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顺风耳赛判官——贺怀智的荒诞乐史

第一章 蒲州奇童:“顺风耳”是怎么“听”出来的

唐玄宗开元年间,蒲州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出了个奇人,姓贺名怀智,字惠通。这贺家祖上不算显赫,却代代跟“声音”沾边——先祖是吹唢呐的,吹得十里八乡红白喜事都离不开;祖父是敲梆子的,敲得县城戏楼的梆子比别人家响三分;到了父亲贺老爹这儿,没能继承吹拉弹唱,却练出一手修乐器的本事,什么琵琶断弦、笛子漏气,经他手一摆弄,准保能恢复声响,就是修完后总带着点“个人特色”——比如琵琶弹起来多了点梆子味,笛子吹出来带着唢呐的嘹亮。

贺怀智打小就没遗传老爹的“巧手”,却长了一双逆天的耳朵。别的孩子三岁还在学喊“爹娘”,他已经能趴在地上听蚂蚁搬家的动静,还能跟街坊炫耀:“张三家的蚂蚁今天搬了三颗米,比昨天多一颗,就是走得有点慢,像是累着了。”街坊们都笑他痴傻,贺老爹却犯了愁:“这孩子耳朵太灵,不会是个‘耳报神’托生吧?”

五岁那年,贺怀智的“顺风耳”第一次派上了“大用场”。县城里的李掌柜丢了祖传的玉扳指,那扳指是李掌柜他爹传下来的,据说摸起来凉丝丝的,戴在手上能治关节疼,李掌柜急得团团转,发动全家老小,连狗都牵出来嗅了,愣是没找着。贺怀智路过李家门口,见李掌柜蹲在地上哭,就凑过去问:“李大叔,你丢啥了?”

李掌柜哭着说:“丢了个玉扳指,绿莹莹的,比你脑袋还圆。”贺怀智眨了眨眼,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了听,又抬头往李掌柜家房梁上望了望,说:“在房梁上呢,被你家那只芦花鸡当成蛋孵着呢。”

李掌柜死活不信:“鸡孵蛋都在鸡窝,怎么会去房梁?”贺怀智指着房梁:“你听,它爪子扒木头的声音,还有扳指硌得它不舒服,哼哼唧唧的呢。”李掌柜半信半疑,搬了梯子爬上房梁,果然见自家芦花鸡正蹲在房梁的缝隙里,身下压着个绿莹莹的玉扳指,鸡还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像是嫌硌得慌。

原来前一天李掌柜在院子里晒东西,玉扳指从手上滑掉,被芦花鸡当成了鸡蛋,一路扒拉着带上了房梁。李掌柜又惊又喜,当即从身上摸出一串铜钱,塞给贺怀智:“好孩子,多亏了你!你这耳朵也太灵了,简直是‘顺风耳’啊!”

“顺风耳”这名号一传开,贺怀智的耳朵就成了永乐县的“稀罕物”。有人找他听自家的牛是不是怀了崽,有人找他听墙根下是不是藏了老鼠,甚至有个老寡妇找他听隔壁老王是不是又在偷藏私房钱。贺怀智来者不拒,每次都能凭着超凡的听力给出答案,就是有时候答案太直白,容易得罪人——比如他告诉老寡妇:“王大叔把钱藏在床底下的咸菜坛子里,还裹了三层油纸,我都能听见铜钱互相碰的声音。”结果老寡妇当晚就掀了老王的床,两家吵了三天三夜,贺怀智也被老王追着骂了半条街。

贺老爹见儿子总凭着耳朵惹事,就想让他学点正经手艺,要么继承自己修乐器的本事,要么去私塾读书。可贺怀智对修乐器没兴趣,说“听那些破乐器的声音,不如听街上的叫卖声有意思”;对读书更是头疼,私塾先生让背《三字经》,他背了两句就睡着了,先生叫醒他,他还嘟囔:“先生,你身上的衣服料子磨得慌,我听着都犯困。”

先生气不过,就想考考他的听力,拿出一把琵琶,拨了一下弦,问:“贺怀智,你听这弦是什么做的?”贺怀智闭着眼睛听了听,说:“是羊肠做的,而且这只羊去年秋天生的,左后腿受过伤。”先生愣住了,这琵琶弦确实是羊肠弦,而且做弦的羊,正是他去年从一个牧民手里买的,那羊确实左后腿有旧伤。先生又惊又奇,对贺老爹说:“你家这孩子,耳朵是天生的奇才,不如让他学乐器,将来必成大器。”

贺老爹一想,也是,儿子耳朵这么灵,学乐器说不定真能有出息。于是就托人给贺怀智找了个师傅,是当地有名的琵琶艺人,姓刘,人称“刘琵琶”。刘琵琶起初不愿收徒,说贺怀智太顽劣,可一见贺怀智的听力,当即就改了主意。刘琵琶拿出一把琵琶,故意调错了三个音,问贺怀智:“你听这琴有什么问题?”贺怀智只听了一遍,就指出了哪三个音错了,还说:“第一个音低了半分,像是压了块小石头;第二个音高了一点,像是被风吹得飘起来了;第三个音有点闷,像是堵了团棉花。”

