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家里有矿”?坦诚里的团队心
塞班手机的话题还没在男生宿舍降温,第二天一早,工坊就迎来了新惊喜 —— 沈玉薇联系的设备商不仅送来了升级款的水上投影设备,还额外附赠了两套儿童非遗体验套装,从剪纸彩纸到迷你木雕工具一应俱全,连包装都是印着雪乡风景的定制款。
小宇蹲在地上,摸着体验套装里光滑的木雕小料,眼睛都看直了:“这一套得不少钱吧?沈姐也太厉害了,说送就送。” 他转头看向正在和设备商对接的沈玉薇,又凑到林墨身边,压低声音好奇地问:“林总,沈姐家里是不是有矿啊?怎么每次都这么大方,又是垫钱建休闲区,又是送这么好的设备。”
林墨刚喝进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忍不住笑了:“你这孩子,从哪儿听来的‘家里有矿’?” 他顺着小宇的目光看去,沈玉薇正弯腰和工作人员确认设备安装位置,白色的衬衫下摆被风吹起,露出腰间细细的银链,链坠是个小小的木质雪片 —— 还是上次小宇雕坏了又重新打磨好送给她的。
“我听镇上民宿老板说的,” 小宇挠了挠头,“说沈姐是澜城来的大老板,开的车比镇长的还好,出手特别阔绰。” 这话正好被路过的沈玉薇听到,她走过来,笑着揉了揉小宇的头发:“哟,还‘家里有矿’呢?我要是真有矿,早就把雪乡的路都修一遍了。”
小宇脸一红,赶紧低下头:“沈姐,我不是故意说您的……”“没事,” 沈玉薇在他身边蹲下,拿起一套体验套装,“其实这些设备不是我买的,是我跟设备商谈的合作 —— 他们想借咱们雪乡的项目做推广,这些设备算是‘推广费’,以后咱们卖出去的文创产品,再给他们提一点分成,双赢而已。”
她顿了顿,又拿起一片木雕小料:“至于之前垫钱建休闲区,那也是因为我看好这个项目。雪乡的非遗文化这么好,值得好好推广,我花的这些钱,以后都会通过项目赚回来,算不上‘大方’,就是正常的投资而已。”
老张正好带着工具过来帮忙安装设备,听到这话也笑着说:“我就说沈小姐不是那种乱花钱的人,做生意讲究的就是细水长流。不过话说回来,能有魄力为这么个新项目投入这么多,沈小姐的眼光是真准。”
沈玉薇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眼光准不如大家一起努力。要是没有林墨找到这么好的非遗项目,没有李宇和小宇的手艺,没有老张帮忙修设备,我就算有再多钱,也做不成事啊。” 她看向林墨,眼神里带着笑意,“再说了,上次暴雨救游客,林墨还自己掏腰包给大家买姜茶呢,他才是深藏不露的‘大老板’吧?”
林墨赶紧摆手:“那都是小事,当时大家都冻坏了,买杯姜茶是应该的。” 小宇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所谓的 “大方” 背后,都是大家为了项目在默默付出:“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真有‘家里有矿’这么好的事呢。”
“其实‘家里有矿’不如‘团队有心’,” 沈玉薇拿起体验套装里的剪纸刀,递给小宇,“你看,这些设备再好,也得靠你和李宇的手艺,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非遗;林墨再能规划,也得靠大家一起执行,项目才能做成。咱们这个团队,就是互相搭台,才能一起把事做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宇还在跟老张念叨:“张叔,原来沈姐不是‘家里有矿’,是脑子‘有矿’,懂得怎么跟人合作,还愿意为项目付出。” 老张笑着说:“这孩子,说话越来越有水平了。不过你说得对,真正厉害的人,不是靠家里有多少钱,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和真心,能把大家聚在一起,一起做事。”
林墨看着身边热热闹闹的众人,心里也很感慨。从澜城到雪乡,他们这个团队里,有像沈玉薇这样有资源却不张扬的伙伴,有像李宇这样踏实肯干的手艺人,有像老张这样经验丰富的长辈,还有像小宇这样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没有谁是所谓的 “家里有矿”,却都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真心。
下午,小宇拿着那套体验套装,教几个游客小朋友做迷你木雕。沈玉薇站在一旁,用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准备发在旅游平台上做推广。林墨走过来,看着她认真的样子,轻声说:“谢谢你,每次都能为项目想到这么多。”
沈玉薇抬起头,笑着说:“谢什么?咱们是合作伙伴,也是朋友。再说了,看着小宇他们这么认真,看着游客们这么喜欢雪乡,我觉得这些付出都值得。” 她顿了顿,又调侃道:“怎么,你也觉得我‘家里有矿’啊?”
林墨忍不住笑了:“我觉得你‘心里有矿’,装着对项目的真心,还有对大家的信任。” 沈玉薇看着他,眼里闪着光,像雪乡的阳光一样,温暖又明亮。
夕阳西下,工坊里的灯光渐渐亮起。小宇还在教孩子们做木雕,沈玉薇在整理下午拍的照片,老张和李宇在检查新安装的设备,林墨则在规划下周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没有所谓的 “家里有矿”,只有一群人,用真心和努力,一起把雪乡的故事,一点点写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