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羽衣,一条条羽褥千针万线凝聚了百姓们的心血。
看见百姓的手流血也没好的止血办法,要有后世的创口贴就好了。
朱允炆刚想到创口贴,突然他的袋子里鼓了起来,一看都是创口贴!
皇爷爷又支援我了!
朱允炆拿出一些创口贴,怎么跟大家解释呢?
只得编理由。
让柳雨嫣拿过去帮助女工贴伤口,柳雨嫣明白了:这人还留着后手呢。
她见怪不怪的帮女工把手包扎好。
王二审高兴地说:“太神奇了!我的手不疼了!”
在古代农村这拉个口子那碰破了皮都是常见的,看了得就地取材了!
对了!朱允炆脑洞又大开了。
小时候他跟奶奶去下地,碰破了腿,奶奶找的是路边那个大黑包子,一挤就出黑粉末涂到伤口上可以止血。
对了,就叫马粪苔。后世他查过网,知道它是很好的中药材。学名叫马勃。
还可以治肺部疾病。现代用它来配药治疗肺结节和肺癌早期、预防肺癌发展,和留下的后遗症。那可是好草药。
在现代,之前在土路上比比皆是的马粪苔只有在草原上多见了。
柳雨嫣暗想,是时候去采中草药了!
现在路上马粪很多,应该能找到,多摘晒干留备用。
听见朱允炆说“马粪苔”,王二婶接过去说:那东西土路旁有不少呢!
朱允炆给柳雨嫣使眼色,柳雨嫣明白了:“大家注意了,回头多找点马粪苔晒干备用。可以止血,杀菌。”
大家答应着,缝羽衣的速度更快了。别看没有后世的缝纫机,古人的女红那是没得说了。
想到缝纫机,大的用脚踏,还有小的用手按就行。不过做羽绒服得用大缝纫机。
说着,库房里有了动静。朱允炆金手指动了——缝纫机!好几台!
皇爷爷总是雪里送炭,朱允炆感激的要流泪了。
有了大缝纫机,做羽绒服的速度就快多了。
柳雨嫣知道朱允炆有空间,不好说破替他遮掩,说是早藏得,是她带来的。
众人就不说什么了,管那么多事干啥?干活!
柳雨嫣和王翠环手把手教其他女工。很快就都学会了呀。
最后,柳雨嫣总结:“注意别把针打了!”
分工明确,有往麻布里絮绒毛,有扎羽衣。这样就快多了。
试穿那日,一位老矿工穿上新制的羽衣,激动得热泪盈眶:“老爷,这衣裳又轻又暖,比裹十层麻布还顶用!”
朱允炆笑着将一床羽褥递给一旁抱着孩子的农妇:“快给娃铺上,夜里睡觉就不冻着了。”
此时,郑和恰好前来辞行。
他望着工坊里忙碌的人群,再摸摸手中柔软的羽衣,惊叹道:“陛下此计,既废物利用,又解百姓寒苦,实乃一举多得!待咱出海,定将此事传扬四方!”
入夜,五台山的灯火亮起。
无数人家的床上铺着新褥子,孩子们在柔软的床榻上嬉笑打滚;寒风中,身着羽衣的村民们行走自如,再也不惧刺骨的山风。
而朱允炆的工坊里,新的计划正在烛光中酝酿——他已派人研究如何将羽毛脱脂、软化,让羽衣更加轻便舒适。
这场由羽毛掀起的“温暖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五台山百姓的生活。
而小弥撒来报,玄寂大师领着诸多和尚和百姓煮出了太多的细盐,正兴奋着呢,问他如何卖?
“贫苦百姓要买盐只要花之前盐价的三成或更少,而富商则要用七成的银钱。”
百姓欢呼,富商则不满,但是毕竟比之前旳卤盐还是便宜不少。
他们不得不佩服永明大师的先进细盐提取法。还埋怨自己,这么简单的办法自己咋没想出来呢?
又得知永明又抛出了个要制作“羽衣”...都积极活动起来...
五台山的晨雾还未散尽,朱允炆亲手书写的招工告示前已挤满了人。
宣纸上招募女工,缝制羽衣,日付工钱二十文,午间供膳的字迹墨迹未干,王二嫂踮着脚听完识字的书生念完告示,激动得扯住邻人衣袖:他婶子!咱妇道人家也能挣银子了!
人群中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惊飞了树梢的寒鸦,几个眼尖的汉子已跑去通知自家婆娘。
工坊院内,朱允炆望着蜂拥而至的报名者愁眉不展。
晾晒场里堆积的羽毛虽如山高,可面对这黑压压的人群和老百姓对羽衣的需求,还有那大客商的跃跃欲试,不过是杯水车薪。
忽有暗香袭来,身着月白襦裙的柳雨嫣款步而来,鬓边新折的山茶花随着步伐轻颤:允炆兄可曾想过,与其守着有限的羽毛,何不自己养禽取羽?
“好主意,咱们还有肉吃了!”“吃不了还可以卖!”
朱允炆乐了:“你真是雪中送炭。”“好谋划!”
朱允炆佩服,一个妇道人家,不!是女强人!这是现代人对发奋图强的女人的赞称。
朱允炆手中的算盘珠子散落,猛然抬头时,正撞见柳雨嫣眼底暗藏的狡黠。
她指尖划过案头《农政辑要》,书页间飘落的银杏叶在风中打着旋:离此三十里的清水潭,水草丰茂,正适合圈地建场。
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孩童的笑闹声——她的双生子正追着纸鸢跑过回廊,七岁的稚子眉眼间尽是皇家贵气。
好个清水潭!朱允炆击掌大笑,目光却落在追逐的孩童身上。寒风刮着孩子们羽衣的衣角,他突然想起幼时在应天的学堂,夫子诵读学而时习之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
雨嫣,他转身时神色郑重,办工坊能解百姓一时寒苦,可育人方能泽被后世。我想在山中办座学堂,不知你...
柳雨嫣的绣帕轻掩唇角,眼中泛起涟漪。
她何尝不知眼前人胸有丘壑,只是这穿越之秘,终究藏在心底:正巧前日遇见王县令千金,她饱读诗书,若能邀其共掌教席...
三日后,新的告示贴满五台。蒙学馆开馆,凡六岁至十二岁孩童,皆可免费入学,午间供膳的告示旁,还画着歪歪扭扭的孩童执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