刘琵琶大喜过望,当即收贺怀智为徒,还跟贺老爹说:“这孩子是天生的乐材,我教他三年,保准让他弹得比我还好。”可贺怀智学琵琶,也没按常理出牌。别人学琵琶,都是先练指法,再记乐谱,他却先听琵琶的“声音”——他把琵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说“要先听听琵琶肚子里的声音,才能跟它好好说话”。刘琵琶气得胡子都翘了,可贺怀智弹出来的曲子,却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十面埋伏》,别人弹得杀气腾腾,他弹出来却多了点“楚霸王的叹息声”,说是“我听出项羽当时心里挺委屈的,打了那么多年仗,最后还没赢”;别人弹《阳春白雪》,弹得高雅脱俗,他弹出来却加了点鸟叫虫鸣,说是“春天的声音,本来就该有这些”。

久而久之,贺怀智的琵琶弹得越来越有名,“顺风耳”的雅号也越来越响,还多了个后缀,叫“顺风耳赛判官”——因为他不仅能听出声音里的门道,还能凭着声音“断事”,比判官还灵。有一回,县城里的两个小贩争执起来,一个说另一个偷了他的钱,另一个说没偷,围观的人都分不清谁对谁错。贺怀智路过,让两人各说一句话,然后指着那个说“没偷”的小贩:“是你偷的,你说话的时候,心跳比平时快了三倍,铜钱在你怀里硌得慌,我都能听见响声。”那小贩脸一红,当场从怀里掏出了偷来的铜钱,众人无不佩服。

开元十五年,贺怀智十七岁,琵琶已经弹得炉火纯青,“顺风耳赛判官”的名声也传到了长安。这一年,唐玄宗下令在全国选拔优秀乐师,充实宫廷教坊。刘琵琶听说了,就劝贺怀智:“你这本事,在永乐县太屈才了,去长安,说不定能得到皇上的赏识。”贺怀智一听,也动了心——他早就听说长安的热闹,想听听皇宫里的声音,看看是不是比县城里的更有意思。于是,贺怀智收拾了一把琵琶,揣着老爹给的几两银子,背着“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踏上了去长安的路。

第二章 长安闯宫:琴音里的“耳报神”

从永乐县到长安,千里迢迢,贺怀智一路走一路听,觉得新鲜极了。他听路边的泉水叮咚,说是“比琵琶的泛音还脆”;听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说是“像好多人在偷偷说话”;甚至听路上行人的脚步声,都能判断出对方是胖是瘦、是富是穷。有一回,他遇到一个赶路的商人,听了听对方的脚步声,就说:“掌柜的,你包袱里的银子太多,压得你腿都酸了,不如分点给我,我帮你背?”商人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劫匪,后来才知道贺怀智只是听出来的,不由得感叹:“‘顺风耳赛判官’果然名不虚传!”

到了长安,贺怀智才算开了眼界。长安城里车水马龙,叫卖声、马蹄声、丝竹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听得他耳朵都快忙不过来了。他找了家小客栈住下,第二天就去教坊报名。教坊里的乐师们听说来了个“顺风耳”,都觉得新鲜,想考考他。有个吹笛子的乐师,故意在笛子上钻了个小孔,然后吹了一段曲子,问贺怀智:“你听我这笛子有什么问题?”贺怀智听了一遍,就说:“你笛子上多了个小孔,在第三节左边,离吹口三寸远,孔径比针鼻还小,吹的时候漏气,声音有点飘。”那乐师当场就傻了,他这小孔是昨晚偷偷钻的,没人知道,没想到贺怀智一听就听出来了。

还有个弹古筝的乐师,想为难贺怀智,就把古筝的一根弦换成了不同材质的,然后弹了一曲。贺怀智听了,说:“你这古筝的第五根弦不对劲,不是蚕丝做的,是棉线混着麻线做的,弹起来有点发涩,像是没睡醒。”那乐师不得不服,当场换了弦,连说:“奇才!真是奇才!”

教坊使见贺怀智确实有本事,就把他推荐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是个爱音乐的皇帝,听说有这么个“顺风耳”乐师,当即就宣他进宫。贺怀智第一次见皇帝,心里有点紧张,可一看到皇宫里的乐器,就忘了紧张。唐玄宗让他弹琵琶,他接过一把宫廷特制的琵琶,先闭上眼睛听了听,然后拨了一下弦,说:“皇上,这琵琶是紫檀木做的,琴腹里有块小木块,是当年做琴的时候不小心掉进去的,弹的时候会有点杂音。”唐玄宗让人把琵琶拆开,果然在琴腹里找到了一块小木块,不由得大为惊奇:“你这耳朵,真是神了!”

