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思考片刻,觉得这个建议可行。他立即取出纸笔,给倪太守回信:
倪太守:来信已阅,甚慰。明日午时,我将实施计中计,诱敌入城围歼。请太守在城外潜伏,见城中火起,即在西门外制造声势,分散敌军。切记不可强攻,保全实力为上。颜良手书。
他将信纸卷好放入信筒,亲自为飞奴系上。这种经过特殊训练的飞奴不仅飞行速度快,而且能够在夜间飞行,避开敌人的注意。
飞奴在夜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黑暗中。与此同时,山阴城内的战前准备正在紧张进行。
颜良亲自巡视每一个伏击点。在西城门内的大街上,士兵们已经悄悄拆除了临街房屋的墙壁,形成了数条隐蔽的通道。在街道两旁的屋顶上,埋伏着数百名弓箭手。
记住,颜良对弓箭手统领吩咐道,没有我的号令,绝不可轻举妄动。要等大部分山越军进入伏击圈后再发动攻击。
在城楼的暗处,陈瑀正在检查最后一道机关——一道重达千斤的铁闸。只要放下这道铁闸,就能切断入城山越军的退路。
都督,一切都准备就绪了。陈瑀报告道,只要潘临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颜良点头,但眉宇间依然带着忧色: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潘临会不会临时改变主意。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担忧,探子突然来报:都督,山越军正在调整部署,似乎要将主攻方向改为东门!
众将闻言,无不色变。如果山越改变主攻方向,那么所有的布置都将前功尽弃。
此时,在城外的倪寻已经收到了颜良的回信。他立即召集手下商议。
颜都督要我们在明日午时配合行动。倪寻将信的内容告知众人,但我们只有一百多人,要如何制造足够的声势?
倪勇想了想,说道:大人,我们可以利用地形。西门外有一片密林,我们可以在林中多点起火把,摇旗呐喊,制造出有大部队的假象。
另一个亲兵建议:还可以在远处扬起尘土,让山越以为有援军到来。
倪寻觉得这些主意不错,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知道城内的行动时机?颜都督说见城中火起,但万一我们看不到呢?
这个问题让众人都陷入了沉默。确实,他们所在的位置与山阴城之间还隔着山越的军营,视线受阻。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那只飞奴突然又飞了回来,腿上绑着新的信筒。
倪寻急忙取下信筒,展开羊皮纸,只见上面写着:
已备信号火箭三支,明日午时准时发射。见火箭即行动。另,闻敌军或改主攻方向,若见东门战起,请在西门外加倍制造声势,引敌回援。颜。
倪寻读罢,心中对颜良的周密部署深感敬佩。他立即吩咐手下:立即准备火把、旗帜,明日我们要给山越军一个。
第二天清晨,山阴城外的气氛格外紧张。山越军早早地就开始埋锅造饭,准备发动总攻。
然而,正如探子所报,潘临确实改变了计划。他在最后一刻决定主攻东门,只留少量部队监视西门。
大首领,为何突然改变主意?吴免不解地问。
潘临冷笑:我越想越觉得西门的内应来得太容易。颜良不是傻子,不可能看不出西门的防守漏洞。这很可能是个陷阱。
彭材赞同道:大首领英明。那我们...
我们主攻东门。潘临坚定地说,但西门也要佯攻,看看颜良如何应对。
这个变化完全打乱了颜良的计划。当探子将山越军的新部署报告给颜良时,整个指挥所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都督,现在怎么办?陈瑀焦急地问,我们要临时调整部署吗?
颜良沉思片刻,摇头道:不,计划照旧。潘临生性多疑,他这是在试探。如果我们临时调整部署,反而会暴露我们的计划。
他走到城防图前,指着东门说道:传令东门守军,务必死守。同时,西门按原计划准备。
这个决定极其冒险。如果潘临真的主攻东门,而东门守军又因为抽调兵力到西门而防守空虚,那么山阴城很可能真的会被攻破。
午时将至,山阴城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颜良亲自坐镇西门城楼,密切注视着城外的动静。
果然,山越军的主力开始向东门移动,西门外的敌军明显减少。
都督,看来潘临真的要主攻东门了。陈瑀忧心忡忡地说。
颜良面色凝重,但依然坚持原计划:发射信号火箭。
三支火箭冲天而起,在正午的阳光下依然清晰可见。这是给倪寻的信号,也是给城内伏兵的命令。
城外,倪寻看到火箭,立即下令行动。一百多名亲兵在密林中点起数百支火把,摇旗呐喊,制造出千军万马的声势。
与此同时,东门外的战斗已经打响。山越军如潮水般涌向东门,攻势猛烈。
潘临正在东门外督战,突然接到报告:大首领,西门外出现大量敌军!
潘临大吃一惊,急忙登上高处向西望去,果然看见西门外密林中旗帜招展,烟尘滚滚。
难道颜良真的有援军?潘临犹豫了。
就在这时,西门突然打开,一队汉军冲出城来,向山越军发起攻击。
这是颜良的计策——他派出小股部队出城挑衅,引诱潘临改变主攻方向。
潘临果然中计。他认为西门才是汉军的主力所在,东门的抵抗只是佯动。
传令,主力转向西门!潘临下令。