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二十里外,韩信率领的三万部队陷入了苦战。
他原本计划佯装西进,然后绕道回援。
蒙毅似乎早已料到了这一招,派出一万精兵在半路堵截。这支秦军的统帅深谙兵法,布下的阵型让韩信部队寸步难行。
“韩将军,前锋突击三次,都无法突破秦军防线!”部将满身是血地来报。
韩信面色凝重。他仔细观察秦军阵型,发现对方采用了一种罕见的“叠阵”,前后部队可以轮换作战,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传令,变阵为尖峰阵,集中兵力突击一点。”韩信下令。
军队变阵,秦军也相应调整了部署,原本的弱点被迅速弥补。
“对手不简单...”韩信喃喃道。
让他感觉到不安,从巨鹿方向传来的喊杀声越来越激烈。显然,蒙毅的主力正在猛攻巨鹿。
“不能再这样纠缠下去了。”
韩信下定决心,“传令,放弃辎重,全军轻装,随我突围!”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放弃辎重意味着部队将失去补给,但也是唯一能快速回援巨鹿的方法。
韩信亲自率领,部队发起了决死冲锋。战斗异常惨烈,双方士兵在狭窄的山道上厮杀,尸体很快堆满了道路。
终于韩信以损失三千人的代价突破了秦军的堵截。但他没有时间休整,立即率军向巨鹿急行。
途中,他不断收到战报:巨鹿告急,项羽和刘邦败退...
“蒙毅...”韩信眼中竟是复杂之色,既有挫败感,也有遇到对手的兴奋。
城东山里,项羽和刘邦的处境更为艰难。
他们原本埋伏在山里,等待蒙毅主力进攻巨鹿时从背后袭击。
然而等来的不是蒙毅的主力,却是苏角率领两万精兵奇袭。
苏角对这里的地形极为熟悉,反而利用山势对联军进行了反包围。
“项将军,左翼被突破了!”
“沛公,后路被截断了!”
坏消息接踵而至。项羽勃然大怒,亲自率军冲锋,试图突破包围。苏角部队占据有利地形,箭矢如雨而下,楚军沛军伤亡惨重。
“项羽!今日就是你的死期!”苏角在山坡上高喊。
项羽怒火中烧,却无可奈何。地形不利,兵力相当,对手又是熟悉地形的苏角,这一战打得异常艰难。
刘邦见状,建议道:“项将军,形势不利,不如撤退回巨鹿。”
“撤退?”项羽咬牙切齿,“我项羽从未在战场上后退过!”
现实却由不得他逞强。秦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联军伤亡越来越大。在部将的苦劝下,项羽不得不下令撤退。
撤退变成了溃败。秦军乘胜追击,联军损失惨重。
项羽和刘邦狼狈地退回巨鹿,带回来的军队已不足出发时的一半。
巨鹿城头的战斗仍在继续。赵戈站在最前线,指挥守军抵抗秦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将军!韩将军回来了!”亲兵突然高喊。
赵戈精神一振,只见西方烟尘滚滚,韩信军队正快速向巨鹿靠近。
蒙毅也发现了这一情况。他果断下令鸣金收兵,秦军退去,行动整齐,仿佛刚才的激战从未发生。
不久,项羽和刘邦的残兵也退回城中。三位主帅在城头重逢,相视无言,每个人脸上都是挫败感。
统帅府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好个蒙毅!”
项羽一拳砸在案几上,木屑四溅,“竟将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刘邦面色苍白:“此战我军损失超过两万,粮道被断,援军无望...巨鹿恐怕守不住了。”
赵戈肩上的伤口再次崩裂,鲜血染红了绷带,但他浑然不觉:“我们低估了蒙毅。他不仅识破了我们的计划,还反过来给我们设下圈套。”
章邯轻声道:“我早就说过,蒙毅用兵,最善谋略。他一定早就料到我们会用诱敌之计...”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项羽怒吼,“当下该如何应对?”
一直沉默的韩信突然开口:“今日之战,虽然失利,却也让我看出了蒙毅的用兵特点。”
众人的目光都转向他身上。
“蒙毅用兵,有三大特点。”
韩信走到地图前,“其一,他极其重视情报。从今天的战况看,他对我军的兵力部署,将领特点都了如指掌。”
章邯点头:“蒙毅在朝中时,就以善于搜集情报着称。”
“其二,”韩信继续道,“他善于预判对手的行动。我们今天的每一步,几乎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赵戈若有所思:“也就是说,要想战胜蒙毅,必须做出他预料之外的行动。”
“正是。”
韩信眼中兴奋的光芒尽显,那是棋逢对手时才有的神情,“其三,蒙毅用兵注重全局,不争一时之得失。今天他本可以继续强攻巨鹿,但见我军援兵返回,就立即撤退,毫不恋战。”
刘邦叹道:“如此对手,实在可怕。”
项羽冷哼一声:“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
韩信摇头:“恰恰相反。了解了蒙毅的用兵特点,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如何对症下药?”赵戈问。
“首先,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决策。其次,要故意泄露假情报,误导蒙毅的判断。最后...”
韩信顿了顿,“要利用他对全局的重视,设下一个他不得不钻的圈套。”
“具体计划呢?”项羽急切地问。
韩信微微一笑:“容我仔细想想。与蒙毅这样的对手交锋,每一步都必须谨慎。”
军议持续到深夜。当众人散去时,赵戈特意留住了韩信。
“今日之战,你有什么发现?”赵戈问。
韩信目光深邃:“蒙毅的用兵...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谁?”
“孙膑。”韩信缓缓道
“善于谋略,重视情报,全局观念。与这样的对手交锋,是危机,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