贺怀智弹了一曲自己改编的《霓裳羽衣曲》,他弹的曲子,比原来的多了些宫廷外的烟火气,唐玄宗听得津津有味,连连叫好:“你这曲子弹得好,有新意,比那些老调子好听多了!”当即封贺怀智为宫廷供奉,留在教坊,专门为皇室演奏。

这下,贺怀智在长安彻底火了,“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也传到了皇宫的各个角落,连皇后和公主们都知道教坊里有个耳朵特别灵的乐师。有一回,杨贵妃的玉簪丢了,那玉簪是唐玄宗送的,上面镶着一颗珍珠,杨贵妃急得茶饭不思。唐玄宗让宫人到处找,找了三天都没找着,就想起了贺怀智,宣他进宫。

贺怀智来到杨贵妃的寝宫,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了听,又在屋里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一只波斯猫的旁边,说:“娘娘,您的玉簪在猫窝里呢。”杨贵妃让人去看,果然在波斯猫的窝里找到了玉簪,玉簪上还沾着几根猫毛。原来那波斯猫见玉簪亮晶晶的,就当成了玩具,拖回了窝里。杨贵妃又惊又喜,赏了贺怀智一匹锦缎,还说:“你这耳朵,比我的贴身宫女还管用!”

贺怀智在宫廷里,虽然受宠,却也总凭着耳朵惹出些笑话。有一回,唐玄宗和大臣们在御花园议事,贺怀智奉命在旁边弹琵琶助兴。他弹着弹着,突然停下来说:“皇上,宰相大人的腰带扣松了,再动两下就要掉了。”宰相低头一看,果然腰带扣松了,赶紧系紧,脸都红了。唐玄宗笑得前仰后合:“贺怀智,你这耳朵也太不挑了,连腰带扣的声音都能听见!”

还有一回,教坊里的两个乐师闹矛盾,一个说另一个在背后说他坏话,另一个不承认。贺怀智正好路过,就说:“你们别吵了,我听听。”他让那个被指责的乐师说几句话,然后对他说:“你确实说过他弹琵琶像弹棉花,而且是昨天下午三点多,在教坊的后院说的。”那乐师脸一红,当场认错,众人都笑说:“有贺怀智在,教坊里可没人敢说悄悄话了!”

贺怀智在宫廷里待久了,也渐渐摸清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脾气。他发现唐玄宗虽然贵为天子,却也有孩子气的一面,比如喜欢听新鲜的曲子,喜欢别人夸他的音乐品味;杨贵妃喜欢听温柔的曲子,尤其是跟荔枝有关的,一听到就眉开眼笑。于是,贺怀智就经常改编曲子,比如把《荔枝香》改成了欢快的调子,里面加了荔枝掉落的声音、宫女剥荔枝的声音,杨贵妃听了,当场就赏了他一盘刚进贡的荔枝。

有一回,唐玄宗因为边境战事不顺,心情郁闷,连饭都吃不下。贺怀智知道了,就弹了一曲自己编的《得胜乐》,曲子里不仅有将士们冲锋陷阵的声音,还有战马嘶鸣、号角吹响的声音,最后还加了胜利后欢呼的声音。唐玄宗听着听着,心情就好了起来,说:“听你这曲子,比打了一场胜仗还痛快!”当即下令赏贺怀智黄金百两。

可贺怀智也有“听走眼”的时候。有一回,一个外地的乐师来教坊献艺,自称弹琵琶天下第一。贺怀智听他弹了一曲,觉得他的指法虽然娴熟,但曲子里少了点“真情实感”,就直言不讳地说:“你弹得虽然快,却像是在应付差事,我听不出你心里在想什么。”那乐师不服气,说:“我弹了三十年琵琶,还没人敢这么说我!”两人当场就比试起来,贺怀智弹了一曲《思归引》,曲子里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听得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流泪;而那个外地乐师弹的曲子,虽然技巧高超,却没人能共情。最后,唐玄宗判定贺怀智获胜,那个外地乐师灰溜溜地走了。

不过,贺怀智也因为太直言,得罪了不少人。教坊里有个乐师叫李龟年,也是着名的乐师,擅长唱歌,平时很受唐玄宗的宠爱。李龟年觉得贺怀智抢了他的风头,就想找机会为难他。有一回,唐玄宗让两人合作一曲,李龟年故意唱错了好几个调子,想让贺怀智出丑。可贺怀智耳朵太灵,一听就听出来了,当场就跟着改了调子,把错的调子圆了回来,还显得更有新意。唐玄宗听得连连叫好,李龟年却气得脸都绿了。

还有一回,李龟年在唐玄宗面前说贺怀智的坏话,说他“耳朵太灵,什么都听,说不定还在背地里听皇上的悄悄话”。唐玄宗听了,却笑着说:“贺怀智的耳朵是灵,但他心术正,不会干那种事。再说了,他要是想听,朕让他听就是了,有什么好怕的?”李龟年碰了一鼻子灰,再也不敢说贺怀智的坏话了。

