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回汴京的路程,沈括刻意放慢了速度。一来让赵虎的手臂伤势得到喘息,二来他需要时间消化陈州之行的收获,并将九阳焚煞录初步稳固。
那丝源自纯阳丹残渣和自身苦修的阳和气血,如今已能在经脉中自如运转,虽仍细若游丝,却坚韧异常,所过之处,驱散阴寒,滋养肉身。他肋下的箭伤早已结痂脱落,连疤痕都淡不可见。赵虎手臂上那被阴煞黑血腐蚀的伤口,在他的阳和之气每日温养下,也遏制了恶化,开始缓慢愈合,只是新生的皮肉呈现出一种不健康的粉红色,偶尔在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印记。
数日后,当汴京那巍峨的城墙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沈括的眼神已然恢复了沉静,只是那沉静之下,蕴藏着更为锐利的锋芒。
他没有直接回开封府,而是在城外一处僻静河湾停下,对赵虎仔细吩咐:“你手臂有伤,先找信得过的郎中仔细处理,避免留下后患。然后,暗中查访两件事:第一,确认‘永丰粮行’在汴京是否有分号或关联产业;第二,留意近期汴京城内,是否有与‘龙骨’相关的流言,或者有无身份特殊的方士、僧道入京,尤其是与‘影叟’特征相似之人。”
“属下明白!”赵虎郑重领命,他对沈括已是死心塌地。
“记住,一切暗中进行,宁可慢,不可错。若有急事,老地方留记号。”
“是!”
两人分开,沈括独自一人,牵着马,如同寻常归家的官吏,从容不迫地走进了汴京城的繁华与喧嚣。
开封府衙依旧如故,青霞观案件的余波似乎已经平息。同僚们见到他,态度却愈发微妙。敬佩者有之,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疏离和忌惮。毕竟,他查案的方式太过“离经叛道”,牵扯出的东西也太过骇人听闻。
沈括浑不在意,径直去见了包拯。
值房内,包拯屏退左右,看着风尘仆仆却目光湛然的沈括,缓缓开口:“陈州之行,可有收获?”
沈括没有提及丹阳子和九阳焚煞录,只将陈州矿坑的见闻,包括黑水潭、煞灵、前朝妖道遗祸、以及那个神秘组织利用矿难掩盖开采阴沉铁和炼制邪物的事实,择要禀报。最后,他提到了杀手头目临死前吐露的信息——影叟已潜入汴京,意图不明。
包拯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良久,才沉声道:“幽冥二字,非同小可。前朝秘档中,曾有‘幽冥道’作乱的记载,其术诡谲,危害极大,后被剿灭。若真是其死灰复燃……”
他没有说下去,但凝重的神色说明了一切。
“府尹,影叟潜入汴京,所谓‘时机将至’,其所图必然不小。属下恳请,暗中加强城内巡查,尤其是宫禁、各王府、重要衙署以及……存放前朝遗物或机密档案之处。”沈括建议道。他怀疑影叟的目标,可能与定魂珠或风波亭旧案有关。
包拯点了点头:“此事本府自有安排。你连日奔波,先回去好生休整。青霞观一案,你居功至伟,本府已呈报朝廷,为你请功。”
“谢府尹。”沈括拱手,他知道包拯这是在为他争取时间和空间。
回到自己的值房,沈括关上门,并未休息。他铺开纸笔,将目前所有的线索再次梳理:
组织:疑似前朝幽冥道余孽,掌握阴煞邪术,炼制嗜血微虫、锁魂旗等物。核心成员有影叟(已潜入汴京)、玄玦(已死)、周清河(已死)。目的未知,但涉及“夺灵补缺”、“龙骨”、“定魂珠”。
关键物品:龙骨(与风波亭旧案相关?)、定魂珠(净化黑水潭煞核关键,下落不明)。
地点:陈州矿坑(阴沉铁、黑水潭煞核)、青霞观(已被捣毁)、汴京永丰粮行(联络点?)、观星阁(周清河曾供职,提供特殊材料)。
影叟此刻潜入汴京,是要取什么东西?龙骨,还是定魂珠?或者两者皆是?
他正凝神思索,物理驱魔系统界面忽然微微闪烁,一条新的信息浮现:
【侦测到微弱的同源阴煞能量波动,方位:汴京城东南区域。波动强度低,距离较远,无法精确定位。】
同源能量波动?是影叟?还是他携带的某种邪物?亦或是……永丰粮行?
沈括立刻起身。无论是什么,这都是一个方向!
他换上一身便服,悄然出了开封府,朝着系统指示的东南区域行去。
汴京城东南,多是富商巨贾的宅邸和一些高档酒楼、商铺,人流如织,繁华更胜他处。沈括放慢脚步,看似随意闲逛,实则全力催动九阳焚煞录,感知着那丝微弱的波动。
波动时断时续,飘忽不定,仿佛在移动。他穿过几条热闹的街市,越过州桥,波动似乎清晰了一丝。
最终,他的脚步停在了一座气势恢宏、宾客盈门的酒楼前。酒楼高三层,飞檐翘角,门前车水马龙,伙计吆喝声不绝于耳。匾额上,是三个鎏金大字——丰乐楼。
系统的感应指向这里。
丰乐楼……沈括目光微凝。这可是汴京城内有名的销金窟,背景深厚,往来无白丁。那个组织,竟然将触角伸到了这里?还是说,影叟此刻,就在这丰乐楼之中?
他略一沉吟,整了整衣冠,迈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