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靖难九年春末,辽东郡,玄菟郡以北,新设的“黑水屯”旧址附近。春风虽已吹绿了弱水河畔的柳梢,但白山黑水间的寒意仍未完全褪去。

太子刘进,一身素色常服,外罩半旧披风,在左卫率周兴及数十名精干绣衣使者的护卫下,策马缓行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

他没有直接进驻郡城或屯田都尉府,而是选择了最直接、也最艰难的方式——微服巡查。

周兴紧随其后,一身便装,腰悬佩刀,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牢记着陛下的训诫,收敛了往日的锋芒,努力让自己成为太子的眼睛和耳朵。

然而,一路所见所闻,却让这位习惯了战场杀伐的猛将,心头也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巨石。

黑水屯的“恤民碑”在春风中矗立,碑文清晰可见。然而,碑后的景象却令人心酸。

屯田都尉府的焦黑废墟尚未完全清理,断壁残垣诉说着那场血腥的暴风雪之夜。许多移民的草棚、地窨子也损毁严重,虽然工部工匠在抢修,但进度缓慢,仍有不少移民挤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寒风依旧能轻易灌入。

屯外不远处的山坡上,多了一片新坟。李氏、赵铁柱等人的坟头前,还残留着未烧尽的纸钱。移民们路过时,眼神中仍带着难以抹去的悲伤和恐惧。

尽管严延年已严惩了元凶,安抚了民心,但移民们脸上仍难见笑容。他们看到刘进一行陌生人,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疏离。交谈时,也多是唯唯诺诺,不敢多言。黑水屯的阴影,如同无形的枷锁,仍牢牢套在他们心上。

刘进默默走到李氏的坟前,献上一束野花。他看着墓碑上那个陌生的名字,耳边仿佛又响起父皇沉重的话语:“黑水屯的血,还没干透……”

他心中那份初临重任的豪情,被眼前的疮痍和移民眼中的麻木狠狠刺痛。

离开黑水屯,刘进一行深入更北的屯田区。他拒绝了地方官吏的陪同,执意要去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看看。

在一处名为“寒鸦屯”的新移民点,刘进发现,土地分配远非想象中公平。靠近水源、地势平坦的“上田”,大多被分给了屯中管事、小吏的亲戚或与豪强余孽有勾连的“体面户”。

而真正老实巴交的贫苦移民,如老农孙老汉一家,却被分到了远离水源、满是石块的“下田”。

孙老汉愁眉苦脸:“这地……刨一年,也打不出几斗粮……公田的活还重……”

“八户共耕公田”的制度,在执行中问题重重。刘进亲眼看到,公田里,真正卖力干活的往往是那几户老实人,而一些滑头或有点“关系”的,则磨洋工、找借口。

屯吏管理粗暴,动辄呵斥,甚至克扣口粮作为惩罚,引发怨声载道。公田的收获,名义上归官,但屯吏如何记账、如何分配,移民们一无所知,怀疑被层层盘剥。

官府承诺的农具、耕牛严重不足。少府监新研制的深耕犁,只在少数“示范点”有,大部分移民用的还是破旧的木犁、骨耜。

更可气的是,周兴发现,分发给移民的一些铁制农具,竟是粗制滥造的劣质品,用不了几天就卷刃、断裂!移民们敢怒不敢言。

春季融雪,本是开渠引水的好时机。但刘进看到,计划中的水渠大多只挖了个开头,进度缓慢。

原因一个是劳力不足——移民既要忙私田,又要服公田劳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二是技术缺乏,缺乏懂水利的工匠指导;三是材料短缺;四是小吏贪腐,克扣工钱伙食,民夫怨气大,效率低下。许多新垦的土地,只能靠天吃饭。

巡查中,刘进敏锐地发现,严延年的铁腕整肃虽震慑了高层,但基层的蠹虫和积弊,如同野草,烧之不尽。

屯田点的小吏,品级虽低,却直接面对移民,权力不小。他们中不少人,或能力平庸,只会粗暴驱使;或心术不正,利用手中权利吃拿卡要,盘剥移民。移民们对其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

张茂虽死,但其党羽并未根除。在远离郡治的屯点,刘进通过绣衣使者暗访得知,仍有豪强余孽暗中活动。

他们或勾结小吏,低价“租赁”移民私田;或垄断屯中物资交易,抬高物价;或散布谣言,煽动对井田制的不满。

郡县一级的官吏,对严延年的雷霆手段心有余悸,表面上兢兢业业,实则多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对下情了解不深,上报多报喜不报忧。对新政的执行,停留在公文往来,缺乏深入指导和有效监督。

对基层小吏的贪腐和豪强余孽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让刘进触目惊心的,是移民们艰难的生活状况。

虽然开仓放了粮,但杯水车薪。新垦土地收成微薄,公田劳役又占用了大量时间,许多移民家庭青黄不接,只能靠稀粥野菜度日。孩子们面黄肌瘦,眼神空洞。

苦寒之地,缺医少药。风寒、冻疮、水土不服引发的腹泻等疾病肆虐。医官数量有限,只能优先救治重病号。许多移民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不治身亡。

临时窝棚难以抵御东北的春寒和即将到来的雨季。移民们普遍担忧。

背井离乡的孤独,繁重劳作的疲惫,对未来的迷茫,对黑水屯惨剧的恐惧……种种情绪交织,让移民们脸上难见笑容,气氛压抑沉重。

一路巡查,周兴始终沉默地跟在刘进身后。他紧握着腰间的刀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眼前的一幕幕,与他想象中的“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截然不同!没有金戈铁马,没有热血沸腾,只有无尽的困苦、不公和绝望!

他看到太子刘进,这位年轻的储君,不再是长安城那个意气风发的模样。

他眉头紧锁,蹲在田埂边和老农交谈;他卷起裤腿,踏入冰冷的泥水中查看水渠进度;他捧着劣质的农具,脸色铁青;他看着面黄肌瘦的孩子,眼中满是痛惜……

周兴心中的怒火在燃烧,但不再是那种想拔刀砍人的冲动。而是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愤怒——对蠹虫的愤怒!对不公的愤怒!对移民苦难的愤怒!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父皇所说的“安民为本”、“治吏为要”是何等沉重!也第一次明白了,自己作为“盾”、“眼”、“缰”、“胆”、“脊梁”的责任,远非战场杀敌那么简单!

“殿下……”在一次露宿野外的篝火旁,周兴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沙哑,“末将以前……太浅薄了。”

刘进抬起头,火光映照着他疲惫却坚定的脸:“周将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比战场更残酷的战场。”周兴目光灼灼,“看到了……需要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去战斗的敌人!”

刘进点点头,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是啊……这白山黑水间,处处是看不见的硝烟。我们面对的敌人,是贫困,是不公,是懒惰,是贪婪,是绝望……比鲜卑的铁骑,更难对付。”

他站起身,拍了拍周兴的肩膀:“周将军,记住父皇的话。我们的刀,不能只用来砍杀。更要用来斩断这些枷锁!为这些百姓劈开一条生路——!!”

“末将……明白!”周兴重重抱拳,眼神中再无迷茫,只有一种破茧而出的坚定与担当。

篝火噼啪作响,照亮着两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白山黑水的巡查之路,才刚刚开始。

而太子刘进心中那份变革的蓝图,在现实的残酷映照下,正经历着痛苦的修正与重塑。他深知,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开始。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大唐:迎娶毁容公主,我乐麻了!重生1926:开局深谷野人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我真不是亮剑楚云飞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