贺怀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也越来越响,甚至有人专门来教坊,就为了听听他的琵琶,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听声断事”。可贺怀智心里,却有时候会想念永乐县的日子,想念家乡的泉水声、叫卖声,还有老爹修乐器的叮当声。有一回,他弹琵琶的时候,突然加入了家乡的叫卖声:“卖豆腐嘞——新鲜的豆腐嘞——”唐玄宗听了,觉得新鲜,问:“这是什么声音?”贺怀智说:“这是臣家乡的叫卖声,臣想家了。”唐玄宗听了,很是感动,就准了他的假,让他回家探亲。

贺怀智回到永乐县,发现家乡还是老样子,只是老爹的头发更白了,修乐器的手艺也更熟练了。街坊们听说“顺风耳赛判官”回来了,都围过来看,有的找他听家里的鸡是不是要下蛋,有的找他听孩子是不是在外面闯祸了,贺怀智都一一应了。可他发现,在家乡听这些声音,比在宫廷里听丝竹声更踏实、更舒服。

探亲结束后,贺怀智回到了长安,可他的心态却变了。他开始觉得,宫廷里的生活虽然繁华,却少了点烟火气;而他的“顺风耳”,虽然能让他得到皇帝的赏识,却也让他活得小心翼翼。于是,他开始琢磨,是不是该换一种生活方式。

第三章 乐场争锋:“听声破局”的荒诞对决

开元二十五年,长安城里举办了一场“天下乐师大会”,由唐玄宗亲自主持,目的是选拔天下最优秀的乐师,授予“天下第一乐师”的称号。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乐师都涌到了长安,有弹琵琶的、吹笛子的、拉二胡的,还有唱歌的、击节的,真是五花八门,人才济济。贺怀智作为宫廷供奉,自然也参加了这场大会。

大会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轮,初赛比的是基本功,复赛比的是改编能力,决赛则是即兴创作。贺怀智在初赛中,凭着精湛的琵琶技艺和独特的“听声辨音”能力,轻松晋级。有个弹古筝的乐师,在初赛中故意弹错了一个音,想蒙混过关,结果被贺怀智当场指了出来:“你这音错了,应该高半分,像是山涧的泉水,而不是池塘里的死水。”那乐师羞愧难当,当场就退出了比赛。

复赛中,题目是改编《秦王破阵乐》。这首曲子是唐太宗时期流传下来的,气势恢宏,一般乐师都不敢轻易改动。可贺怀智却大胆地对曲子进行了改编,他在曲子里加入了士兵们行军的脚步声、兵器碰撞的声音,甚至还有战马喝水的声音。他说:“打仗不仅有冲锋陷阵,还有行军路上的辛苦,这些声音都该在曲子里体现出来。”评委们听了,都赞不绝口,说他的改编“既保留了原曲的气势,又增添了生活气息”,贺怀智顺利进入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来自西域的乐师,名叫波斯那。波斯那擅长弹箜篌,据说他的箜篌是用西域的千年古木做的,琴弦是用金丝做的,弹出来的声音能让人如痴如醉,甚至能让飞鸟落地、走兽驻足。波斯那在复赛中表现极佳,他改编的《胡笳十八拍》,充满了西域风情,听得唐玄宗都连连叫好,说:“这西域的音乐,果然别有韵味!”

决赛当天,皇宫里的勤政楼前人山人海,唐玄宗和杨贵妃坐在楼上的观礼台,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坐在两侧,场面十分盛大。决赛的题目是“闻声即兴”——由主持人现场发出一种声音,两位乐师根据声音即兴创作一首曲子,谁的曲子更贴合声音、更有新意,谁就获胜。

第一个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主持人让人敲响了一面巨大的铜锣,模拟打雷的声音,“哐——”的一声,震得人耳朵发麻。波斯那先弹,他拨动箜篌的金丝弦,弹出了急促而激昂的旋律,像是狂风暴雨来临,电闪雷鸣,充满了压迫感。众人听了,都忍不住鼓掌,说:“弹得好!把打雷的气势都弹出来了!”

轮到贺怀智了,他却没有立刻弹琵琶,而是闭上眼睛,听了听铜锣的余音,又听了听周围观众的呼吸声,然后才拨动琴弦。他弹的旋律,一开始很轻柔,像是打雷前的宁静,然后渐渐变得急促,像是乌云聚集,最后才爆发出来,像是雷声滚滚,却又在结尾处加入了几滴雨声,还有雨后小鸟的叫声。唐玄宗听了,眼睛一亮,说:“贺怀智这曲子,不仅有打雷的气势,还有雨过天晴的希望,比波斯那的更有层次!”

第二个声音,是婴儿的哭声。主持人让人抱来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婴儿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哭了起来,声音清脆而响亮。波斯那这次弹得很温柔,旋律缠绵悱恻,像是母亲在安慰婴儿。众人听了,都觉得很感动,说:“波斯那的曲子,太暖心了!”

