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三天后,一支由五辆墨绿色军用吉普车组成的车队,便浩浩荡荡地驶入了红星厂的大门。
车上下来了十几位身穿蓝色工作服,但气质却与普通工人截然不同的专家。他们步伐沉稳,眼神锐利,身上带着一股长期身处高位,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
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岁上下,面容清瘦,表情严肃,两鬓微霜的中年人。他就是此次军方“驻厂技术支持小组”的组长,在整个总装备部都赫赫有名,以作风严谨、标准严苛着称的“铁面总工”——秦振华。
李建国、张建华等人早已在办公楼前列队等候,见到秦总工下车,连忙热情地迎了上去。
“秦总工,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李建国伸出双手,想要握手。
然而,秦振华却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目光越过众人,如同鹰隼一般,快速扫视着整个厂区的环境。当他看到远处车间墙壁上还未完全剥落的标语,和地面上一些难以避免的陈旧油污时,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李厂长,客套话就不必多说了。”他的声音,如同他的表情一样,冷硬而直接,“我这次来,不是来做客的,是来工作的。按照规定,我们需要立刻召开第一次项目联席会议,了解你们的生产准备情况。”
李建国伸出的手,尴尬地停在了半空中。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身上那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强大的压迫感。
半个小时后,在红星厂最大的会议室里,双方人员分坐两边,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秦振华没有给任何人寒暄的机会,他直接让助手,将一摞厚度堪比辞海的蓝色封皮文件,分发给了红星厂的每一位干部。
“这是GJb-9001A,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的全套标准文件。”秦振华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从今天起,它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唯一准则。我不管你们以前是怎么做的,但在军工生产线上,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百分之百地,符合上面的规定。”
张建华和刘福贵翻开文件,只看了几页,额头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那上面,从原材料的入库追溯、工人的操作资质认证,到生产环境的温湿度记录、甚至是一颗螺丝钉的拧紧力矩,都规定得细致入微,严苛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
“按照总部的要求,”秦振华看了一眼手表,继续说道,“你们红星厂,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所有文件的学习、消化,并提交一份符合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初步建设方案。两个月内,体系必须开始试运行。这是死命令,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一个月……”刘福贵主任倒吸了一口凉气,忍不住小声嘀咕道,“这……这怎么可能?光是把这些文件读完,都得半个月了……”
秦振华的耳朵很尖,他冷冷地瞥了刘福贵一眼:“有问题吗?完不成,就意味着你们不具备承接军工生产任务的基本能力。届时,我会如实向周将军汇报。”
一句话,就将所有人的退路,都堵死了。张建华等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来“协助”的专家组,而是一个来“督战”的宪兵队。
就在这气氛几乎要凝固的时刻,一直静静坐在角落里,翻阅着文件的李晓宇,终于开口了。
“秦总工。”他合上文件,抬起头,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您的要求,我们红-星厂,完全接受。”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他。
“并且,”李晓宇继续说道,“我保证,一个月内,我们会拿出一套不仅符合标准,甚至在某些方面,会超出您预期的质量管理方案。”
秦振华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没想到,在这个所有人都面露难色的时候,这个年轻人,竟然敢如此干脆地,立下军令状。
“哦?口气不小。”秦振华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军工生产,靠的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严谨和积累。”
“您说的对。”李晓宇坦然地点了点头,“所以,在接受您的‘下马威’之后,我也想请秦总工和您的团队,去看一看我们红星厂,为您准备的一点小小的‘见面礼’。”
“见面礼?”秦振华眉头一挑。
李晓宇没有多言,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亲自带领着秦振华和他的团队,穿过车间,来到了一个刚刚被清理出来,显得有些简陋的临时实验室。
实验室内,一台经过改装的磨床,静静地立在那里。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砂轮旁,多了一个看起来很古怪的,连接着各种电线和管路的装置。
“秦总工,您是精密制造领域的大家,应该知道,超精密磨削,最大的难题,就在于砂轮的磨损和修整。”李晓宇开门见山地说道。
“当然。”秦振华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傲然,“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是德国的在线激光修整,但技术被严格封锁。”
“那如果,”李晓宇笑了笑,“我们有一种方法,可以让砂轮,实现‘自我锐化’呢?”
“不可能。”秦振华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违背了基本的物理定律。”
李晓宇没有争辩,他只是亲自戴上护目镜,走到了那台简陋的实验平台前。
“那就请您亲眼见证一下,‘违背定律’的时刻。”
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只见那枚由金属粉末和金刚石颗粒混合烧结而成的特制砂轮,开始高速旋转。与此同时,那个古怪的装置,也开始工作。一股墨绿色的电解液,被精确地喷射到砂轮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液膜。
紧接着,李晓宇按下了另一个按钮。
“滋滋——”
一阵微弱的电流声响起。
奇迹,发生了!
在实验室那台高倍率的工业显微镜的实时投影下,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在那高速旋转的砂轮表面,包裹着金刚石磨粒的金属基体,正在被电解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地,均匀地腐蚀掉!
而随着外层金属的剥落,一颗颗崭新的,无比锋利的金刚石磨粒,如同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地,从砂轮的内部,“破土而出”!
整个砂轮,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磨削的同时,进行着永不停歇的,自我修复与重生!
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
秦振华和他带来的那群见多识广的军工专家们,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死死地盯着投影屏幕上那堪称神迹的一幕,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颠覆认知的,极致的震撼!
“这……这是……”秦振华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颤抖。
“ELId,电解在线修整技术。”李晓宇关掉机器,平静地揭晓了谜底,“一种用电化学,来取代物理修整的,全新的砂轮修整理念。”
他转过身,看着已经彻底石化的秦振华,脸上依旧是那副自信的微笑。
“秦总工,现在,您还觉得,我们一个月内,建立起一套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句空话吗?”
秦振华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他看着李晓宇,那眼神,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和轻视,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的敬畏。
他知道,自己错了,错得离谱。
他原以为,自己是来“扶贫”的。却没想到,自己一脚踏进的,是一个隐藏着未来科技的,神秘龙潭!
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第一次,主动向李晓宇,伸出了手。
“李总工,”他的声音,无比郑重,“我为我之前的态度,向你道歉。”
“从现在起,我们技术支持小组的定位,要改一改了。”
“我们不是来监督你们的,”他的眼中,燃烧起一股名为“合作”与“共赢”的火焰,“我们是来学习的!请你放心,从今天起,你们红星厂的任何需求,就是我们的最高指令!我秦振华,将调动我所有的资源,全力支持你们的ELId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