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青竹村是被 “叮叮当当” 的竹模碰撞声砸醒的 —— 不是平时编筐的轻响,是竹精赶制儿童迷你酱罐模具的急活!我刚睁开眼,就感觉脸颊被毛茸茸的东西蹭了蹭,低头一看,熊精抱着个比拳头还小的竹编罐,正往我嘴边凑,罐口沾着亮晶晶的蜂蜜,罐底还刻着歪歪扭扭的 “熊” 字 —— 是它昨晚偷偷让竹精帮着刻的,显然把 “迷你酱罐” 当成了 “专属蜂蜜碗”。套上印着 “青竹村研发小队” 的 t 恤往外跑,刚到院子就被个滚过来的小物件绊了个趔趄 —— 是小龙虾精画废的迷你款包装草图,上面把 “小龙虾造型酱罐” 画成了 “大龙虾抱小罐”,罐身还画了圈波浪线,标注 “够大才显眼”,被李婶用红笔圈起来批注:“迷你款!迷你!波浪线改成薄荷叶!”
村中心空地早分成了 “四大研发区”,竹篾香、薄荷香、蜂蜜香混在一起,像裹了层甜润的雾,连空气里都飘着 “创新” 的味:
儿童款研发区最热闹,竹精蹲在地上,手里捏着细竹篾编迷你罐 —— 罐身只有 5 厘米高,要做小龙虾、小熊、凤凰鸡三种造型,编到小熊罐时,它又把自己的竹枝缠进去了,硬扯之下,小熊的耳朵掉了一只,小龙虾精赶紧用热熔胶帮忙粘,结果胶挤多了,把自己的虾钳和罐耳粘在一起,俩 “人” 扯了半天才分开,都沾了满手透明胶,像戴了层水晶手套。李婶拿着小秤往小砂锅里加蜂蜜,手腕抖得像绣花:“儿童款要减甜,10 克够了,再多小朋友该齁着!” 刚说完,平板直播区突然弹出条留言:“我是阳光幼儿园的园长,想订 300 套迷你罐,印咱们园的小太阳 LoGo,罐里附熬酱小手册,六一当礼物!” 小龙虾精赶紧用荧光笔圈住留言,“咔嗒” 两声:“定制款!要加 LoGo!”
混搭款调试区里,外婆和张爷爷正对着砂锅讨论,张爷爷从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苹果丁:“当年你娘熬酱,天热时就加这个,苹果的甜能衬薄荷的凉,还不腻口!” 李婶赶紧抓了一小把放进锅里,边搅边说:“昨天熊精误打误撞混了南北款,今天咱们正经调比例,甜款 6 成,浓款 4 成,再加点苹果丁!” 凤凰鸡站在旁边,用翅膀扇着砂锅上的白汽,却把旁边的干薄荷扇了一地,被外婆笑着赶去 “捡薄荷”,它叼着薄荷枝往锅里送,反而把枝上的露水抖进砂锅里,李婶赶紧用勺子撇掉:“你这小家伙,倒省了我加水!” 正说着,竹精跑过来喊:“迷你罐竹篾不够了!邻村竹艺村得明天才送货!” 熊精突然举着爪子,指了指村头堆着的废弃竹扫帚:“拆、拆那个!我见过竹枝细!” 大家赶紧去拆扫帚,竹精把拆下来的细竹篾泡在薄荷水里:“泡软了编,还能沾点薄荷香,遮挡扫帚竹的旧痕迹!”