贺怀智还是先听了听婴儿的哭声,然后弹了起来。他弹的旋律,一开始跟着婴儿的哭声走,婴儿哭一声,他弹一个音,后来渐渐变得欢快起来,像是在逗婴儿开心,最后婴儿竟然真的不哭了,还咯咯地笑了起来。杨贵妃笑着说:“贺怀智这曲子,不仅能安慰婴儿,还能逗婴儿笑,真是太神奇了!”

前两局下来,贺怀智和波斯那打了个平手,第三局就成了决胜局。第三个声音,是“无声”——主持人说:“现在没有任何声音,两位乐师根据‘无声’即兴创作,谁的曲子更能体现‘无声’的意境,谁就获胜。”

众人都愣住了,“无声”怎么弹?波斯那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拨动箜篌,弹了一段极其轻柔的旋律,几乎听不到声音,他说:“这就是无声,轻柔到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点牵强,但也没人敢反驳。

轮到贺怀智了,他还是闭上眼睛,听了很久,然后突然拨动琴弦,弹了一段欢快的旋律,里面有鸟叫、虫鸣、流水声,还有人们的谈笑声。众人都懵了,说:“贺怀智,这不是无声啊,这明明是有声!”

贺怀智停下琴弦,笑着说:“各位,‘无声’不是真的没有声音,而是内心的宁静。当一个人内心宁静的时候,即使周围有再多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无声’的意境。我弹的这些声音,都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听着这些声音,人们的内心会变得宁静,这才是真正的‘无声’。”

唐玄宗听了,恍然大悟,拍着大腿说:“说得好!‘无声’不是死寂,而是内心的平和。贺怀智,你不仅弹得好,还悟得深!”

波斯那却不服气,说:“这都是诡辩!‘无声’就是没有声音,你弹了这么多声音,怎么能算体现‘无声’?”

贺怀智笑了笑,说:“那我问你,你弹的那段轻柔的旋律,真的是‘无声’吗?你弹的时候,是不是在刻意追求‘无声’?而刻意追求的‘无声’,其实是最大的‘有声’。”

波斯那被问得说不出话来,愣在原地。唐玄宗当即宣布,贺怀智获胜,授予他“天下第一乐师”的称号,还赏了他一把用千年紫檀木做的琵琶,取名“天籁”。

可波斯那还是不服气,说:“贺怀智,你赢了,只是因为你会狡辩,不是因为你的琴技比我好。我想跟你再比一场,就比‘听声辨物’,如果你能赢,我就心甘情愿地认输。”

唐玄宗觉得有意思,就答应了波斯那的请求。波斯那让人拿来一个密封的盒子,说:“这里面有一样东西,你要是能听出是什么,我就认输;要是听不出来,你就得把‘天下第一乐师’的称号让给我。”

贺怀智点了点头,把耳朵贴在盒子上,听了很久。盒子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众人都替贺怀智捏了把汗,说:“这里面肯定是空的,或者是一样不会发出声音的东西,贺怀智这次输定了!”

贺怀智听了半天,突然笑了,说:“波斯那,你这盒子里,是一只死了的萤火虫,对不对?”

波斯那脸色一变,说:“你怎么知道?”

贺怀智说:“我虽然没听到萤火虫飞的声音,但我听到了盒子里空气流动的声音,还有萤火虫翅膀上的粉末掉落的声音。而且,这只萤火虫是昨晚死的,因为它身上的气息,还带着点夜晚的露水味。”

波斯那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是一只死了的萤火虫,众人都惊呆了,纷纷称赞贺怀智的耳朵“神乎其神”。波斯那也心服口服,对着贺怀智拱了拱手,说:“贺先生,我输了,你确实是‘天下第一乐师’!”说完,就带着随从离开了长安。

贺怀智赢了比赛,“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更是传遍了天下,甚至传到了国外。有个日本的使节,专门来长安见贺怀智,想拜他为师,学习“听声辨音”的本事。贺怀智却笑着说:“我这本事,是天生的,学不来。但你要是想学琵琶,我可以教你。”那日本使节高兴极了,当即就留在了长安,跟着贺怀智学琵琶。

可贺怀智却并没有因为赢得了“天下第一乐师”的称号而变得骄傲自满,反而更加低调了。他知道,自己能赢,靠的不仅仅是琴技,还有那只“顺风耳”,而这只耳朵,既是他的天赋,也是他的负担。有一回,他跟朋友喝酒,说:“别人都羡慕我的耳朵,可我有时候真希望自己的耳朵能笨一点,不用听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声音,不用猜那么多人的心思。”

朋友笑着说:“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要是没有这只耳朵,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贺怀智叹了口气,说:“成就倒是有了,可快乐却少了。以前在老家,听着街坊们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觉得特别踏实;现在在长安,听着宫廷里的丝竹声、大臣们的奉承声,却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朋友听了,说:“那你不如离开长安,回到老家,过你想过的日子。”

贺怀智摇了摇头,说:“皇上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说走就走。再说了,我也舍不得教坊里的那些乐器,舍不得那些喜欢听我弹琴的人。”

