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招风。陈山河的生意做得红火,名声越来越响,自然也引来了一些不一样的目光。
这天傍晚,老支书背着手,踱进了服务队的院子。他没像往常那样直接去看木匠活或者铁匠铺,而是径直走到正在收拾工具的陈山河面前,脸色有些严肃。
“山河,忙完了?跟你说点事。”老支书掏出烟袋锅,慢悠悠地装上烟丝。
陈山河心里咯噔一下,放下工具,搬了个小板凳给老支书:“老支书,您坐。有啥事您说。”
老支书点上烟,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看着陈山河:“山河啊,你这摊子,是越铺越大了。木匠活干得好,家具也打出了名堂,这是好事,说明你有本事。”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可最近,屯子里有些闲话,传到我耳朵里了。有人说,你倒腾山货,往南边跑,赚了大钱,这钱……来路正不正啊?”
陈山河心里一紧,知道该来的总会来。他定了定神,没有否认,也没有慌张,语气诚恳地说:“老支书,不瞒您说,山货这事,我确实在做。但绝不是投机倒把。”
他详细解释道:“土产公司的货积压着,也是浪费。我帮他们盘活资金,自己挣点辛苦钱。收购的,都是乡亲们采的山货,给他们增加点收入。运到南边,也是正规的批发市场,有合同,有手续。每一分钱,都是明明白白挣的,绝没有干违法乱纪的事!”
老支书听着,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没说话。
陈山河继续道:“老支书,您看着我长大的。我以前是浑,不懂事。但现在,我一门心思就想把日子过好,把服务队搞好,给咱屯子里带个好头。现在政策好了,允许咱们农民搞活经济,我这也是响应号召啊!要是偷偷摸摸干坏事,我敢把摊子铺这么大吗?早就躲起来了!”
这话说得在情在理。老支书脸上的严肃缓和了一些。他磕了磕烟灰,叹了口气:“山河,我不是不相信你。你这孩子,浪子回头,有出息,我心里是高兴的。可这年头,有些事,说不清楚。你赚钱多,眼红的人就多,闲言碎语少不了。我是怕你年轻气盛,步子迈得太快,栽跟头啊!”
这话语重心长,透着长辈的关切。陈山河心里一暖,连忙说:“老支书,您放心!您的提醒,我记在心里。我做事有分寸,该办的手续一样不少,该交的税一分不差。赚钱是赚钱,但绝不干昧良心的事,也绝不碰政策红线!”
他看着老支书,眼神清澈而坚定:“我陈山河能有今天,离不开屯子里老少爷们的帮衬,更离不开您和公社的支持。我要是真干了啥出格的事,不用别人说,我自己都没脸在双河堡子待下去!”
老支书盯着陈山河看了半晌,见他目光坦然,言语恳切,终于点了点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行,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小子,脑子活,是块干事的料。但记住,钱要挣,路要走得正,走得稳。有啥难处,或者听到啥风声不对,随时来找我。”
“哎!谢谢老支书!”陈山河连忙道谢,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送走老支书,陈山河站在院子里,看着西边绚烂的晚霞,心情有些复杂。老支书的担忧,给他敲响了警钟。财富的积累,必然会伴随风险和质疑。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平衡好“快”与“稳”,是他必须面对的课题。
他回到屋里,李杏枝正忐忑不安地等着他。刚才老支书来,她也听到了动静。
“山河哥,没事吧?”她小声问。
“没事。”陈山河笑了笑,安抚地拍拍她的手,“老支书是关心咱们。放心吧,咱们行的正,坐得直,不怕。”
话虽这么说,陈山河心里却更加警醒。他知道,接下来的路,需要更加谨慎,更加注重“名正言顺”。也许,是时候考虑给服务队一个更正式、更合规的“名分”了。
逆袭的路上,不仅要能赚钱,更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赢得更广泛的支持和理解。老支书的这次谈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风光背后潜藏的暗流,也提醒他,真正的成功,需要根基牢固,经得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