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国家层面则更倾向于养马,舍弃牛和羊。
因此,在农耕文化的主导思想下,加上羊肉需求不高、养羊利润有限、百姓不愿大规模饲养,以及羊的重要性不如牛和马的多重影响下,
在整个中原地区,从夏、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乃至之后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里,
百姓普遍大量养殖过牛,国家也大量饲养过马。
甚至于,牛和马的饲养已经深入到了华夏民族的农耕体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羊却从未真正被大规模普及饲养,也没有被纳入到农耕体系之中。
对于华夏民族而言,若六畜之中少了羊,影响也主要是祭祀时少了一种牲畜,以及餐桌上少了一种肉类而已,几乎不会带来其他重大影响。
因此,在华夏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羊这种牲畜始终没有被广泛饲养。
再加上中原的农耕民族对周边游牧民族,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防御和反击的状态。
只有在王朝初建或国力鼎盛时期,才会主动出击,讨伐边疆的游牧部族。
即便在征战中缴获了游牧民族的牛羊马等物资,羊通常也只是作为肉食来源,被直接宰杀食用,
或者养一段时间后,再杀来吃掉。
因此,在中原地区,很少会有长期、大规模的养羊行为。
而如果没有大量的、持续的养羊,自然也就没有充足的羊毛进行尝试和利用,
更谈不上发现如何将羊毛纺成线的方法。
即使某一天偶然发现了这项技术,但由于羊毛原材料本身就稀少,也无法推动羊毛纺织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明朝之前,华夏地区普遍使用的纺织品,主要是丝绸和麻布两种。
到了明朝以后,华夏才正式在丝线和麻线之外,新增了第三种纤维材料——棉线,也由此诞生了第三类纺织品——棉布。
而羊毛织物,则要等到后来进入新时代,才逐步被重视并发展起来。
此刻,天幕之上,太子扶苏一席话落下,整个秦国上至君王、臣子,下至黎民百姓,全都将目光聚焦在了“羊”身上。
准确点说,是落在了“羊毛”上!
倘若羊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毛线,能够像丝线和麻线那样,被纺织成衣物,并且推广开来——
那无疑将掀起一场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在“衣”这一领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哪怕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能隐约意识到,毛线这件事,意义非凡。
所以就在刚才,原本还围着木工等工匠的妇女们,已经不再急着催促她们打造脚踏式纺车了。
毕竟工匠们就住在附近,以后随时都能再来找他们。
现在她们更关心的是,羊毛到底能不能纺成线,纺出来的毛线又能不能织成衣服。
这件事直接关系到她们今后是否需要养羊,也关系到她们一家人除了穿麻布衣之外,能不能多出一种新的衣料选择。
于是,一些家里没养羊的妇女,当场就在人群中大声喊了起来:
“谁家养羊了?有没有人养羊?”
“对呀!谁家要是养了羊,快去剪点羊毛来试试!”
“看看太子扶苏殿下说的,是不是真的能纺出毛线来!”
“没错!要是剪了羊毛羊出了问题,我们大伙一起凑钱赔给你!”
在众人的喊声中,也有几户人家回应道:
“我家养了两头羊!”
“我家也有三头!”
“我家也养了一头!”
“我家五头都有!”
一听有人养了羊,没养羊的妇女们顿时激动起来:
“走!把这几头羊集中起来,一起剪羊毛,一起试一试!”
“羊毛多点,试验才更有把握嘛,也能看看能不能真的织成线、做成衣。”
“姐妹们,出发啦!”
在一阵喧闹声中,原本聚集在此的妇女们又一窝蜂地散去了。
被围了许久的木工等工匠,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阵势,真的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不光是民间百姓自发行动起来,想要验证太子扶苏所说是否属实。
咸阳宫内的秦始皇嬴政,也有同样的想法。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赵高,吩咐道:
“去,把附近能找到的羊都给朕找来!”
赵高拱手应声:
“遵命,陛下。”
随即便快步朝少府下属的尚食丞方向而去。
羊作为常见的六畜之一,寻常贵族家中未必常备。
但负责始皇饮食的尚食丞,却一定会随时养着几头羊。
万一哪天始皇想吃羊肉了,尚食丞却拿不出羊肉来,那可是大罪。
望着赵高离去的背影,嬴政再度抬头看向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如果羊毛真能像扶苏所说,被纺成毛线、织成衣物——
那么它所蕴含的巨大利益,就足以让秦国为此发动一场战争!