就在贺怀智纠结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第四章 安史之乱:“顺风耳”的逃亡与坚守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反叛,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洛阳,直逼长安。长安城里人心惶惶,唐玄宗也慌了神,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一行人,偷偷逃出了长安,往蜀地而去。

贺怀智作为宫廷乐师,也跟着唐玄宗一起逃亡。逃亡路上,条件艰苦,以前养尊处优的皇室成员和大臣们,如今都变得狼狈不堪。贺怀智的琵琶也在逃亡途中被摔坏了,只剩下一把普通的木琴。可他还是每天给唐玄宗弹曲子,想用音乐安慰唐玄宗。

逃亡路上,贺怀智的“顺风耳”又派上了用场。有一回,队伍走到马嵬坡,贺怀智突然听到远处有马蹄声,而且越来越近,还夹杂着兵器碰撞的声音。他赶紧告诉唐玄宗:“皇上,不好了,后面有叛军追上来了!”唐玄宗一听,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让队伍加快速度。果然,没过多久,叛军就追了上来,幸亏队伍跑得快,才没被追上。

还有一回,队伍在一个山谷里休息,贺怀智听到山谷两侧有动静,像是有人埋伏。他赶紧说:“皇上,这山谷里有埋伏,我们赶紧离开!”唐玄宗半信半疑,但还是听从了贺怀智的建议,让队伍离开了山谷。刚走没多久,山谷两侧就冲出了一群叛军,幸好队伍已经走远,才躲过一劫。

马嵬坡兵变后,杨贵妃被赐死,杨国忠被诛杀,唐玄宗的心情更加郁闷。贺怀智看着唐玄宗憔悴的样子,心里也很不好受。他弹了一曲《霓裳羽衣曲》,可这次弹的,没有了以前的欢快,反而充满了悲伤和无奈。唐玄宗听着听着,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说:“以前听你弹这首曲子,觉得天下太平,万事顺心;现在听你弹,只觉得物是人非,世事无常。”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被叛军攻占,教坊里的乐器被洗劫一空,很多乐师要么被叛军杀死,要么流落民间。贺怀智跟着唐玄宗到了蜀地,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一直惦记着长安的教坊,惦记着那些失散的乐师。

天宝十五载,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组织军队反攻叛军。贺怀智听说后,主动向唐玄宗请命,想去前线为将士们弹曲子,鼓舞士气。唐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贺怀智带着一把修复好的琵琶,踏上了前往前线的路。

前线的条件比逃亡路上更艰苦,到处都是战火,到处都是伤员。贺怀智每天在军营里弹曲子,他弹《得胜乐》,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他弹《思归引》,慰藉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他还弹一些民间的小调,让将士们暂时忘记战争的痛苦。

有一回,一支军队即将出征,贺怀智为他们弹了一曲《秦王破阵乐》,曲子里充满了力量和勇气。将士们听了,都热血沸腾,齐声高呼:“杀敌报国!杀敌报国!”最后,这支军队果然打了一场大胜仗。

在前线,贺怀智的“顺风耳”也帮了不少忙。有一回,他听到敌军的军营里有异常的声音,像是在调动军队,准备偷袭。他赶紧告诉将领:“将军,敌军今晚要偷袭我们,他们的军队已经在调动了!”将领听了,赶紧做好了防备。当晚,敌军果然来偷袭,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归。

将领高兴地说:“贺先生,你这耳朵真是我们的福星啊!要是没有你,我们今晚就惨了!”

贺怀智笑着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真正厉害的,是将士们的勇气和忠诚。”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贺怀智在前线待了五年。这五年里,他弹坏了三把琵琶,见证了无数将士的牺牲,也见证了唐朝军队的浴血奋战。直到广德元年,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长安也被收复,贺怀智才跟着军队回到了长安。

回到长安,贺怀智发现,长安已经不是以前的长安了。宫殿被烧毁了不少,街道上一片狼藉,教坊也变得破败不堪,以前的乐师,只剩下寥寥几人。贺怀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重建教坊,想让音乐重新回到长安。

他找到了唐肃宗,请求重建教坊,恢复宫廷音乐。唐肃宗很佩服贺怀智的忠诚和执着,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拨了一笔钱,让他负责重建教坊。贺怀智不负所望,用了三年时间,不仅重建了教坊,还找回了不少失散的乐师,甚至还收了很多徒弟,把自己的琵琶技艺和“听声辨音”的本事传授给他们。

教坊重建后,贺怀智又开始为皇室演奏。可他发现,经过安史之乱,宫廷里的音乐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繁华和活力,变得沉闷而压抑。于是,他开始改编曲子,把民间的音乐元素融入到宫廷音乐中,让宫廷音乐重新变得有活力。

有一回,唐肃宗让他弹一曲喜庆的曲子,庆祝叛乱平定。贺怀智弹了一曲自己编的《太平乐》,曲子里有农民耕种的声音、商人叫卖的声音、孩子们嬉闹的声音,充满了烟火气和生机。唐肃宗听了,高兴地说:“贺怀智,你这曲子,让朕看到了天下太平的希望!”

