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杨帆独自一人站在清微观的院子里,仰望着头顶那片无垠的星空。山间的夜空格外清澈,没有都市霓虹的污染,星辰如同被细心擦拭过的钻石,密密麻麻地镶嵌在深邃的墨蓝色天幕上,闪烁着或明或暗、或冷或暖的光芒。
银河如一条朦胧的光带,横贯天际,壮阔而神秘。
夜风带着深秋的寒意,吹拂着他单薄的衣衫,让他不由自主地微微瑟缩了一下。这具身体,依旧脆弱,依旧会感到寒冷,依旧承载着经脉断裂带来的、无时无刻不在的细微痛楚。
他缓缓抬起自己的手,伸向星空。手掌瘦削,指节分明,在清冷的星辉下,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这双手,曾经能引动罗盘,绘制符箓,调动风水气场,蕴含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而现在,它连长时间握紧都显得有些困难。
力量……曾经视若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如今已离他远去。
然而,奇异的是,杨帆的心中,却再也没有了初回山时那种蚀骨的绝望与空茫,也没有了面对青松道人招揽时的挣扎与权衡。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以及一种深植于骨髓的、坚定的信念。
他失去了江河般奔腾的内力,却在那空荡死寂的废墟之下,发现了一口更深、更纯净的泉眼——那一点于绝对虚无中自行诞生的先天一炁。
他失去了罗盘的神异,失去了敏锐的感知,却在这段“凡人”的日子里,真正用双眼去观察云雾的聚散,用双耳去聆听山风的吟唱,用一颗褪去所有力量浮华的心,去体悟《道德经》字里行间蕴含的天地至理。
他走上了一条远比过去艰难、缓慢,甚至看似毫无希望的道路。
但这却是一条……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路!一条直指大道本源,不假外求,不惧末法,潜力无穷的道路!
“道在脚下……”
他轻声自语,声音融入夜风,消散无形。这句话,师父说过,青松道人暗示过,而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道,不在龙虎山的天师府,不在任何强大的宗门秘境,也不在那已然失去的力量之中。
它就在这呼吸之间,在这仰望星空的眼眸里,在这具残破却依旧在坚持的躯体中,在这颗历经磨难却愈发澄澈坚定的道心里。
内心的迷茫,如同被这山风吹散的薄雾,已然彻底消散。
他知道自己是谁——清微观杨帆,玄诚子的弟子。
他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在这座承载着师门传承的破旧道观,在这风云渐起的都市边缘。
他更知道自己将要去往何处——沿着这条“极境”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蕴养那一点星火,直至其燎原!
陈雪站在偏殿的门口,没有出来打扰。她看着院子里那个仰首望天的背影。星辉勾勒出他清瘦的轮廓,夜风吹动他额前的碎发。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与这山、这夜、这片星空融为了一体。
她看不到他体内那正在缓慢孕育的奇迹,也感受不到他心中那澎湃的信念。她只看到,他的背影不再孤寂,不再佝偻,而是挺直如松,仿佛能扛起这片苍穹。那是一种内敛的、却无比强大的力量感,源于精神,源于意志,远比单纯的内力外放,更让她感到心安与震撼。
她忽然想起古书中的一句话:“潜龙在渊,腾必九天。”
眼前的杨师傅,不正是如此吗?
他失去了昔日呼风唤雨的能力,蛰伏在这深山陋观之中,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寂寞,默默地积累,静静地等待。
这不是沉沦,而是沉淀。
不是退缩,而是蓄势。
她相信,终有一日,当风云再起,这条潜藏于深渊的真龙,必将挣脱一切束缚,一飞冲天,啸傲九天!
杨帆放下了伸向星空的手,缓缓垂落身侧。
他感受到了寒冷,但也感受到了丹田深处,那一点微光散发出的、恒定的、几不可察的暖意。
他听到了风啸,但也听到了自己心脏沉稳而有力的跳动,以及那源于灵魂深处的、对大道前路的无声呐喊。
前路依旧漫长,敌人依旧强大,危机依旧四伏。
但那又如何?
他的心,已如古井,深不见底,波澜不惊。
他的道,已如磐石,扎根大地,坚定不移。
他微微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清冷的、带着松柏与星辰气息的空气,然后缓缓吐出。
再次睁眼时,眸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决然。
转身,他朝着亮着温暖灯光的偏殿走去,步伐虽然依旧不算稳健,却带着一种一往无前的从容。
蛰伏,尚未结束,积累,仍在继续。
但他知道,希望的火种已然点燃,未来的画卷,正等待着他亲手去描绘。潜龙在渊,静待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