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根入股的消息,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北匠工坊”,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洋洋的,干劲更足了。工坊的生产和管理,在石根更加投入的操持下,运转得更加顺畅高效。
就在这平稳向上的日子里,一封来自遥远德国的航空信,再次打破了工坊的宁静。
这天下午,邮递员老王又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自行车,兴冲冲地驶进院子,手里高高举着一个牛皮纸大信封,上面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异国邮票。
“山河!德国来的信!洋码子!还厚着呢!”老王的声音里透着兴奋,仿佛这荣耀也有他一份。
陈山河正在和石根商量新一批“匠心”系列家具的用料问题,闻声立刻迎了出来。接过那沉甸甸的信封,他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德国?是博览会那边有消息了?
他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滑出几张彩色照片和一叠打印的文件,还有一封手写的信件。照片上,是“明韵”翘头案和圈椅,被摆放在一个极具现代感的展厅中央,周围簇拥着不同肤色的观众,他们或俯身细看,或低声交谈,脸上无不带着惊叹和赞赏的神情。其中一张特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外国老者,正戴着白手套,轻轻抚摸圈椅的扶手,眼神专注而沉醉。
文件是德文和英文对照的,陈山河看不懂,但上面清晰的“北匠工坊”拼音和“ming Yun”字样,以及醒目的奖杯图案,让他心跳加速。他赶紧展开那封手写的信,是周厅长的笔迹,字里行间充满了激动:
“山河同志并‘北匠工坊’全体职工:万里传书,喜报佳音!‘明韵’套家具在德国国际手工艺博览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以其无与伦比的工艺水准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征服了所有评委和观众,一举夺得最高奖项‘国际工艺金奖’!这是我国传统工艺作品在该博览会历史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为国争光,彪炳史册!随信寄去获奖证书照片及部分国外媒体报导复印件。德方主办机构及多家国际收藏机构,对‘明韵’表现出浓厚兴趣,已有初步接洽意向。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国际工艺金奖!最高荣誉!
陈山河的手微微颤抖,反复看了几遍,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狂喜,将信和照片递给早已围拢过来的石根、李杏枝等人。
“我的老天爷!金奖!国际金奖!”石根看清内容后,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一把抱住身边的赵小满,用力拍着他的背。
“真的?俺们……俺们得世界大奖了?”李杏枝拿着照片,手抖得厉害,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王老蔫凑过来,眯着眼看那奖杯图片,咧着嘴笑:“啧啧,这洋奖杯,亮堂!咱这土作坊,可真出息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工坊。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涌了过来,争相传阅着信件和照片。欢呼声、掌声、惊叹声响成一片,比过年还热闹!
“快!快去请郑师傅!”陈山河猛然想起,对石根喊道。
石根飞奔而去,不一会儿,扶着闻讯赶来的郑怀古快步走来。老爷子显然已经听说了,脚步有些急促,脸上带着罕见的潮红。
陈山河将信件和照片郑重地递到郑怀古手中。老爷子戴上老花镜,凑到光亮处,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手指轻轻抚摸着照片上那熟悉的翘头案和圈椅,久久不语。
工坊里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这位工坊的“定海神针”。
良久,郑怀古缓缓摘下眼镜,用粗糙的手背,用力擦了擦眼角。他抬起头,环视着周围一张张激动而年轻的脸庞,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
“值了……这辈子,值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陈山河身上,又扫过石根、李杏枝等人,语气变得深沉:“咱们的手艺……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孬!走到天边,也站得住!”
这话,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每个人的全身。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在胸中激荡。
陈山河趁热打铁,站到一块木料上,高声对大家说:“同志们!郑师傅说得对!咱们‘北匠’的东西,靠的是真材实料,靠的是手上功夫!这个金奖,是全世界对咱们中国工匠的认可!是对咱们每一个人付出的肯定!”
他挥舞着手中的信:“但这金奖,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它告诉咱们,路走对了!以后,咱们更要精益求精,对得起这份荣耀,对得起‘北匠’这块牌子!让咱们的手艺,走得更远!”
“对!精益求精!”
“走得更远!”
工坊里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应声,士气高涨到了顶点!
当晚,陈山河让李杏枝去公社割了肉,打了酒,在工坊院子里摆了几桌,简单而隆重地庆祝了一番。没有外人,只有“北匠”自家人。大家举杯畅饮,畅谈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干劲。
郑怀古破例喝了几杯酒,脸上泛着红光,话也多了起来,跟年轻人讲起了他年轻时学艺的趣事。石根和李杏枝忙着给大家倒酒夹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夜深人静,庆祝的人群散去。陈山河独自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感慨万千。从重生时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国际金奖,这条路,走得艰难,却也无比充实。这封远方的来信,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它证明了,扎根于传统、专注于匠心的道路,拥有穿越国界、打动世界的强大力量。
逆袭的路上,最高的奖赏,莫过于梦想照进现实。而“北匠”的故事,还远未结束,更大的舞台,正在远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