刚忙到上午,熊精又出了 “大状况”—— 它趁大家拆竹扫帚,偷偷拿了三个迷你酱罐,往每个罐里都舀了蜂蜜,蹲在角落 “干杯”,结果罐子太小,蜂蜜洒了满手,还把小龙虾造型的罐底蹭掉了,蜂蜜漏在裤子上,像沾了块黄补丁。我赶紧跑过去,刚要开口说它,它突然举着空罐指了指儿童款砂锅:“加、加蜂蜜!小朋友爱甜的!” 李婶尝了口砂锅的酱,笑着说:“还真得加 2 克,刚才太淡了!算你立了功,不过下次不准拿酱罐装蜂蜜!” 熊精赶紧点头,爪子却还在偷偷抹裤子上的蜂蜜,蹭得满脸都是,活像个刚偷了蜜的小贼。这时,张大爷跑过来喊:“后山的野蜂箱有蜜了!熊精带你去取,刚好补蜂蜜的量!” 熊精眼睛一亮,抱着空罐就往后山跑,还不忘回头喊:“多、多取点!”
定制款讨论区很快搭了起来,小龙虾精把平板架在竹编桌上,屏幕上是它刚做的 “LoGo 排版 3d 预览图”:小太阳 LoGo 印在罐身右侧,距罐口 2 厘米,边缘做了圆角处理,旁边标注 “小朋友握罐不硌手”。幼儿园园长视频连线时,笑着说:“能不能加层塑料内膜?方便消毒!” 竹精立马摇头:“不行!竹编要环保,塑料会破坏手感!” 双方僵住时,李婶突然说:“用可降解玉米淀粉内膜!环保还能消毒,我昨天在镇上超市见过!” 竹精赶紧补充:“我在罐口编个可拆竹篾圈!拆了内膜,罐还能当纯竹编罐用,小朋友能装小石子玩!” 园长立马同意:“就这么办!太贴心了!”
小龙虾精接着设计 “熬酱小手册”,用图画替代文字:画个小砂锅代表 “煮薄荷”,画个小秤代表 “加蜂蜜”,却把 “薄荷煮 5 分钟” 画成了 “煮 15 分钟”。李婶没注意,正要去印,小龙虾精突然用平板查 “儿童食材安全时间”,发现错了赶紧改,还在旁边画了个沙漏小图标,标注 “5 分钟哦!煮太久薄荷会哭!” 最后在手册末尾加了 “熊精温馨提示”:“记得和爸爸妈妈一起熬,别自己碰热水!” 园长看了手册,笑着说:“比我们幼儿园的教材还可爱!”
怀旧会布置区也有了新发现,张大爷带着村民去老房子阁楼找 “桃村李记” 木招牌,不仅找到了招牌(边缘有点磨损,“桃村李记” 四个字的刻痕还清晰),还发现了个旧木箱,里面装着泛黄的酱坊广告纸(印 “薄荷酱解暑,每罐五文钱”,画着个举着酱罐的小孩)、外婆娘的手写配方本(记录 “春天薄荷嫩,加 3 两;夏天薄荷老,加 2 两”)、生锈的小秤(当年称蜂蜜用,秤砣上刻着 “一两”)。外婆摸着配方本,眼泪红了:“这是我娘的字!当年她就是按这个配方熬酱的!” 大家赶紧把这些老物件搬到老槐树下,张大爷给每个物件都做了 “解说卡”,石磨的解说卡上写着:“民国廿五年制,当年每天磨 3 斤薄荷,需两人轮流推”,还加了 “体验环节:游客可试推 1 分钟”。
中午拍 “迷你款开箱视频” 时,食品博主早早就来了,扛着摄像机对着酱罐拍特写:“大家看这个小龙虾罐,虾钳能打开,里面还送竹编小勺子,太精致了!” 幼儿园园长也赶来确认样品,熊精非要凑镜头,抱着印了小太阳 LoGo 的小熊罐举在胸前,结果手滑把罐掉在地上,罐口磕了个小缺口,它赶紧用爪子捂缺口,像怕别人看见。园长却笑着说:“这‘小瑕疵’像小朋友的涂鸦,更可爱!不如所有定制罐都故意留一点‘手工涂鸦感’!” 博主赶紧拍了个 “瑕疵特写”,评论区立马有人说 “就喜欢这种真实感”,当场订了 50 个迷你罐。
