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颜值生风波,坚守非遗魂
“校园非遗文化节” 结束后的第三天,澜城工作室的氛围突然变得凝重起来。林溪坐在电脑前,眼圈泛红,手指滑动着屏幕上的负面评论,声音带着委屈:“他们说我推广非遗是‘靠脸博眼球’,还说咱们的非遗项目‘没内涵,只靠校花撑场面’……”
屏幕上,几条高赞评论格外刺眼:“不就是个校花吗?拿着非遗当幌子炒作自己吧!”“看了半天就记得她的汉服好看,剪纸木雕到底好在哪?没看出来。”“非遗推广需要的是真才实学,不是靠颜值吸引流量!”
小周站在一旁,气得脸都红了:“这些人根本不了解情况,林溪姐为了推广非遗,每天都熬夜写脚本、拍视频,他们凭什么这么说!”
张晓雅接过林溪的手机,仔细翻看着评论,眉头渐渐皱起:“还有更麻烦的,刚才澜城师范大学的学生会发来消息,说有学生向学校投诉,质疑咱们‘过度利用校花效应,偏离非遗推广本质’,要求暂停和咱们的合作。”
沈玉薇刚从外面回来,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接过话题:“咱们先冷静下来,别慌。这次的争议,本质上是‘颜值传播’和‘非遗本质’的失衡 —— 之前林溪的宣传确实吸引了大量流量,但也让部分人忽略了非遗本身的价值,才会出现这样的质疑。现在咱们要做的,是重新聚焦非遗本质,用实力回应争议。”
林墨点点头,补充道:“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布澄清视频,重点展示林溪学习非遗技艺的过程,以及咱们非遗项目的成果,比如村民靠非遗增收、学生爱上传统技艺的案例,证明咱们不是‘靠脸博眼球’;第二步,主动和澜城师大沟通,邀请学校领导和学生代表来工作室参观,亲眼看看咱们的非遗教学和文创研发,消除他们的顾虑;第三步,调整宣传方向,减少对个人颜值的聚焦,多突出非遗技艺、非遗故事和非遗带来的实际价值。”
林溪擦了擦眼泪,坚定地说:“我同意!其实我也早就意识到,不能总靠颜值吸引关注。这段时间跟着李奶奶学剪纸,跟着小宇学木雕,我也积累了不少技艺,这次正好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出来,让大家知道我是真的在用心推广非遗,不是炒作。”
当天下午,团队就开始筹备澄清视频。镜头里,林溪不再是穿着精致汉服的 “校花”,而是穿着简单工作服,坐在木雕台前,认真地雕刻 “校园情侣木雕”:“大家好,我是林溪。很多人说我靠颜值推广非遗,今天我想让大家看看我的木雕作品 —— 这是我跟着小宇老师学了一个月的成果,每一刀都凝聚着对非遗的热爱。其实推广非遗的这段时间,我看到了很多更珍贵的东西:雪乡的村民靠木雕剪纸改善生活,小朋友第一次剪出春燕时的开心笑容,这些才是非遗真正的魅力,也是我坚持推广的原因。”
视频里还穿插了李奶奶教村民剪纸的画面、学生们认真上非遗课的场景,以及文创产品带动雪乡经济的数据分析。视频结尾,林溪真诚地说:“未来我会继续推广非遗,但我希望大家关注的,是非遗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我的颜值。也欢迎大家监督,一起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调整宣传方向后,团队的新视频也有了明显变化。比如最新发布的 “非遗手作教程”,镜头重点对准木雕的每一个步骤、剪纸的每一个技巧,林溪的讲解也更侧重于技艺本身:“剪燕翅的时候,要注意刀刃和红纸的角度,保持 45 度角才能剪出流畅的线条;雕刻的时候,手腕要稳,力度要均匀,这样雕出来的图案才会立体。”
这样的宣传不仅没有减少流量,反而吸引了更多真正关注非遗的粉丝。有位从事传统木雕的老工匠看到视频后,主动联系团队,希望能合作开发 “传统木雕创新系列” 文创;还有几家非遗保护机构发来邀请,想让团队分享 “年轻群体非遗推广经验”。
一周后,澜城师范大学正式回复,宣布继续和工作室合作,还计划联合开展 “非遗技艺大赛”,鼓励更多学生参与非遗创作。林溪收到消息时,正在教小朋友剪 “雪乡小木屋”,小朋友举着剪好的作品,开心地说:“林溪姐姐,你剪得真好看,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非遗推广小使者!”
林溪笑着摸了摸小朋友的头,心里满是感慨。她转头对身边的张晓雅说:“以前我总觉得颜值是优势,现在才明白,真正能打动人的,是非遗本身的魅力,是大家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热爱。这次的争议,虽然让我难过,但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沈玉薇看着眼前的场景,欣慰地说:“这次的‘颜值风波’,对咱们来说也是一次成长。它让咱们明白,推广非遗可以利用流量,但不能依赖流量;可以借助个人影响力,但不能偏离非遗本质。未来,咱们要继续以非遗为核心,用实力和真诚,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技艺,让非遗真正扎根在大家心中。”
夕阳下,工作室的体验区里,李奶奶带着大家剪起了 “团结福”—— 一张红纸上,剪出了雪乡的木屋、澜城的地标、飞翔的春燕,还有一群手拉手的人。林溪拿着剪刀,认真地剪着每一刀,脸上不再有 “校花” 的光环,只透着对非遗的专注和热爱。
团队成员们看着这张渐渐成型的 “团结福”,心里都明白:这次的争议只是非遗推广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只要他们坚守初心,聚焦非遗本质,就一定能克服更多困难,让雪乡非遗的光芒,在更多人心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