可贺怀智却知道,唐朝已经不是以前的唐朝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想要恢复以前的繁华,已经很难了。他开始怀念开元年间的长安,怀念那个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时代。

第五章 琴隐江湖:“顺风耳”的晚年荒诞记

大历五年,贺怀智已经六十岁了,头发都白了,可他的耳朵还是那么灵,琵琶也弹得还是那么好。“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依然在长安城里流传,甚至比以前更响了。可贺怀智却越来越不想待在宫廷里了,他想离开长安,回到民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于是,他向唐肃宗上书,请求辞官归隐。唐肃宗舍不得他,多次挽留,可贺怀智心意已决,说:“皇上,臣老了,想回到家乡,听听家乡的声音,弹弹自己喜欢的曲子。”唐肃宗见他态度坚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赏了他很多金银财宝,还封他为“光禄大夫”,让他衣锦还乡。

贺怀智回到了永乐县,家乡的变化不大,还是那么宁静、那么亲切。他在县城里盖了一间小院子,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花草草,还摆了一把琵琶。每天早上,他都会坐在院子里,弹弹琵琶,听听鸟儿的叫声、泉水的声音;下午,他就去街坊们家里串门,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有时候还会帮他们“听声辨事”——比如听谁家的牛是不是病了,听谁家的孩子是不是在外面受了委屈。

街坊们都很喜欢贺怀智,经常有人送他自家种的蔬菜、水果,还有人请他去家里吃饭。贺怀智也不客气,欣然前往,席间还会弹上一曲,让大家开心。有一回,街坊们为了庆祝丰收,在村里的晒谷场上举办了一场联欢会,贺怀智主动上台弹琵琶,他弹的曲子,都是民间的小调,通俗易懂,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还跟着曲子一起哼唱。

贺怀智在老家的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可他的“顺风耳”还是会惹出一些荒诞的笑话。有一回,村里的王二丢了一头牛,找了半天都没找着,就来找贺怀智。贺怀智把耳朵贴在地上听了听,说:“你的牛在村东头的老槐树下,被绳子缠住了腿,正在哼哼呢。”王二赶紧跑到村东头的老槐树下,果然见自家的牛被绳子缠住了腿,正不停地叫唤。王二高兴极了,杀了一只鸡,炖了一锅鸡汤,送给贺怀智。

还有一回,村里的李寡妇怀疑自己的儿子偷偷去河里游泳,就来找贺怀智。贺怀智听了听李寡妇儿子的衣服,说:“你儿子确实去游泳了,他衣服上还有河水的声音,而且他还在河里摸了两条鱼,藏在床底下的缸里了。”李寡妇回家一看,果然在床底下的缸里找到了两条鱼,气得把儿子揍了一顿,可心里却对贺怀智佩服得五体投地。

贺怀智的名声,不仅在永乐县流传,还传到了周围的州县。有个商人,听说贺怀智的耳朵很灵,就专程来永乐县找他,想让他帮忙听听自己的生意伙伴是不是在骗他。贺怀智让那个商人的生意伙伴说几句话,然后对商人说:“你这个生意伙伴,心里有鬼,他说的话都是假的,你可别跟他合作。”商人听了,就放弃了合作,后来果然听说那个生意伙伴是个骗子,骗了很多人的钱。商人很感激贺怀智,送了他一百两银子,可贺怀智却婉拒了,说:“我帮你,不是为了钱,只是不想让你被骗。”

贺怀智的晚年,还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李存义。李存义是个孤儿,从小就喜欢音乐,听说贺怀智的名声后,就主动来拜师。贺怀智见他聪明好学,又有音乐天赋,就收了他为徒。贺怀智教李存义弹琵琶,不仅教他指法和乐谱,还教他“听声辨音”的本事。他对李存义说:“弹琵琶,不仅要手指灵活,还要耳朵灵敏,要能听出曲子里的情感,听出乐器的心声。”

李存义很有悟性,很快就学会了贺怀智的本事,琵琶弹得越来越好,“听声辨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有一回,李存义跟着贺怀智去赶集,听到一个小贩在叫卖苹果,就对贺怀智说:“师傅,这个小贩的苹果,有一半是坏的,他在里面掺了烂苹果。”贺怀智听了听,点了点头,说:“没错,你听,烂苹果的声音是闷的,好苹果的声音是脆的,他这筐苹果里,闷声的比脆声的多。”小贩见被识破,只好承认自己掺了烂苹果,还把钱退给了已经买了苹果的人。

贺怀智活到了八十七岁,临终前,他把李存义叫到身边,对他说:“存义,我这辈子,凭着一只‘顺风耳’,经历了繁华,也见证了战乱;得到过皇帝的赏识,也享受过民间的快乐。我希望你以后,能用你的耳朵,用你的琵琶,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多给他们带来快乐,不要追求名利,不要忘记初心。”

