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巡视组的工作陷入僵局,齐昊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连绵的秋雨。青州重机的历史档案被巧妙地“整理”过,关键证据不翼而飞,证人要么改口要么突然“失忆”。高长河的手段老辣而隐蔽,让人难以抓住把柄。
“齐处,巡视组那边催问青州重机案的进展。”小陈轻声汇报,脸上带着忧虑。
齐昊转身,神色平静:“准备一下,我亲自去向巡视组汇报。”
巡视组办公室内,气氛凝重。李卫国组长看着手中的材料,眉头紧锁:“齐处长,你们提供的这些线索都很重要,但缺乏直接证据。目击证人改口,关键档案缺失,这个案子很难推进啊。”
齐昊不慌不忙地打开笔记本:“李组长,我完全理解您的顾虑。事实上,我最近在研究全省国企改制中的共性问题,发现青州重机的情况并非个例。”
他调出一份精心准备的ppt:“您看,这是近十年来我省国企改制中出现的十六起类似案例,都是涉及历史技术问题被掩盖、改制过程中资产被低估的情况。”
李卫国明显来了兴趣:“继续说。”
“我发现这些案例有个共同点——”齐昊放大一张关系图,“最终受益的都是几家关联企业,而这些企业背后都有相同的法律顾问和评估团队。”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发现震惊了。
“你的意思是...”李卫国若有所思。
“我认为,与其单独突破青州重机一个案子,不如从全省层面建立历史问题追责机制。”齐昊提出建议,“这样既能解决共性问题,又能为具体个案调查提供制度保障。”
李卫国沉吟片刻:“这个思路很好。你们处能不能牵头做个方案?”
“我们已经做了前期研究,可以立即启动。”齐昊顺势答道。
回到办公室,齐昊立即召集处内会议。
“小陈,你负责收集那十六家企业的改制档案;马科长,您经验丰富,负责分析其中的违规模式;其他同志配合。”齐昊分配任务,“注意,这项工作要绝对保密。”
接下来的两周,改革处灯火通明。齐昊带领团队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
报告上报的第二天,齐昊被叫到李振华办公室。
“齐处长,这份报告很有冲击力啊。”李振华语气复杂,“但是不是太激进了?一下子涉及这么多企业,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震动。”
齐昊早有准备:“李主任,正因为问题普遍,才更需要从制度层面解决。我们可以先选择两三个典型案例试点,摸索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李振华思考良久,终于点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但要把握好分寸。”
试点工作启动,齐昊特意选择了青州重机和其他两家问题相似的企业。这样既不会显得针对性强,又能达到调查目的。
然而,阻力随之而来。
“齐处长,听说你们在搞什么试点?”高长河的秘书打来电话,语气带着不满,“企业反映很大啊,说影响正常经营。”
齐昊回答得滴水不漏:“这是巡视组的统一部署,我们只是执行。试点工作完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挂掉电话,齐昊冷笑。对方越是阻挠,越说明找对了方向。
试点工作进行到关键阶段,齐昊突然接到一个意外电话。
“齐处长吗?我是省纪委三室的王主任。”电话那头的声音严肃,“你提交的材料我们看到了,有些情况想向你了解。”
齐昊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
在省纪委办公室,齐昊见到了王主任。他没有急于抛出青州重机的案子,而是先从全省国企改制的共性问题谈起。
“...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某些评估机构和法律事务所专门帮助企业‘处理’历史问题,从中牟取暴利。”齐昊展示着证据链。
王主任神情越来越凝重:“这些情况确实严重。你们有什么具体建议?”
“我建议建立历史问题联合调查机制,由纪委、国资委、审计厅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统一查处这类问题。”齐昊提出构想。
“这个建议很好。”王主任点头,“你们处能不能先拿个具体方案?”
回到办公室,齐昊立即着手准备。他知道,这是揭开青州重机真相的最佳机会。
方案报送一周后,省委正式批准成立“全省国企历史遗留问题联合调查工作组”,由省纪委牵头,齐昊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具体协调工作。
任命下达当天,齐昊接到周敏的电话。
“这一步走得很好。”周敏语气中带着赞许,“联合调查组的身份给你提供了更大舞台,但也意味着更大风险。高长河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我明白。”齐昊沉稳应答,“但这是最好的机会。”
果然,工作组刚开始运作,就遇到各种阻力。
某天深夜,齐昊加班整理材料时,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
“齐处长,有些事情不是你能碰的。”电话那头的声音经过处理,“适可而止对大家都好。”
齐昊冷静回应:“我在执行省委的指示,做好分内工作。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通过正规渠道反映。”
挂掉电话,齐昊立即向纪委报备了这次威胁电话。他知道,越是有人恐吓,越说明接近真相。
工作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齐昊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我建议从青州重机等三家试点企业入手,摸索出一套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这个提议得到采纳。齐昊终于名正言顺地开始深入调查青州重机的问题。
调查过程中,齐昊格外注意方式方法。他不再直接追问1977年的事故,而是从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环节入手,寻找违规证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审计青州重机改制期间的财务往来时,工作组发现了一笔可疑的资金流向——一笔200万元的“技术咨询费”支付给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咨询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竟然是郑国强的外甥。
“这笔钱支付的时机很可疑,正好在改制评估的关键阶段。”齐昊在工作组会议上指出,“而且所谓的‘技术咨询’根本没有实质内容。”
顺着这个线索,工作组很快发现了更多问题:低估资产、虚增债务、关联交易...一个个违规问题浮出水面。
郑国强被请来“说明情况”时,再也保持不住往日的镇定。
“这些...这些都是正常业务往来...”他支支吾吾,汗如雨下。
齐昊没有逼问,只是平静地出示一份份证据。每出示一份,郑国强的脸色就苍白一分。
最后,当齐昊出示那家咨询公司的资金流向图时,郑国强终于崩溃了。
“我说...我都说...”他瘫坐在椅子上,“这些都是高秘书长安排的...我只是执行...”
案件取得重大突破,但齐昊知道,这还只是开始。要揭开全部真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晚,齐昊独自留在办公室。窗外月光如水,他拿出父亲那本泛黄的日记,轻轻抚摸着书页。
“爸,我离真相又近了一步。”他轻声自语,“这条路很难,但我会走下去。”
官场如棋局,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谋划。齐昊知道,自己已经在这盘棋中赢得了重要一局,但最终的胜负,还远未见分晓。
他收拾好材料,锁上办公室门。走廊的灯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正如他面前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挑战。
但他步伐坚定,目光如炬。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前途,更是一段被掩埋的历史和无数人的期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已然从一枚棋子,成长为能够影响棋局走向的棋手。而他的官场之路,也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越走越稳,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