秦王嬴政、许子、相里季等人听闻太子扶苏提及羊毛及毛线纺织之事,皆陷入沉思与沉默。
毕竟在此之前,从未听说过羊毛还能纺成线、织成衣。
但扶苏所言,又似乎极有道理,极有实现的可能。
微微思索片刻,便觉得与其空想不如立即行动,于是许子抬起头,望向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说道:“陛下、殿下,我们不妨先回畜牧司看看情况?”
毕竟真正有大量羊群和充足羊毛可供尝试的地方,只有畜牧司才有。
秦王嬴政听后,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
他心里清楚,如果羊毛真的可以纺成毛线,进而织成衣物,对于秦国而言,将是极为重要的突破。
这种提升,是实打实增强了国家的根基!
一旦国家基础实力再上一个台阶,那么秦国想要统一天下六国,自然也就更加顺利、更有底气了。
因此,哪怕这只是个初步设想,嬴政也愿意亲自走一趟,看看羊毛是否真能织成毛线,甚至进一步织成衣物。
至于太子扶苏,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关于羊毛纺织的构想,原本就是他率先提出的。
既然如此,他又怎么可能不去亲眼看看,亲自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
而如今秦王与太子皆是此般想法,其他人自然也就没有异议。
于是众人纷纷调头,乘车返回先前的畜牧司。
负责管理畜牧司的农家弟子,见到众人去而复返,又听许子复述了太子扶苏关于羊毛纺线的想法后,也是既惊讶又兴奋。
随即,他立刻带领众人再次前往养羊场。
畜牧司的养羊场中,饲养的羊数量不算特别多,但也颇具规模,大约有三百多只。
很快,许子与相里季等人召集了一批农家弟子与墨家门徒,一起动手,抓了一百多只羊。
好在这些羊已经被驯养多时,性情温顺,不似野羊般桀骜难驯,即使被人抱着、固定住,也没有激烈反抗。
紧接着,墨家弟子们手持剪刀,开始剪羊毛。
起初动作略显笨拙,但墨家素来擅长使用各类器具,仿佛人人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天赋。
没过多久,他们便逐渐摸索出了剪羊毛的技巧。
大约半个时辰后,手法已见熟练。
一个时辰后,剪刀在他们手中已然行云流水,动作飞快。
大量羊毛被剪下,堆成一堆又一堆,渐渐堆积如山。
待到夕阳西沉,几乎所有的三百多只羊都被剪了毛,羊毛堆成了一座座高达一丈的小山。
显然,今天已无法完成将羊毛纺成毛线的任务,太子扶苏便让农家与墨家的弟子们先行休息,明日再继续推进。
而原本当日参观完太子所设六部后便打算回章台宫处理政务的秦王嬴政,也决定留下来。
他还命赵高继续像之前那样,将章台宫那边的政务文书送至上林苑处理。
甚至一些必须的大臣议事,他也一并安排到上林苑这边进行。
这让一些大臣心中不禁猜测,难道秦王有意将朝政中心迁至上林苑?
不过这些议论,嬴政自然不曾听闻,也并不在意。
他直接将政务暂时搬到了畜牧司附近,一边批阅奏折,一边时不时抬头关注着农家与墨家弟子处理羊毛的进展。
虽说太子扶苏提出的羊毛纺线构想听起来颇具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众人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
譬如羊毛本身附着的各种油脂与杂质。
由于羊毛长期贴着羊身生长,日积月累之下,难免沾染了羊毛脂、汗液、泥土、粪便、草屑、草籽等各类杂物。
其中一些杂质虽然可以用水洗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难以溶于水的。
因此即便反复用清水清洗多次,依旧残留着不少油脂等污物。
而那些油脂类的杂质又令羊毛相互黏结成团,夹杂其中的尘土、粪便、草屑、草茎、草籽等污物也因此难以彻底清除。
这一难题令农家与墨家的年轻学子们苦思良久,整整小半天下来,始终未能寻得有效的应对之法。
这其实也情有可原,毕竟此前从未有人真正处理过羊毛,自然也就无人知晓该如何迅速去除羊毛中附带的油脂等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