下午调试混搭款时,又有了新惊喜 —— 李婶把熬好的酱装在旧罐里,凉透后尝了一口,眼睛亮了:“旧罐果然不一样!比新罐熬的酱多了点木香味,张爷爷没说错!” 外婆赶紧把旧罐里的酱分装在迷你罐里,送给帮忙的村民尝:“大家多提意见,下次咱们就按这个配方做!” 王阿姨尝了一口,笑着说:“比单纯的甜款或浓款都好吃,苹果丁的甜不抢戏,薄荷的凉也刚好,混搭得太妙了!” 菜市场的刘叔突然骑着电动车来了,手里拿着个空的 “酱 + 薄荷” 组合装盒子:“这组合卖爆了!我再订 50 套,还要加 10 套迷你款,给村里的小朋友当礼物!” 小龙虾精赶紧在订单表上记下来,却把 “50 套” 写成 “500 套”,还画了个大龙虾当标记,张大爷赶紧提醒:“刘叔只要 50,你这多写个 0,咱们得熬到半夜!” 它赶紧涂掉,结果涂成个大墨团,最后画了个 “50”,旁边加了个小括号,写着 “不是 500 哦”,逗得刘叔笑着说:“你们这订单表比漫画还好玩,我得拍张照留着!”
傍晚,大家在老槐树下摆了 “夜间研讨小会”,萤火虫灯笼挂在竹枝上,照亮定制款样品和老物件。小龙虾精用荧光灯在地上画 “定制罐送货路线图”,标注 “避开小学放学高峰,下午 3 点送幼儿园”;竹精演示 “可拆竹篾圈的安装方法”,把玉米淀粉内膜套进罐里,再用竹篾圈固定;外婆拿着老配方本,给大家讲 “当年怎么根据季节调整薄荷用量”,张爷爷补充 “推磨时怎么控制力度,磨出的薄荷汁更细”。熊精蹲在旁边,怀里抱着装野蜂蜜的罐子,时不时往嘴里抹一点,被张大爷笑着拍了下手:“留着熬定制款酱!别都吃了!”
天黑时,迷你款、混搭款、定制款的准备都差不多了:100 个零售迷你罐加了挂绳,50 罐混搭款装在复刻旧罐套里(附熬酱故事卡),300 套定制罐的竹篾泡好了,就等明天装内膜、印 LoGo;怀旧会的展架也多了 “老广告展示墙” 和 “配方本翻页体验区”,石磨旁摆了 “试推提示卡”。博主的视频发在网上后,播放量很快破万,订单多了 200 单,还有位老顾客留言 “要订带老招牌照片的礼盒”。
四个精怪围着老招牌,吵着要给招牌编装饰 —— 小龙虾精说要画 “酱坊故事漫画”,熊精说要挂蜂蜜罐吊坠,凤凰鸡说要叼薄荷枝装饰,竹精说要编竹篾花边。吵得把旁边的迷你罐碰倒了,蜂蜜洒在竹编桌上,像撒了圈小琥珀。村长笑着说:“别吵了!明天先装定制罐,再给招牌编装饰,后天怀旧会就能用!”
我站在老槐树下,望着亮着灯的老房子,心里满是踏实。从迷你款到定制款,从找竹篾到取野蜂蜜,从老招牌到旧配方本,青竹村的老味道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突然,小龙虾精举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是园长发来的 “定制罐收货地址”;凤凰鸡叼着我的衣角往老招牌跑,像是在说 “快给招牌编装饰”;熊精和竹精也跟着跑过来,熊精把野蜂蜜罐放在招牌旁,竹精举着编了一半的竹篾花边。
我笑着说:“知道啦!明天一早就装定制罐,下午给招牌编装饰,保证让幼儿园小朋友和怀旧会的游客都满意!” 四个精怪满意地停下,一起对着夜空 “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