,李进黑甲长刀,两人并辔而立,气度沉凝。再后方,魏延、乐进、张辽三将亦是目光锐利,跃跃欲试。三千骑兵,按照昨日议定的三重锋矢阵型悄然排列,虽未全速冲锋,但那压抑不住的杀气已冲天而起,令观者心寒。
高顺的陷阵营、典韦的黄巾力士部、李傕郭汜的西凉步卒、杨奉韩暹张燕等人的黄巾大队……各支步兵序列也依次开出营寨,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于骑兵后方及两翼展开阵型,刀枪如林,旌旗蔽日,一股磅礴的军威如同实质般向北方压迫而去。
朱明与波才、周瑜、徐庶、郭嘉等核心谋士,以及受邀观战的陆康及其麾下将领、五百亲卫,一同登上了预设的高台。从此处俯瞰,整个战场态势一目了然。
陆康带来的五百庐江亲卫,都是经历过战阵的精锐,此刻见到下方如此恢弘肃杀的军容,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凛冽战意,一个个不由得热血沸腾,呼吸都急促了几分,眼神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光芒。他们紧握着手中的兵器,不时看向自家太守和将领,显然极度渴望能加入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大战。
一名年轻气盛的亲卫队率忍不住向陆康请战:“府君!朱侯爷军威如此之盛,末将等愿率弟兄们下山,助侯爷一臂之力!”
陆康闻言,看向朱明,眼神中带着询问。
朱明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语气从容而自信:“诸位壮士有心了,朱明在此谢过。不过,杀鸡焉用牛刀?诸位远来是客,且先安心观摩。待我骑兵撕开敌阵,搅乱其部署后,若诸位还有雅兴,可自行寻觅一处边缘战场,小试牛刀,活动活动筋骨。待到敌军彻底崩溃,四处逃窜之时,还需仰仗诸位协助,抓捕那些溃散的俘虏。届时,少不了诸位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这话既给了对方面子,又明确了安排——先看,再找软柿子捏,最后抓俘虏。既满足了对方参战的愿望,又避免了他们贸然加入主攻序列可能带来的指挥混乱。
陆康闻言,也觉得朱明安排妥当,点头对麾下道:“便依朱侯爷所言,尔等稍安勿躁,仔细观摩学习!”
就在这时,对面山越大营也响起了嘈杂的号角和呼喊声,显然朱明军如此大的动静,已经惊动了他们。无数山越部众从营寨中涌出,在黑压压的山坡上仓促列阵,试图抵挡。人数虽依旧众多,但那阵型在朱明军严整的阵列对比下,显得松散而混乱。
波才立于朱明身侧,眯眼观察着敌军的调动,见其主力似乎正试图向中央集结,以应对正面冲击。他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对朱明点了点头。
朱明会意,深吸一口气,眼中厉色一闪,猛地挥手下令:
“传令!骑兵——突击!”
“呜——呜——呜——!”
代表着全军进攻的号角声,以一种更加凄厉、穿透力更强的音调,骤然响起,彻底压过了战鼓之声!
高台之下,早已蓄势待发的张飞闻听号角,猛地发出一声震动四野的咆哮:
“儿郎们!随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