李存义含泪点头,说:“师傅,我记住了,我一定会按照您说的做。”

贺怀智笑了笑,闭上眼睛,再也没有睁开。他去世后,街坊们都很伤心,自发地为他送行。唐肃宗听说贺怀智去世的消息后,也很悲痛,追封他为“太师”,还派人送来了抚恤金。

贺怀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他的徒弟李存义,继承了他的琵琶技艺和“听声辨音”的本事,成为了着名的乐师,还把贺怀智的故事讲给了后人。

很多年后,人们还在流传着贺怀智的故事:说他能听出地下的宝藏,能听出人的心思,能听出大自然的秘密。虽然有些故事被夸大了,甚至有些荒诞,但人们都愿意相信,因为贺怀智用他的“顺风耳”,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和帮助。

而贺怀智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天赋;名利固然诱人,但更珍贵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快乐。就像贺怀智一样,凭着一只“顺风耳”,在繁华的宫廷里不迷失,在战乱的年代里不退缩,在民间的日子里不张扬,用音乐和善良,温暖了一生,也照亮了后人。

第六章 雅号流芳:“顺风耳赛判官”的荒诞传说

贺怀智去世后,他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被人们添油加醋,编成了各种各样的荒诞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也成了一个传奇符号,代表着智慧、神奇和幽默。

在永乐县,人们流传着贺怀智“听声找宝藏”的传说。说贺怀智年轻时,曾听出村西头的老槐树底下埋着一批宝藏,是古代将军留下的。村民们听说后,都跑去老槐树下挖掘,结果挖了半天,只挖出了一堆烂铜钱和一把生锈的宝剑。可村民们并不失望,反而说:“这都是贺先生的功劳,要是没有他,我们连这些都挖不到。”后来,这把生锈的宝剑被送到了县里的博物馆,成了一件文物,而老槐树也被村民们当成了“神树”,逢年过节都去祭拜。

还有一个传说,说贺怀智能“听声辨忠奸”。当年安史之乱时,有个叛军的奸细混进了唐朝的军队,想里应外合。贺怀智一听那奸细说话的声音,就知道他心怀不轨,赶紧告诉了将领。将领将信将疑,就派人暗中观察,果然发现那奸细在给叛军送信,于是当场把他抓住了。这个传说越传越广,后来人们都说,贺怀智的耳朵,比判官的眼睛还厉害,能看透人的心思。

在长安,人们则流传着贺怀智“听声弹明月”的传说。说贺怀智晚年时,曾在一个月圆之夜,坐在院子里弹琵琶。他弹的曲子,竟然能让月亮的光芒变得更加明亮,周围的鸟儿都飞到他的院子里,静静地听他弹琴。有个路过的书生,听到他的琴声,当场就吟出了“琴音唤得明月来,飞鸟驻足听天籁”的诗句。这个传说充满了浪漫色彩,让贺怀智的形象更加神奇。

还有一个荒诞的传说,说贺怀智的耳朵能“听出前世今生”。说有个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前世是个乐师,就来找贺怀智。贺怀智让他听了一段古老的曲子,然后对他说:“你的前世确实是个乐师,不过是个弹棉花的乐师,你前世的琴声,跟弹棉花的声音一模一样。”年轻人听了,又气又笑,却也不得不佩服贺怀智的幽默。

这些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都充满了人们对贺怀智的喜爱和敬仰。而贺怀智的“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也成了民间的一个文化符号,被用来形容那些耳朵灵敏、智慧过人、幽默风趣的人。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贺怀智的身影。有个小说家,把贺怀智写成了一个“耳通八方”的侠客,凭着一只顺风耳,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还有个剧作家,把贺怀智的故事改编成了戏曲,在舞台上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而贺怀智的琵琶技艺,也被后人传承了下来。他的徒弟李存义,创立了“贺派琵琶”,讲究“以声传情,以耳辨音”,成为了中国琵琶艺术的重要流派。直到今天,“贺派琵琶”依然在民间流传,而贺怀智的故事,也依然被琵琶艺人津津乐道。

有人说,贺怀智是个传奇,他的耳朵太神奇了;也有人说,贺怀智是个普通人,他只是把自己的天赋用到了极致。但无论如何,贺怀智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启发。他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善良的心灵帮助别人,用执着的精神追求梦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顺风耳赛判官”这个雅号,也将永远流传下去,提醒着人们:生活中总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和美好;而智慧和善良,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如今,当人们在永乐县的贺家巷走过,还能看到贺怀智当年住过的小院,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而每当有人提起“顺风耳赛判官”,人们都会笑着想起那个耳朵灵敏、琵琶弹得极好、又有点荒诞幽默的贺怀智,想起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贺怀智的故事,就像一首欢快而悠扬的琵琶曲,虽然已经过去了千百年,却依然在人们的心中回荡,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温暖,也让“顺风耳赛判官”的雅号,永远流芳百世。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大唐:迎娶毁容公主,我乐麻了!重生1926:开局深谷野人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我真不是亮剑楚云飞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