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对孙晓的第一印象不错,到了这个年纪。
一个人的品性往往能从面相上看出来几分。
另一个厨师叫孔健,是孙晓介绍来的,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也算的上是孙晓的半个徒弟。
学成后,正好赶上国营饭店不景气,打了两年零工没赚到什么钱,就回了乡下种地。
在村里,不管大小事,都找孔健掌勺。
虽说不如孙晓专业,但据说厨艺相当不错。
知道师父给自己找了份工作,又担心贾梁看不上自己。
这段时间他经常往包子铺跑,还特意给贾梁做了一桌子菜。
贾梁很欣赏孔健的机灵劲儿,有这股冲劲。
就算手艺差点,有孙晓再点拨点拨,应该没问题。
事实证明,他做的菜味道确实不错。
不过,最终还是得江雪说了算。
江雪一听说两人的关系,就有了留下他们俩的想法。
这种关系在工作中不容易起冲突,而且两个厨师能明确主次。
两个厨师各做了一遍菜后,江雪光看菜的色泽就有了谱。
尝过之后,就确定录用两人了。
“跟孙师傅和孔师傅谈好工资了吗?”
贾梁点点头:“谈好了,他们对工资都很满意。”
“行,咱们定在这周末正式开业,放放鞭炮,不光是为了聚人气,也得热闹热闹。”
“哎,好嘞。”贾梁早已把包子铺的活儿摸得门儿清,江雪确实挺省心。
“那,我大姐呢?”江雪环顾四周,没看到陈娟的身影。
贾梁朝厨房指了指:“应该在厨房包包子呢,咱大姐可太能干了,虽说才来几天,这包子包得都快赶上老师傅了,速度比那些老手还快。”
江雪笑着点头,大姐确实很棒,性子温和,做事麻利,还爱干净。
住家里这段时间,屋里屋外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
有时候江雪见她整天忙里忙外的,心疼地让她别太累,可陈娟该做的活儿一点没落下。
江雪也明白,住在他们这儿,大姐心里总归不自在。
尤其知道包子铺有宿舍后,她甚至提出想带着宁宁去宿舍住。
可宁宁还那么小,住宿舍哪有家里方便?
江雪径直往厨房找陈娟,果然见她正和几个店员一起包包子,边干活边说笑。
“江老板。”
“江老板好!”
店员们见她过来,纷纷打招呼,陈娟也转过身看过来。
“姐,跟你说点事,今天早点收工吧。”
“好,我这就来。”陈娟赶紧把手里的包子包好,洗了手,解下围裙。
“我跟经理说一声。”
江雪点点头,在包子铺门口等着。
没过一会儿,陈娟就出来了,手里拎着她的小布包。
“弟妹,啥事啊?”
“姐,我带你去个地方。”江雪没骑自行车,和陈娟边走路边闲聊。
“听说张家已经回安城了,宁宁之前的学校离这儿远,我让陈颈生帮忙给宁宁转学到第二小学了,下周一就能去上课,接送也方便。”
第二小学离他们包子铺就几百米远,等宁宁再大点,不用接送,自己就能上学了。
宁宁这几天没上学,一来是学校远,二来也是张家还没走,总得防着点。
现在转了新学校,张文斌再想找宁宁麻烦也不容易了。
陈娟的感谢话堵在喉咙里,弟媳想得这么周到,哪是几句谢谢能表达的?
她不知道的是,更让她感动的还在后面。
江雪带她走到一个院子前,陈娟认得这儿,包子铺的员工宿舍就在这条巷子里。
江雪直接把钥匙递给她:“以后你和宁宁就住这儿,有啥事儿一定跟我和陈颈生说,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我们是你的家人。”
陈娟握着钥匙,眼眶有点红:“嗯,我知道,谢谢你弟妹。”
“好了姐,别搞这些了,咱看看房子,离员工宿舍近,你和宁宁在这儿,有人照看着,我们也放心。”
陈娟推开院门,里面有两间房,收拾得干干净净。
“弟妹,这房租……你帮我租的?可不能再让你垫着了。”
亲兄弟明算账,陈娟手里有钱,不想做寄生虫,靠着弟弟弟妹过活。
这两间房是江雪刚买下的,她懂陈娟的执拗,笑道:“一个月就五块钱,我先付了半年的,等你发工资再还我就行。”
陈娟微微一乐,答应道:“好。”
她现在一个月挣50块,干得好还有奖金,包子铺管三顿饭。
一个月5块房租,她和宁宁完全能承担。
想想没离婚前,她和宁宁一个月连家里的5块钱都花不上。
如今这样的日子,她已经很满足很踏实了。
两人又里外看了看,该收拾的地方稍微整理了下。
房间里床和衣柜都有,把行李搬过来就能住。
厨房还缺些厨具,陈娟自己就能置办。
再亲近的人也要有边界,如今陈娟母女的生活稳定了,江雪也不用过多插手她们的生活了。
今天时间还早,陈娟打算回去做顿好的,明天就搬过来。
算是临走前的最后一顿饭,也当谢谢弟弟弟妹,江雪没反对。
两人刚出来,隔壁院子就走出来一个人。
看到江雪和陈娟,高兴道:“哎哟,江老板,您咋在这儿?”
江雪见是贾梁妈,也挺意外:“阿姨,您住这儿啊?”
“是啊,梁子跟我们租的这儿,您来看看梁子?”
贾梁妈问完又觉得多余,笑着推开院门,“来院子里坐坐?”
“不了,谢谢阿姨。”没想到贾梁和他妈妈就住隔壁。
江雪也放心了,转头介绍道,“阿姨,这是我大姑姐,以后住隔壁。”
陈娟听贾梁妈这么说,就知道这是经理的母亲。
她对贾梁一直很感激,当初被张家折腾得没个人样。
隐约记得是贾梁把她送到医院的,后来也是贾梁帮忙找证据。
不仅帮她离了婚,还争到了宁宁的抚养权。
在包子铺,贾梁也总照顾她。
她知道这些或许是看在弟妹的面子上,但陈娟是个感恩的人。
不管贾梁是出于什么原因,实实在在帮了她,她就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